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山东省的力度不断加大,并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加速了山东省的资本积累,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并且通过技术外溢,促进了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改善了该省的贸易结构。但是外商投资的结构性倾斜产生了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外资企业获取的优惠削弱了民族企业的竞争优势,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等其他负面作用。因此,本文将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引起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引导。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山东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Shando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the efforts in Shandong is being strengthened constantly, and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econom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not only accelerated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of this province but also brought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overflow through technology, also promoted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province. But the structural slope that the foreign businessman invested in has produced structural deviations in the industry three times,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that the overseas-funded enterprise obtained has weakened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of national enterprises to wait for and act on other negatively. So to how this text know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s (FDI) impact on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province and make corresponding guide policy make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 Key word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 Shandong
目 录
前言 ....................................................................................................... 4 1 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分析 ..................................................... 4 2 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特点 ................................................................. 6 2.1外商投资的来源结构分布特点 .............................................. 6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分布特点..................................... 7 2.3 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方式结构特点..................................... 9 2.4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投向结构特点................................... 10 3.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的影响 ..................................................... 10 3.1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影响 .................................................... 10 3.2 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 ................................................. 13 4. 进一步提高山东利用外资水平的思考....................................... 15 4.1 把扩大利用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 .............. 15 4.2 促进外资区域间协调发展 ................................................... 16 4.3 设立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 17 4.4鼓励公司提升在华企业的全球地位 ........................... 17 结论 ..................................................................................................... 17 参考文献 ............................................................................................. 19 致 谢 ................................................................................................. 20
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前言
为了强化自身实力,取得竞争优势,乃至取得作为国际企业的领导地位,对外直接投资则是公司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其实质是寻求保持和发挥优势的途径。而寻求、保持和发挥利用优势既包括了对自身优势的追求,也包括了对外部优势的追求。正因为如此,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已经逐步成为公司的投资热点。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寻求的主要是市场份额的优势和低成本优势。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正是这样一种市场容量大、潜力大的区域。东道国有较低廉的土地、劳动力、甚至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本优势。因此,只要公司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投资,便可获得低劳动成本优势,达到获利的目的。从发展中国家角度看,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断加大了利用外资的力度。这主要着眼于公司各方面的优势,诸如:资金雄厚,实力强大,投资的项目和规模也较大,管理方面大多较先进,技术领先,市场份额一般多占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大的公司往往还特别注重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等。
但是,由于国际资本的逐利动机与中国利用外资的目标之间的不一致性,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种风险和挑战。
总结和分析利用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挑战,全面地看待外商直接投资(FDI),加深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正确认识,以便实施更加合理和有利的引资战略,从而达到规避和控制风险,获得利用外资最大收益的目的。
本文将以山东省为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负面作用。
1 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分析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就开始吸引外商投资,截止到2004年底,外商投资合同项目为44309个,合同外商投资总金额为7299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为4628327万美元1。借助于东部沿海半岛的优越地理
