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学一学期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实施方案
为引导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我校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积极探讨和解决在教学教研难题及困惑,深入推进教材教法活动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务处决定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为把活动开展好,我们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 什么是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不单纯是比较教师的教学能力,而是给老师一面镜子,在“同课异构”这个平台上让老师们展示自己的特长,看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让广大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通过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老师明白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许对于学生对于课堂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有弊端的,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1.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
3.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4.推动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5.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6.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
三、活动内容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理解为“同备、同上、同听、同评一节课”。
所谓“同备一节课”,就是参加活动的教师按教学进度选定一节课,并认真备课写出一份教学设计。相关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协调下对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使之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加深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
所谓“同上一节课”, 就是同年级同学科的不同教师执教同年级、同层次班级、相同教学内容,定会有不同的“味道”——风格和效果,也就有了不同的精彩、不同的遗憾, 因为教师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的和教学对象也各不相同。这样老师们就有了讨论的材料和研究的问题,从而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所谓“同听一节课”,就是本教研组所有教师共同听课,包括讲课教师也要听另一位讲课教师
的课。
所谓“同评一节课”,就是同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学生的理解,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活动谈出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
四、时间和要求
1、时间安排:
考虑到原来的集中搞“听评讲”对正常教学带来的影响,因此本学期的 “同课异构”在正常的教研组听评课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第7—9周: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
第11—13周:英语教研组、理综教研组
第15—17周:文综教研组、音体美教研组
2、要求:
各教研组提前准备,每次“同课异构”教研组要有专题的教研,活动中本组教师给每位老师评出分数,作为绩效考核的教学能力得分。上课的老师要书写个人的活动心得,本教研组的“同课异构”结束教研组长负责总结。
各教研组根据每位教师的得分,每个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在全校上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