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平面向量知识点和例题

平面向量知识点和例题

来源:九壹网


平面向量知识点和例题(总1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二章 平面向量

1.向量:数学中,我们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数量:我们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称为数量。 2.有向线段: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3.向量的长度(模):向量AB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5.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若向量a、b是两个平行向量,那么通常记作a∥b。平行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我们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即对于任一向量a,都有0∥a。

6.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若向量a、b是两个相等向量,那么通常记作a=b。

7.如图,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BCAC。 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这种求向量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8.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我们规定:a+0=0+a=a

9.公式及运算定律:①A1A2+A2A3+...+AnA1=0 ②|a+b|≤

|a|+|b|

③a+bba ④(a+b)+ca(b+c)

10.相反向量:①我们规定,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a和-a互为相反向量。 ②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③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a+(-a)(=-a)+a=0。 ④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 -b,b= -a,ab=0。

2

(-b)⑤我们定义a-b=a+,即减去一个向量等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

量。

11.向量的数乘:一般地,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①|a||||a| ②当λ>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λ=0时,a=0

(a)()a ②()aaa ③(ab)=ab 12.运算定律:①()a(a)(a)(ab)=ab ④ ⑤13.定理:对于向量a(a≠0)、b,如果有一个实数λ,使b=a,那么a与b共线。相反,已知向量a与b共线,a≠0,且向量b的长度是向量a的长度的μ倍,即|b|=μ|a|,那么当a与b同方向时,有b=a;当a与b反方向时,有b= a。则得如下定理:向量向量a(a≠0)与b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a。

1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

a1e12e2。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

的一组基底。

15.向量a与b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OAa,OBb,则

AOB(0°≤θ≤180°)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当θ=0°时,a与b同向;当θ=180°时,a与b反向。如果a与b的夹角是90°,我们说a与b垂直,记作ab。

16.补充结论:已知向量a、b是两个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且m、n∈R,若

manb0,则m=n=0。

3

AC17.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

OB18.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即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ab(x1x2,y1y2) 1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即若

a(x1,y1),则a(x1,y1)

20.当且仅当x1y2-x2y1=0时,向量a、b(b≠0)共线 21.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当P1PPP2时,P点坐标为(_ y_ P_P 1 x1x2y1y2,) 11_P 2 ①当点P在线段P1P2上时,点P叫线段P1P2的内分点,λ>0

②当点P在线段P1P2的延长线上时,P叫线段P1P2的外分点,λ<-1; 当点P在线段P1P2的反向延长线上时,P叫线段P1P2的外分点,-1<λ<0. 22. 从一点引出三个向量,且三个向量的终点共线, 则OCOAOB,其中λ+μ=1

23.数量积(内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我们把数量|a||b|cos叫做

a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b即a·b=|a||b|cos。其中θ是a与b的夹角,

|a|cos(|b|cos)叫做向量a在b方向上(b在a方向上)的投影。我们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24.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

|b|cos的乘积。

25.数量积的运算定律:①a·b=b·a ②(λa)·b=λ(a·b)=a·(λb) ③(a+b)·c=a·c+b·c

4

④(ab)2a2abb ⑤(ab)2a2abb ⑥

2222(ab)(ab)ab

26.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即abx1x2y1y2。则:

①若a(x,y),则|a|2x2y2,或|a|x2y2。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

(x1,y1)(x2,y2)线段的起点和中点的坐标分别为、,那么

22a(x2x1,y2y1),|a|(x2x1) (y2y1)22(x1,y1)(x2,y2)②设a,b,则abx1x2y1y20ab0 (x1,y1)(x2,y2)27.设a、b都是非零向量,a,b,θ是a与b的夹角,根

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坐标表示可得:cosab|a||b|x1x2y1y2 2222x1y1x2y22013-2014学年度XX学校XX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角与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轴正半轴,终

边关于轴对称,已知,则( )

A. B. C. D.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单位向量都相等

B. 若a与b是共线向量, c与b是共线向量,则a与c是共线向量 C. |abab|,则ab0 D. 若a0与b0是单位向量,则a0b01

3、设b是a的相反向量, 则下列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 A. a与b的长度相等 B. a//b

5

C. a与b一定不相等 D. a是b的相反向量 4、设a,b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使

ab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bA. ab B. a2b C. a//b且ab D. a//b且方向相同 5、下列命题:①平行向量一定相等;②不相等的向量一定不平行;③平行于同一

个向量的两个向量是共线向量;④相等向量一定共线.其中不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单位向量都相等 B. 模为0的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

C. 平行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D.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不相等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b为不共线向量,若abab,则ab

B. 若a, b为平面内两个不相等向量,则平面内任意向量c都可以表示为

cab

C. 若ab, bc,则a与c不一定共线 D. abab

8、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为CD中点,点F满足

AF2FD,EFxACyAB ,则xy

A.  B. 13112 C.  D.  2459、如图,在ABC中, AD的值为( )

21AC,BPBD,若APABAC,则

33

A. 3 B. 2 C. 2 D. 3

10、如图,已知ABa, ACb, BC4BD, CA3CE,则DE( )

6

A. ba B.

3413533153ab C. ab D. ba 124431241AB等211、点G为ABC的重心(三边中线的交点).设GBa,GCb,则于 ( ) A.

311ab B. ab C. 2ab D. 2ab 22212、在ABC中,若ABAC4AP,则PB( ) A.