1
1997年—2004年外商投资基本情况
环境和国家的大力保障,截止到2005年,山东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仅次于江苏,超过了广东,居全国第二,而且山东省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居全国首位。2005年全年合同利用外商投资28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 .7亿美元,增长3.1%。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达到5.38万家,累计已有116家世界500强落户山东。
表1.1 外商投资基本情况 单位:万美元 类别 合计 外商直接投资 中外合资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 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 合作开发 合同项目个数(个) 1979年—2004年 44309 44309 21902 1967 20397 39 4 合同外商投资金额 1979年—2004年 10211037 72991 2929334 773517 5193069 69824 7247 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 1979年—2004年 5420080 4628327 1828751 347738 1687474 50046 7055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
1979年至2004年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见图1.1。第一阶段(1979-1983)为探索阶段,外商投资项目和资金都较少,这一阶段,全省只创办了1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万美元。批准补偿贸易项目52个,合同外资金额260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521万美元;批准加工装配项目168个,合同外资金额40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134万美元;批准租赁项目25个,合同外资金额5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443万美元。第二阶段(1984-1991)为小幅度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山东省青岛、烟台两市被党和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随后威海、潍坊、淄博、济南、日照、东营又相继被划为对外开放城市,从而形成了山东半岛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在这8年中,全省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34个,合同外资金额14802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6903万美元,外资实际利用率比较高,占合同金额的38.4%。第三阶段(1992-1998)为波动阶段,七年间累计合同个数27783个,FDI合同投资金额3839518万美元,FDI实际外资金额20496万美元,年均实际
外资金额298449万美元,此时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山东省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和国际资本流入我省的主渠道。第四阶段(1999-2004)为大幅增长阶段,六年间累计FDI合同项目数为22758个,FDI合同投资金额7018294万美元,FDI实际外资金额3940807万美元,年均实际外资金额656801万美元。此时外商对山东省的投资有较快增长,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及其在该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都将继续提高,外资对该省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将更大。
图1-1山东省历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单位:万美元
2500000.002000000.001500000.001000000.00500000.000.00197919811983198519871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 合同金额 实际利用外资 2 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特点
2.1外商投资的来源结构分布特点
目前山东省已经接受20多个国家的FDI投资,但大部分投资又非常集中,韩国与的FDI就占了60.5%。表2.1列出了2004年山东省FDI主要来源国(地区)分布。由表所列九个国家和地区就占了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91.5%。前九位国家(地区)的经济实力都属于发达国家的行列,说明山东省FDI来源国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对该省的直接投资微乎其微。韩
2003
国凭借着与山东的区位优势已成为对鲁投资的第一大国。
韩国和日本的企业对华投资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费用。最近几年山东省引进外资项目规模和水平大幅度提高。2002年山东省各级经济开发区新批合同外资额逾千万美元的大项目159个,是2001年的2.6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年间共批准了浦项制铁、三洋电机、正明液体化工码头等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55个,总投资11.6亿美元。烟台开发区在引进世界500强韩国LG电子进区投资获得成功后,又吸引韩国著名公司泰信电子投资生产通讯终端产品和宽带网络设备,设计手机生产能力1000万部。2006年全省批准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2个,增长79%,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4.9亿美元的日照威亚发动机项目是2006年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新批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6个,其中美国国际纸业、法国标致等世界500强第一次投资山东。
表2.1 外商投资的来源结构分布 单位:万美元 国家(或地区) 总计 韩国 美国 日本 新加坡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威尔京群岛 合同外资金额 20258 821136 408567 162012 160761 117801 45459 41522 43655 58335 比重 100 40.4 20.1 7. 7.92 5.8 2.24 2.04 2.15 2.87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分布特点
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投入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是3.7%,85.9%,10.4%。可见工业是外商直接的主要投资方向,第二产业仍是外商投资热点,第一产业有所下降,这与工业投资效率高有关,也与我国目前的产业化水平一致。我国2005年人均GDP为1703美元左右,正处于工业
化发展迅速的上升阶段,加上国际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旺盛,劳动力廉价的中国正逐渐扮演起了“世界工厂”的角色,山东省2004年制造业吸引合同外资占全部合同外资的83.2%就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工业增加值中有13%是外商投资企业贡献的,而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有9.7%投入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时也说明了山东省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很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加强。2004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0.7%提高至11.2%,2005年前8个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比重升至13.9%。装备工业投资比重持续提高,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7.6%提高到19.0%,2005年前8个月又升至21.2%。经济薄弱环节投资加快,近两年信息产业、农林牧渔业以及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文教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并建成投产了一大批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项目。随着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在“十五”期间,外商较大幅度增加了对采掘业的电气水部门的直接投资,对这两个领域的投资比重逐步上升。相应地,对制造业的投资比重有所下降。特别是国家重点的钢铁、电解铝等过热行业投资大为减弱,2005年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的投资分别由2004年增长76.3%和160.1%依次转为下降1.5%和增长45.8%,2006年前8个月又依次下降33.8%和增长30.6%,下降和回落趋势明显。
