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九壹网
2016 年 8月 A 第 4 卷第 22 期Aug. A 2016 Vol. 4 No. 22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15

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邢淑琴

(吉林省磐石市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300)

【摘要】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9.07±8.35)分,对照组为(69.13±6.88)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控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故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舒适护理;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115.02

Effect of comfort care on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XING Shu-q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Jilin Jilin 132300,China)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或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最为常见,以心功能不全、心排出血量不足和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为主要特点[1],病情严重、病程长,亦可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2],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此类患者,应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以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舒适护理措施及体会,现报告如下。

1.2.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按照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成立专门护理小组,统一培训后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具体措施如下。

1.2.2.1心理疏导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程长、病情重,需要坚持治疗,经济负担重,故而患者极易出现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悲观、紧张等[3],故而需要给予心理疏导,护士需要多与患者沟通,为其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多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能够逐渐消除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够做好各项配合工作。

1.2.2.2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患者的舒适和干净,湿度、光线、温度适宜,定期通风和消毒,避免噪声污染,使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4]。

1.2.2.3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摄入合理的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高蛋白、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补充维生素及纤维素,忌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1.2.2.4并发症护理

患者易出现高血压、浮肿、少尿等并发症,应做好护理工作,有利于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评价工具选择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

(下转第117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1.5~77岁,平均年龄(67.5±3.8)岁;病程5个月~2.5年,平均病程(1.3±0.4)年;心功能分级:Ⅰ级5例,Ⅱ级21例,Ⅲ级12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67.7±3.5)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1.2±0.5)年;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22例,Ⅲ级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后,均给予综合对症治疗,包括吸氧、保护心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利尿消肿、补液等治疗,同时根据具体病情,给予降血脂、降血压、控制血糖等对症处置,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护理干预。

[作者简介] 邢淑琴(1976-),女,汉族,吉林省磐石市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疾病的临床护理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116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6 年 8月 A 第 4 卷第 22 期Aug. A 2016 Vol. 4 No. 22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吴 炎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江苏 泰州 225400)

【摘要】目的 探析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吸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2月~2015年5月开始在鼻导管吸氧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策,组织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进行现状分析,发现问题,通过进行护士培训、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改善舒适度、设计专项查检表加强质控等措施改进氧疗护理,对比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护士操作不规范、氧流量不符合要求、湿化水未每日更换、湿化水未及时添加等4个问题发生率分别为5.76%、1.92%、0、1.92%,较改进前明显下降,患者氧疗教育覆盖率、氧疗知识知晓率、氧疗依从性分别为100%、94.23%、96.15%,较改进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科患者鼻导管吸氧治疗时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呼吸科;鼻导管吸氧;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2.116.02

氧疗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我科开始对鼻导管吸氧患者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进行干预,获得的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如下。

1.2.3 管理方面

督查不到位(未使用专项督查表进行督查);实习生带教不到位(如做雾化吸入后未及时降低氧流量);氧气流量表有问题时未及时更换等。

1.3 改进方法1.3.1 对护士进行培训

加强氧疗知识和护理安全教育,采用专题讲座、多媒体授课和小讲课、业余查阅文献等形式,组织护士学习氧疗的原理、分类、注意事项、监护内容及新进展,护士长通过定期检查培训手册、不定期晨会提问等方式进行追踪,操作培训及考核采用实境法,注重做好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及实习护士的带教。学习护理“四巡视”知识,使每位护士掌握巡视的内容,特别是专科巡视中关于氧疗的内容,制定完善氧疗巡视重点,设计“鼻导管给氧情况查检表”,便于责任护士巡视时对照使用。

1.3.2 加强健康教育

在患者健康教育执行单中加入“氧疗宣教”专栏,针对患者多数来源于农村、年龄大、听力差等特点,编写图文并茂的彩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责任护士反复进行针对性床边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利用公休座谈会和集体健康宣教的机会举行氧疗讲座,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形式讲解氧疗的指征、作用、方法、时间和配合事项等,使患者了解吸氧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误解,同时重视家属和护工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庭支持,提高氧疗的依从性[1-2]。

1.3.3 改善患者舒适度

使用双腔鼻导管,固定时松紧适宜,及时添加湿化液,将“每日更换湿化液”列入责任护士工作流程,引导护士执行规范,同时巡视病房时注意患者体位舒适度,指导患者每日用温开水清洁鼻腔,主动询问患者吸氧体验,告知其氧疗有效的指标内容,增加患者信心,改善其舒 适度。

1.3.4 加大质控力度

管理小组成员使用给氧情况查检表每月定期专项检查氧疗护理工作,内容包括护士操作规范、巡视项目、湿化水的更换、患者教育等,护士长每日查房时重点检查新患者及危重患者鼻导管给氧的护理质量,动员科内全体护士人人参与质控,随时进行质控,将发现的问题登记到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氧疗管理小组的成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专科工作超过5年、护理操作技能熟练、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工作责任心强等,共包括N2护士3名、N3护士2名、N4护士1名在内的6名护理人员,组长由N4护士担任,护士长总负责。在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对策之前召开科室全体护士会议,让全体人员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全面参与。

1.2 问题分析

我科共有床位77张,收治病种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为主,且80%以上是大于60岁的老年人,农村患者居多,进行鼻导管吸氧的患者数最多时达到50个以上。CQI小组于2014年2月份对科内58名吸氧患者进行了随机质控,结合护理部、大科、病区的三级护理质控中关于氧疗问题的反馈,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2.1 护士方面

护理人员不能按规范进行操作,给氧前未详细评估患者,给氧前不清洁鼻腔,未交待注意事项,湿化水及湿化瓶未能按规范更换。雾化吸入、停用无创呼吸机后不能及时将流量调节至患者病情所需的流量。护士专科巡视不到位,意识不到巡视吸氧的情况,比如鼻腔、皮肤的情况,鼻导管是否脱出,氧流量是否符合病情需要及与湿化瓶上的记录是否一致,氧疗效果的判断等。护理人员本身氧疗知识缺乏,患者多,忙于给药治疗,健康教育不到位,未能使患者和家属真正认识吸氧的目的、意义及注意 事项。

1.2.2 患者方面

我科老年患者及农村患者多,听力下降,文化程度低,医学知识缺乏,宣教难度大;患者及家属认为自己喘息不厉害,可以不吸氧,病情好转后,氧疗帮助不大;部分患者认为长期吸氧会产生依赖性,多次住院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加上认为氧疗不是治疗的方法,拒绝吸氧;鼻塞长时间插入,患者舒适感降低及不了解任意调节氧流量的危害,导致遵医行为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