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力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力研究

来源:九壹网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力研究

作者:黄潇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7期

摘要:处在当前的经济市场发展环境下,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也创造了新产业,互联网金融就是近些年兴起的产业。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金融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金融在此就要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本文先就互联网金融构成和发展现状加以阐述,然后就互联网金融特征体现和业务模式简要阐述,接着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和发展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2

引言

全球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互联网金融以及网上购物消费等成为发展趋势,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比较大,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我国传统金融业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充分重视传统金融的良好发展,制定完善战略就显得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就有助于传统金融发展问题的解决。

一、互联网金融构成主体和发展现状

1.互联网金融构成的主体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互联网作为资源平台的,并对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应用实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主要是由几个重要部分构成,资金需求者就是比较突出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需求者并没有突破传统以及企业和个体范畴,而惠及的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进入使得被排挤在传统金融机构门槛外的弱势组织或者是个体需求者有了高效获得资金的渠道[1]。从资金的需求者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包容性以及惠及性就有着很大发展优势。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在互联网金融的构成主体当中,资金供给者是比较重要的,互联网的综合性特征比较突出,资金供给者从传统金融机构向着互联网企业渗透。新型的主体有互联网企业,还有互联网渠道的综合公司,这些是市场资金的提供者,也是吧传统低净值客户归到了市场资金攻击方,操作形式上互联网金融把业务进行了渗透,对我国的金融业务创新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互联网金融主体中的中介机构也是重要构成要素,互联网金融的高效便捷特征比较突出,这就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交易双方是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的,所以在交易成本方面就比较低[2]。互联网主体对中介机构的依赖性就大大减小,当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就逐渐替代了传统中介机构,满足资金支付同时,也起到资金配置作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功能发挥愈来愈重要。

2.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发展在主导下,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建成了初具规模金融数据通信基本框架,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金融业务处理电子化的改造进程得到了加快,基于金融骨干网,我国的金融机构开发了系列应用软件以及应用系统,具备了实现金融传统业

务处理电子化的能力,扩大以及加强了金融机构间电子支付系统以及金融数据传输[3]。新的金融服务项目也逐渐的开展,相关的监管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建立了遍及性广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如企业银行系统以及各种汇款系统等,这些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就打下了基础。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以及市场形态发展比较好,互联网金融形态多样,有着多种发展模式,一些金融机构也通过互联网改变原有的金融服务模式,开发了诸多类型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规模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这对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就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体现和业务模式

1.互联网金融特征体现

其一,成本低的特征体现。互联网金融自身的特征比较鲜明,这些特征也是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形成的,其低成本的特征比较突出。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虚拟空间开展金融业务,没有固定实体网店,在成本优势上体现的比较突出。互联网平台运用下,对传统庞大实体营业网点的费用以及雇用人工成本大大减小,投资的成本比较低[4]。根据相应的统计传统行业和互联网成本差距在一百倍以上。所以低成本就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

其二,强调客户体验特征体现。互联网金融的的在平等开放以及自由的环境下运行,服务模式上和传统的金融业务相比就有着很大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交互以及大规模协作,实现了去中心化以及扁平化的发展,通过数据挖掘以及分析技术的应用,就能发现潜在客户需求,从而我客户提供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其三,效率高的特征体现。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其高效率成为发展的优势,在对信用数据积累以及挖掘技术的应用下,就能打破时间的,减少大量的中间环节,便捷支付方式更为直接透明,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能大大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这就对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2.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比较多样,其中第三方支付模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第三方支付运营模式可分为两类,一个是第三方支付模式,还有是提供担保功能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立足企业端的,担保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立足消费者端。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在结算费率以及电子货币领域对传统金融的优势地位就提出了挑战。再者,P2P网络贷款平台业务模式也是比较重要的,盈利模式是向借款人收取一次性费用和向贷款人收取管理以及评估费用,贷款利率可通过放贷人竞标确定,也可由平台根据借款人信誉情况通过和同期银行的利率水平作比较确定参考利率[5]。另外,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中的大数据金融比较重要,这是通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实施深度挖掘和实时分析掌握客户交易信息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应用的业务。通过数据核查和评定,增加风险可控执行以及管力度,及时发现出现的风险。众筹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团购以及预购形式来向互联网用户募集项目资金。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和发展策略