表2.2列出了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在各重要行业的分布,所列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占到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的97.6%。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有很大差距,表现在FDI投入第三产业的比重太低,这与该省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开放程度有很大关系。2004年山东省第三产业总产值占GDP的28%,其中房地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目前虽然加入WTO但仍在缓冲期。除了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外,其他的大多数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仍较低,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十分突出。可以预见,当加入WTO的缓冲期过后第三产业如银行业、零售业、电信、金融、保险、旅游、商业运输等服务业的部门,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是最有潜力的领域。
表2.2 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分布 单位:万美元
行业 总计 制造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农林牧渔业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 采掘业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
合同外资 20258 1690048 108009 684 75932 44227 10357 28219 10512 比重(%) 100 83.2 5.3 3.4 3.7 2.1 0.51 1.3 0.52 2.3 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方式结构特点
自1997年以来,公司间出现了企业并购浪潮,并购已取代投资新建成为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到目前为止,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市场上主要是投资行为,但也有少数企业在我省资本市场上融资,并有个别的并购行为发生。截止到2005年底,共有12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省投资了287个项目。并购成为利用外资重要方式,新批并购项目122个,合同外资4.5亿美元,分别增长5.4和5.4倍;美国摩根大通、邦吉、英国壳牌,意大利倍耐力、法国圣戈班、瑞典沃尔沃、日本伊藤忠、三菱、川崎重工、NEC、JFE化工、韩国大宇、LG等一批公司,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群、七大产业链”,投资设立了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的项目。美国朗讯、瑞典爱立信、日本日清等公司在山东省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同时,美国杜邦、微软、国际纸业、卢森堡阿赛洛钢铁、韩国现代、马斯特等一批涉及电子信息、化工、造船、钢铁、造纸等行业的大项目正在洽谈推进过程中。从表2.3可以看出,山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既有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又有独资、股份制企业,其中独资形式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83.1%。
表2.3 2004年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方式 单位:万美元
类别 中外合资企业 中外合作企业 外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制 合作开发 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4》
合同金额 278209 54975 1687474 4963 3337 比重 13.7 2.7 83.1 0.24 016 2.4 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投向结构特点
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投向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聚特征。受区位条件、市场、基础设施、专业化服务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胶东半岛地区,如2005年仅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68.4亿美元就占全省的70%。而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聊城等鲁西平原区的外商投资较少,如聊城、荷泽、德州、滨州、枣庄、泰安、莱芜七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90551万美元,却仅占全省的9.3%。这与沿海的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趋于分散化的特点相悖。但最近几年来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有所上升。2005年半岛制造业基地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5.3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72.8%,继续发挥对全省外资的支撑作用。临沂、济宁等中西部9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7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13.1%,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济宁市与欧美公司合作实现重大突破,欧美投资项目实际外资到位近2亿美元,所占比重达到85%,增长372%。临沂、滨州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分别募集资金9000万美元和8000万美元。
3.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的影响
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在山东省的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该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我山东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1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影响
3.1.1 解决资金的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省经济建设资金的不足,缓解了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52.3亿美元,其中2005年一年实际利用外资即达.7亿美元,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5%。外资企业促进了山东省出口贸易的良性增长,解决一直困扰该省的外汇紧缺问题,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额迅速增长, 2005年,全省外资企业出口238.1亿美元,增长29.3%,占全部出口比重51.5%,占据了半壁江山。随着外资企业产品出口的不断扩大,山东省外贸出口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大大提高。2004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97.2亿美元,增长50.9%,比重达27.1%,超过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跃升为山东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从贸易增长方式来看,加工贸易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拉动力量,2004年扭转了加工贸易增速和比重连续三年下滑的局面,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 3.1.2 促进了山东制造业发展