313113ABAC B. ABAC C. ABAC D. 44444413ABAC 4413、如图,在ABC中, D为线段BC的中点, E,F,G依次为线段AD从上至下的3个四等分点,若ABAC4AP,则( )

A. 点P与图中的点D重合 B. 点P与图中的点E重合 C. 点P与图中的点F重合 D. 点P与图中的点G重合

14、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若CAa,CBb,CC1c,则A1B等于( )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5、如图,正六边形ABCDEF中, ABCDFE( )

A. 0 B. AD C. BE D. CF

16、已知a3,4, b2,1且axbab,则x等于 ( ) A. 23 B.

232323 C. D. 2347

17、在ABC中,点O是BC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于不同两点M,N,若ABmAM, ACnAN, m,n为正数,则值为

A. 2 B. 111的最小mn22223 C. 1 D. 1 333和

共线那么的值是( )

18、设两个非零向量与不共线,如果A. 1 B. -1 C. 3 D. 19、点在直线( )

A. B. C. 3 D. 4

上运动,

,则的最小值是

20、已知向量a2,1, b1,3,则向量2ab与a的夹角为( ) A. 135° B. 60° C. 45° D. 30° 21、如图,在半径为的圆中,已知弦

的长为,则

( )

A. B. C. D.

,则

等于

22、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是DC边的中点,且( )

A. b+a B. b-a C. a+b D. a-b

2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BC、CD的中点,若则λ+μ=( )

=λ+μ,

A.2

B.

C. D.

24、已知O,N,P在所在平面内,且,则点O,N,P依次是

的 ( )

8

A. 重心 外心 垂心 B. 重心 外心 内心 C. 外心 重心 垂心 D. 外心 重心 内心

25、已知平面向量a,b和c 在同一平面内且两两不共线,关于非零向量a的分解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给定向量b,总存在向量c,使abc ;

②给定向量b和c,总存在实数和,使abc;

③给定单位向量b和正数 ,总存在单位向量C和实数λ,使abc ; ④给定正数λ和μ,总存在单位向量b和单位向量c,使abc . 则所有正确的命题序号是________.

1,则与a2b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e . 26、已知a1,2,b1,27、已知向量a6,2,b3,m,且a//b,则ab__________. 2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已知AB2,M为BC的中点,若N为正方形内(含边界)任意一点,则AMAN的取值范围是

29、

设OA1,OB2, OAOB0, OPOAOB,且1,则OA在

OP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围是 .

30、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如图放置,A、D别在x轴、y轴的非负半轴上滑动.则OBOC的最大值是 .

31、如图,△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AB=2,AC=3,BC7,则AOBC________.

9

32、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设e1AB,e2AC,点D满足

BD1DC. 2(1)试用e1,e2表示AD;

(2)若axe1ye2(x,yR,且x0),求

xa的最大值.

33、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设e1AB,e2AC,点D满足

BD1DC. 2(1)试用e1,e2表示AD;

(2)若axe1ye2(x,yR,且x0),求

xa的最大值.

34、已知:a、b、c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向量,其中a(1,2) (1)若|c|25,且c//a,求c的坐标; (2)若|b|5,且a2b与2ab垂直,求a与b的夹角. 210

1、【答案】D2、【答案】C3、【答案】C4、【答案】D5、【答案】A6、【答案】B 7、【答案】B8、【答案】B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B 12、【答案】A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B16、【答案】C 17、【答案】A18、【答案】D19、【答案】C20、【答案】C 21、【答案】B22、【答案】B23、【答案】D24、【答案】C

25、【答案】①②26、【答案】,27、【答案】10

55345528、【答案】0,629、【答案】30、【答案】2 31、【答案】 ,15232、【答案】(1)AD2321. e1e2;(2)333试题分析:(1)由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可得

11ADABBDABBDABACAB即可得结果;(2)

33xxx,换元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得结果. 222axyxyxe1ye2试题解析:(1)ADABBDAB(2)

1121BDABACABe1e2. 3333xa1xxeye12221xxyxy 22 yy1xxy13x242xy123故当时,的最大值为.

x2a333、【答案】(1)AD2321 e1e2;(2)333试题分析:(1)借助图形,结合向量的线性运算将AD分解即可;(2)先求a,将

xa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通过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可得结果。

试题解析:

(1)如图,结合图形可得

11

1121ADABBDABBCABACABABAC

333321e1e2。 33(2)∵axe1ye2,

2∴axe1ye22x2y22xye1e2x2y2xy,

∴a∴

x2y2xy,

xxyxy22xa1yy1xx21y13x242,

又x,yR, ∴当

x223y1。 时,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x2a3334、【答案】(1)c(2,4)或c(2,4);(2).

试题分析:(1)求c的坐标,若设出c(x,y),则需建立关于x,y的两个方程,而条件|c|25和c//a恰好提供了建立方程的两个初始条件,只需将它们转化到用x,y表示即可,(2)根据cosab|a||b|,还需求出ab的值,由条件a2b与2ab垂

直,易得ab的值,从而得出夹角,从规范严谨的角度来讲,在此之前,一定要交待[0,].

试题解析:(1)设c(x,y),|c|25,x2y225,x2y220

c//a,a(1,2),2xy0,y2x

由y2x22xy20∴x2x2或∴c(2,4)或c(2,4)

y4y412

(2)(a2b)(a2b),(a2b)(a2b)0 即2a3ab2b0,2|a|23ab2|b|20(※)

22|a|5,|b|5,代入(※)中, 2552521

55ab253ab20,ab,cos24|a||b|[0,],

考点:平面向量的计算及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