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思考
作者:吴卓航 林阳 刘书颖 邵英杰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8期
摘要:“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将成为未来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存在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边界不明晰; 养老服务服务定位偏误,阻碍自身发展; 违规操作严重,“套保”风险隐患较大等难点问题。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应打破条块分割,理顺“医养结合”管理机制; 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拓宽“医养结合”供给渠道; 严格监管服务过程,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专业养老服务团队。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问题; 思考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加剧,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削弱,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投入成本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更高;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可以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养老服务。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
我国目前的医养结合主要是“养老院+医院”,虽然解决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分离的问题,方便了机构养老老人看病就医,但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之间缺乏协调性与持续性。真正的医养结合不仅需要“医”、“养”机构结合,还需要“医”、“养”服务间的协调、持续,这就要求“医”、“养”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服务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协作。为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在诊疗前,医护人员应该从养老护理员处了解老人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情况等信息,诊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应根据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或患病情况将生活照料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养老护理员,从而保持生活照料与医疗保健的协调持续。 一、“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归口混乱
管理归口混乱是目前“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一般来说,普通养老服务归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由老龄办组织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归卫生部门认定和管理,医保报销由社保部门管理。在普通养老服务的审批和管理方面,各部门之间基本能够协调分工,互不交叉。但对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来说,在日常运行中,必须同时接受卫生、民政、人社、公安等多个部门的管理。由于制度原因、行业差异、行政划分和财务分割等因素,上述部门均会介入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中“齐抓共管”,故极易造成政策执行不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的产生。这种由“多头管理”而产生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1]。 2.水平参差不齐
“医养一体”型养老服务和“护养一体”型养老服务对于“医养结合”的定位主要在“医”,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较好的医疗辅助服务以及较方便的双向转诊,真正做到了“前院看病,后院养老”。该类养老服务一般均与公立医院对接。在目前养老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以公立医院有限的医护资源应对“医养结合”型养老则显得捉襟见肘。 3.医养资源对接困难
一是医院缺乏对接动力。对公立医院来说,存在着开办医护养老一体化养老服务动力不足的问题。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目前医院本身的医护压力已经很大,没有多余的人财物力来运营养老服务; 第二,近年来政府给予社会办老年机构以各种支持,大量扶助资金均重点投向了社会办养老服务,而公立医院开办的养老服务却与扶持政策无缘; 第三,养老服务成本高、风险大、盈利点少。 4.医保政策的制约
首先,医保构成不合理,资金压力较大。目前,合肥市入住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所持有的医疗保险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分别占46.46% 和37.01% ,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比例仅占0.78%。 二、“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思考
我国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各地在分析现有养老情况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本地老年人口结构、需求、养老和医疗体系以及财政能力等特点,发展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3]。 1.整合照料模式
整合照料模式属于单边治理,无论是医疗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设养老服务,还是养老服务设立医疗部门,往往强调单方的服务而忽视另一方面的服务内容。整合模式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策保障等,同时要考虑到人才、技术水平、管理運营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采用该模式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服务需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保障和财力投入,要加强相关人员的储备(包括医院心理咨询师、护理员等,养老院医务人员、康复师、营养师等);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减轻养老压力。 2.联合运行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合运行模式是通过合作形式开展服务,属于双边治理。该模式下机构双方的地理位置、员工的绩效考核方式及激励措施均为合作考虑的前提,同时需要以合作双方相互信任、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为基础。因此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便于双方资源共享与交流;明确合作协议的职责界定、违约免责等法律条约;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和监督管理规范;健全医务人员和养护人员的激励机制等。 3.支撑辐射模式
支撑辐射模式主要对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依靠政府协调领导,公立医院与辐射区域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养老中心建立区域性的医养结合体,属于多边治理。因此需要制定协调多方利益的制度规范,监督管理双方行为;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及相关人员的培训体系;构建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方便转诊、远程治疗以及健康档案共享等。 参考文献:
[1] 李建霞,宋鹏蕾.浅析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J].现代商业,2017(11):191-192.
[2] 陈俊峰,王硕.城市“医养结合”型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以合肥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6(06):92-97.
[3] 王静茹. 医养结合型社区养老服务现状、困境与改进[D].华北电力大学,2017.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院级课题: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问题、根源与对策--以南昌为例。 通讯作者:
邵英杰,男,1990年5月—,汉族,山东临沂,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