制造业在较长时期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劳动力供给及低成本等比较优势,并且山东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 这是外资持续向制造业集中的主要原因。2005年,全省实际利用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80.2亿美元,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4%。外资绝大部分流向制造业,极大地促进了山东制造业的发展,对资本形成、技术进步、管理效率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重大障碍之一就是技术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不高。公司的直接投资是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转移,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原市场的平衡。一方面公司展示的先进的产品、工艺、管理方式使当地企业在对外开放中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危机感和竞争的意识,并通过模仿当地公司使用的某些技术来提高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发展。另一方面,当地市场的竞争加剧,迫使本地区公司进行技术改进,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寻找和使用更新、更先进的技术,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向产品差异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原先拥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
3.1.3 促进了山东高新产业发展和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外商在山东的投资越来越多地投向了技术密集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极
大地促进了山东高新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外资在山东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2005年,全省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7.8亿美元,增长22.4%,比重达到8.7%,接近纺织业利用外资的2倍,改变了一直是传统产业位居第一的状况。山东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为产业发展中的后起之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迅速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增大。
近年来,随着公司和一批大项目的明显增加,其投资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集成能力和国内外市场份额等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对山东省产业聚集和中小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如上海通用汽车、鸿富泰电子、日本 JFE与海化集团合资的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的投资,促进了山东省汽车零部件、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外资大项目带动和聚集一批省内配套企业的良好局面。应该说,外商在山东投资的产业集中度加强,更好地体现了规模经济效益,使山东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 3.1.4 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技术转移的一种非自愿形式,即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而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其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从产业带动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来看,技术外溢对东道国产业结构的改善显然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外溢的途径包括如下三种:
关联效应。关联效应包括后向关联(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生产或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和前向关联(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公司子公司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和各种服务)。一般认为,后向关联比前向关联对东道国产业技术扩散和技术升级更为重要,而衡量后向关联程度的指标主要是外资企业产品的国产化率。目前公司来华投资的系统化趋势明显,后向关联效应日趋显现。
示范和模仿。外国公司的进入可以展示它的先进的产品、工艺、管理方式,使当地企业了解和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如我们的一些传统纺织企业通过模仿和学习,获得了新的设计理念、新的高技术含量的工业面料和其他中间投人物、新的产品和市场、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集道,从而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一些过去从未有过的新兴产业如网络、计算机和一些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也是在FDI进入中国后,通过与外资合资或
合作,逐步积经验并成长起来的。
3.2 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
目前山东省利用外资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结构上的矛盾,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也产生一些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 3.2.1 产业间以及地区间分布不平衡
由于山东省的第一、三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化程度不够高,承接和吸引外资的能力还不强,而第二产业基础相较与一、三产业基础较好,回报率快。所以使得山东省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分布较少,从总体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在我省的产业投向上存在着地域分布过于集中、技术层次偏低、规模过小、一般性的劳动密集型加工项目过多等问题,低水平重复引进现象较为普遍,不仅不能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反而会使未来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代价提高。2005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3%,第二产业比重为87%,第三产业占10%。和2004年底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0.8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应该说,山东省产业结构本来就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而外商投资过度集中于工业,又加剧了产业间的资源配置失衡,产业间配置的失衡,又增加了山东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配置成本。
改革开放之前,山东就存在着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投资环境不健全是造成外商投资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东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相较于西部地区更发达,也更开放,成为外商投资的集中地,而西部地区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投资潜力和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但因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投资服务质量低下而使许多外资望而却步。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外资投向带着明显的倾向性,外商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较少,地区分布很不平衡。2005年,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8.4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6.3%;而菏泽、滨州等市实际利用直接投资还不足1亿美元2。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在东部地区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2