1.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了传统金融业的制度改革以及创新。我国对银行业贷款利率有着不同程度以及干预,这就了贷款利率市

场化进程发展[6]。银行储蓄存款不能开支票和不付活期存款利息等,要明确分离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商行业务,对银行存款利率最高和最低值作出了详尽规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对传统金融的发展制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传统银行要和时代发展相契合,不断的创新发展才能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下商行在经营模式变革方面更加紧迫,网络渠道逐渐成为商业主流。商行业务模式缺少充分互联网经济元素,传统业务模式以及经营管理和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生活节奏以及技术要求不相适应,商行互联网渠道没有体现互联网商业模式精神,对其商业价值的利用也没有达到充分化目标。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商行就要对互联网的几何级用户增长速度对产品营销的潜力充分重视,注重自身经营模式的改革转变。

互联网金融创新了新金融模式,对传统金融的运作速度也有着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乎于商行下间接交易以及融资流通和,资本模式下的直接交易融资流通间的新金融模式,资金供求双方规避金融服务地理距离以及交易时间,在业务运作的效率上大大提高[7]。互联网金融迅速的缩短了和传统金融经济发展差距,并对传统的金融运作速度的加快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对传统金融业的交易以及融资流通业务的内容扩展有着促进。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对商行竞争对手和模式也产生了影响,传统商行竞争是行业内竞争,竞争模式也是价格以及服务技术和规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后,传统商行就有商行熟悉的电信运营商以及第三支付,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已经有诸多中小银行放弃自建成本昂贵的IT系统,转向付费的与计算IT平台建设。银行间的竞争最终可能是联盟或集团间的竞争,或者是IT方案间的竞争,这就对商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互联网金融在市场中的良好发展,就要充分重视行业法规完善建设。把互联网金融纳入到法律框架下,强调互联网平台遵循各类法律法规,相关的立法机关就要修改原有法律中不适用的,以及增加新的内容,保障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市场中健康的发展。可适时的研究出台互联网金融业务新法规,形成明确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这样才能保障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加强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力度。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从监管方面加强,可通过分类监管的方法应用,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是传统业务向互联网的延伸,对监管形成了成熟体系,网络建设以及实际运营风险的监控是主要的发展方向,要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以及互联网金融运营的能力,最大化降低操作风险。相关的监管部门在监管技术能力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并要充分重视风险的有效防控,充实监管体系。

完善征信体系。通过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营主体信息披露,保障个人隐私,以及保障服务对象信息安全。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纠纷调和以及仲裁机制,以及异议申诉和处理的渠道。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要有牵头部门指导,设立从上到下的各层管理协调机构,积极开展联合风险防控以及运营监管,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

加强金融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保障。就金融企业和信息技术要加强合作,加强核心技术以及信息软件的研发力度,开发适合我国的金融系统安全需要的互联网金融三大核心技术。充分重视硬件以及软件的开发创新,优化管理系统。再有是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网络建设和网络安全监管制度,按照制度进行操作实施。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其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在对传统金融产生影响的同时,传统金融也要积极应对,发挥自身的优势,能和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使得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能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里.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机遇和挑战[J].时代金融,2017(17).

[2]陈艺云.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效应——基于上市银行经营数据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7(6).

[3]付国云.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P2P管理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7(13).

[4]张勇.关于我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7(5).

[5]郝峻岭.看不见的博弈——互联网金融提现收费[J].财经界:学术版,2017(5).

[6]史宸晖,李晨璐,曾汉文,李丁.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第三方支付方式对传统支付方式的冲击——基于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实证[J].经济师,2017(3).

[7]曹尚.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金融的挑战和机遇[J].中国集体经济,201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