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会开办养老院的依据
一、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时,即为老龄化社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约为1.45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1.2%,而且这个数字每年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预测,到2025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19.34%;到2040年,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27.8%,届时每三个半人口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口。
据中国网消息,日前印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的阶段性有以下特征:其一,人口增长势头减弱,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人口死亡率将有所上升。其二,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其三,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其四,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城乡人口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同人口约有331.8万人,15-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24个百分点,表明大同市人口仍然以劳动力为主,仍处于人口红利期。但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也势必进入老龄化。而随之就是养老的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那些所谓的养老院是些没儿、没女的孤寡老人的安身之地),国内老年人养老讲究“三代同堂”,老死
不离儿孙。但随着近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趋于普及,传统家庭逐渐减少, 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演变又表现为老少两代在居住上“分而不离,离而不远”的特点,因此老年人不堪忍受“空巢”的孤单寂寞之苦,从过去不肯到养老院开始向往养老院,养老观念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自我国七十年代中期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以来,“三口之家”现已成为社会的主力家庭结构。许多独生子女成家之后,所面临的是每对中青年夫妇在繁忙的工作压力和残酷的生存发展竞争条件下要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再加之老年人多愁善感及实际上的“代沟”,由此引起了一系列没完没了的家庭烦恼及社会问题,养老院呼声高涨,呼之欲出。
1998年起各级就出台了相关,鼓励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创办养老服务。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而现在大同所有的养老院还不能负担那么多的老年人,。
二、教会开办养老院的原因;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曾引起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教“”兼会长范承祖牧师提案建议,继续支持宗教团体的爱心优势办好养老事业。
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未来。
范承祖牧师指出:“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他们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 %定为国家老龄化的标准。然而我们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上升到13%以上;65岁以上的人口也占到全国人口的8.6%。早已进入老龄化了。”
范牧师表示:“历史上开办养老院、孤儿院等慈善事业是宗教团体起首的。当时的护理和饮食供给水平不高,但在救死扶伤方面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也彰显了宗教界人士当有的人道主义。时变境迁的今天,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都有较大的提高,对生活供应和服侍水平的要求也同步提高了。所以,现在兴办养老事业,对基本设施、饮食供给和服侍水平的要求肯定也高了。”
他认为:“宗教团体兴办养老事业也算是为国家分忧解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支持宗教团体办好养老事业。在设施改善、医疗器械、床位补贴、医护培训方面多给支持。”他在提案中还以山西忻州部落镇教会所办的养老院为例,说明宗教团体开办养老院的奉献、付出和迫切需要。
因此我们大同市教东堂教会也愿意为社会分忧,为分忧,开办养老院,照顾弱势群体,荣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