姜岩,2003:《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战略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第78页。
见表3.1。外商投资的地区不平衡造成了资源空间配置的失衡,空间配置的失衡又使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客观上加大了山东省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成本,将影响我省整体经济实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表 3.1 山东省东中西三大地区FDI业绩指数3(1985-2003年) 年份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东部地区IND 1.70 1.74 1.71 1.62 1.51 1.51 1.51 1.52 1.48 1.50 1.49 1.48 1.47 1.46 1.44 中部地区IND 0.17 0.13 0.14 0.24 0.32 0.29 0.33 0.34 0.38 0.35 0.34 0.34 0.34 0.37 西部地区IND 0.32 0.14 0.10 0.12 0.25 0.29 0.22 0.20 0.25 0.22 0.21 0.22 0.23 0.20 0.40 0.16 FDInGDPFDIGDP,式中INDn表示我国某资料来源: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公式为:INDn=个地区的业绩指数,FDIn表示我国某一地区FDI流入量,FDI表示我国各地区FDI流入量之和,
GDPn表示我国某一地区的GDP总量,GDP表示我国各地区GDP总量之和。 3.2.2 外资企业获取的优惠削弱了民族企业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多的吸引外商投资,来发展当地经济,就给予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一种积极性的歧视(positive discrimination)。如:
3
2002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开始使用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业绩指数(In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来衡量一国吸收FDI的现实状况。UNCTAD给业绩指数下的定义是:一段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FDI流入量占全球FDI流入量的比例与该国GDP占全球GDP的比例的比值。若指数值大于1,表示该国吸引的FDI在全球所占规模较其GDP所占规模要大,也就是业绩突出;反之,若指数值小于1,表示该国吸引的FDI在全球所占规模较其GDP所占规模要小,即业绩低下;若指数值等于1,则表示该国吸引的FDI在全球所占规模较其GDP所占规模相当,即业绩正常。本文将这一指数运用到对我省东、中、西部的外资效率比较。
企业设立程序的优惠、税收优惠、进出口权方面的优惠、外汇管理优惠及其他方面的优惠。
随着引进外资规模的扩大,开始步入引进外资的成熟期,继续对外商投资企业实施这种优惠,不仅会破坏平等竞争,损害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剧民族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困难(因为国有企业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责任),使得民族企业由于享受的优惠条件少于外商投资而在与投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大大削弱了民族企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最终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提高我省企业尤其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提高我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为此,在不保护落后的前提下,注意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和提高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对境内的外资企业要尽量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减少甚至取消对外商的优惠和特殊待遇;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我省企业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和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积极组建我省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公司,开展国际经营和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2.3 大量消耗省内的资源造成资源短缺,并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在初期,为了吸引外商的投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急于发展经济,当地的部门放宽了对一些外商投资的环保标准和管理,造成了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负面影响。外商投资项目的环境较差,很多项目都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于是一些公司利用我们改革开放初期对环境污染的相对宽松的有利时机,把山东省当成了“污染避难所”,很多是将其母国消耗资源或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该省,给全省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治理环境污染的难度加大。
4. 进一步提高山东利用外资水平的思考
4.1 把扩大利用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结合起来
按照新兴工业化的要求,以扩规模、上水平为重点, 强化利用外资的产业导向, 实现吸引外资的战略性转变,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围绕山东省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发展重点,研究制定全省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和行业,
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山东省在国有企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利用外资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与先进省市差距比较大,因此今后要在这几方面争取较大突破。引导和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引进一批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加工型外商投资企业,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加工贸易深加工程度,延长增殖链条。充分利用加工贸易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着力吸引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山东。大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改造传统产业。继续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领域和服务贸易。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以基地建设和扶持出口创汇农业企业为重点,强力推进出口创汇农业发展。鼓励服务贸易出口,在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的同时,注重服务贸易出口,尽快改变服务贸易落后于货物贸易的状况。,提高农业服务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4.2 促进外资区域间协调发展
外商投资要满足山东省区域结构调整的要求, 明确目标, 分清层次, 有序竞争, 符合区域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目前,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中西部地区还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以优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体系,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相对薄弱,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异,这势必会严重阻碍山东省整体产业升级的进程。因此,应对西部地区实施比东部地区更加开放的优惠,加大对外资地区流向的引导,以便有更多的外资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的产业关联机制,推动该省的产业结构升级。
东部地区要突出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点瞄准大型公司引进研发中心、国际采购中心以及区域总部,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发展汽车、造船、石化、电子信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思想,拓宽思路,积极合理扩大利用外资,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加大对外招商的同时,还要着重做好承接东部地区外移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原材料工业以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产业。
4.3 设立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促进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过去不合理的外资致使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流向山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甚至一些外商借投资之名,将大量垃圾转移到该省把这里当作垃圾处理场。这显然与山东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本意是不一致的。在当前进出口贸易顺差较大、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过去那种鼓励加工贸易发展,并给予种种优惠的战略思路必须尽快调整。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引资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当前亟需从资源集约度、投入产出效率和环境效应等方面出发,设立外资进入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4。如果说技术标准、产业标准是优惠的实施标准,是鼓励与外资进入的软约束,那么资源消耗和环境标准就是外资进入的硬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产业、企业绝对不能进入。要严格禁止引进那些严重污染环境而又无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工艺和设备,对一些省内需要而又缺少配套技术治理污染的项目,外商必须同时引进先进环保设备。在甚至禁止\"环境不友好的\"产业和企业进入的同时,也要鼓励外资流向资源消耗低、投入产出比高、环境污染小的集约型工业和环保产业,鼓励外商向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技术、生态农业开发、省内危险废弃物处置和利用,以及省内高污染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领域投资。
4.4鼓励公司提升在华企业的全球地位
针对公司地区总部的功能需求,实施个性化,方便公司的业务往来,以巩固提高其本地化发展的信心和战略地位,促使其在鲁建立亚太区域的利润中心和运营中心,提高我省经济的辐射度和利益获取能力。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关联。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合作、人员培训、信息共享、财务支持等方面与国内企业、机构加强合作;对国内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资助,逐步提高中方在技术合作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进一步加强公共信息建设,以多样化的公品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失,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增强外商直接投资的后向关联和外溢效应。
结论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外资弥补了山东省内资的不足,有力地促进了该省
4
陈丽丽,2004:《贸易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第5期。
经济的发展,对该省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山东省民族产业的振兴,民族企业的发展能否担当起振兴国家的重任,关键在于其本身素质的提高,即产业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关键在于自身产业拥有竞争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品牌,而创建品牌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要加大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投资。当前中国正面临大量引进公司资本投资的有利时机,山东省应将这次公司在华投资的高潮有效地化为提高该省科技创新能力和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传统产业结构的大好条件,加快山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进行重大的战略转变同时,还要提出自主创新发展自身科学技术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浪潮下,还需要有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合作并不能消除竞争,外资其本性是逐利的,发达国家牢牢控制着科技领先权,他们决不会把关键的核心技术转移到我国来,因此,我们应有效利用外资,使外资在推动建立更加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更需要我们的企业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共同努力,做大做强我国自己的民族经济!
参考文献
[1]陈飞翔,1999:《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转换》,《上海经济研究》 第6期. [2]江小娟,1999:《利用外资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国工业经济》第2期 [3]蒋亚菲,2005:《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第9期.
[4]姜岩,2003:《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战略分析》,《世界地理研究》第4
期.
[5]武海峰,2002:《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伍海华,1995:《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规模》,武汉大学出版社.
[7郑京平,1998:《我国利用外资现状的定量分析和初步研究》,《管理世界》第1期. [8]Mary, D.,1986, “The trade and environments can keep on the economics of the development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4, Feb., PP19~26.
[9]Bruno,M ,1998,“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 Manage The World. 1,Oct.,PP77~109.
致 谢
日月如梭,转眼间大学本科四年即将结束,仍清楚记得当年复习高考时的艰辛无奈以及踏进校园后的欣喜。这个过程总让我清醒--当初不畏艰辛踏进来,现在离别时即使泪流满面也要挺起胸膛走出去!
本人的毕业论文也终于成稿。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工作成果,在此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在论文写作期间,余春根老师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在这期间,我从余春根老师那里学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谨慎的做人道理。我非常钦佩余春根老师的做人和治学的态度,我相信,论文写作期间的学习和经验将是我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当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财富。谢谢余春根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不辞辛劳的指导,我将受益匪浅!
即将毕业离开母校之际,我要对江西财经大学的领导与老师尤其是国贸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辅导员老师对我的学习以及生活的巨大的关心与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并感谢0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一班的全体同学四年来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师生情、同窗情、手足情,我将永记于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