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湖南2014年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湖南2014年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来源:九壹网
湖南省保靖民族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命题人:陈贞洁 审题人:黄道平

时量150分钟 总分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河畔(bàn) 百舸争流(gě) 沁园春(qìn) 浸渍(qìn) ....B、力能扛鼎(káng) 夜缒而出(zhuì) 瞋目(zhēn) 啖(dàn) ....C、以飨观众(xiǎng) 菲薄(fēi) 攒射(cuán) 追悼会(diào) ....D、解剖(pōu) 莅临(lì) 叱咤风云(zhà) 停泊(bó)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作缉 喋血 桀骜不驯 风和日丽 B.文采 叱责 妄自菲薄 瞠目结舌 C.慷慨 胆怯 绿草如荫 殒身不恤 D.颓圮 和霭 遒劲有力 戮力同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开学已经四天了,他仍然久假不归,家里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引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众,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贻笑大方。 ....D、今天我们学习千古美文《赤壁赋》,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可不要开小差,否则,愧对....我们大家都喜爱的大文豪——苏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C、作为“第三次工业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D.语文复习有三忌:一忌不可盲目追求速度,忽视打牢基础;二忌不可滥做题;三忌不可脱离老师,另起炉灶。

1 / 7

5、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共四句话,其中不得体...的一处是( )

①我们都知道您父亲是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读者甚众,影响极广。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人家的诸多大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③您是他老人家的爱子,耳濡目染间,一定对令尊的作品有独到见解。④今天,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_______ ,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寒气偏归我一家 B 、门巷深深过客稀 C、小院地偏人不到 D 、只道林间无人至

二、文言文阅读(28分。其中,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从 币:礼物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坷顾笑武阳,前为谢口 谢:感谢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 / 7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秦王还柱而走

9、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图穷而匕首见 ..

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见燕使者咸阳宫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1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C.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译文: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文:沛公第二天跟从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王。

(二)文言文断句(3分)

12、对下面的文言文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A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 / 无夫曰寡老而 / 无子曰独幼而 / 无父曰孤此 / 四者 /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B 、老而无妻 / 曰鳏老而无夫 / 曰寡老而无子 / 曰独幼而无父 / 曰孤 / 此四者 /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C 、老而无妻曰鳏老 / 而无夫曰寡老 / 而无子曰独幼 / 而无父曰孤此 / 四者 /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D 、老而无妻曰鳏 / 老而无夫曰寡 / 老而无子曰独 / 幼而无父曰孤 / 此四者 /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三)阅读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 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这矣,虽死且鹅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鹅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这卿相,不若鹅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了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

3 / 7

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自戒》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5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本诗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5、阅读下面的词作,回答问题。(4分)

钓船归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16、填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满分5分)

(1)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

(4)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四、现代文(论述类)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4 / 7

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此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这种意向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我们拿“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词为主的婉约词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与借鉴。

④苏轼对宋词的贡献也值得一提。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至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长调在篇章结构、摛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做大胆的调整。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种类型。

17、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因而扩大了词的意象。 B.凡能入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都可以入词。

C.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的文学地位。 D.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18、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词词体。 B.“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D.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1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B.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C.苏轼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它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D.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

5 / 7

成为的抒情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关于种树

有一天读希腊神话,尤力西斯流浪一生,经历无数磨难,几十年后他回到故乡,认出了自己童年跟着父亲种下的树。这是一种幸福。我小时候特别崇拜我们大院里的一位爷爷,他总是很得意地告诉我们,院子里的老枇杷树是他种的,然后咧嘴一笑,那个枇杷鬼也是我放进去的。我们在黄昏里吓得四处逃开,躲进母亲的背。有一天与黑人诗人阿发聊天,他老家在美国,他说他的家门口有一棵老柳树,他母亲去世的时候,老柳树也倒下来死了。 我平生第一次种树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是19年的春天,我正在小学读书,有一天,学校宣布,要种树了!我们高兴着,盼望着。那天,艳阳高照,我们提着水桶,扛着比我们个子还高的锄头,唱着歌去种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神圣的时刻。我有一种父亲般的感觉,少年时的一件大事开始了,我坚信我自己种下的树在我长成大人的时候,也会长成一棵高高的大树。我们种的是银桦树,我把种自己那棵树的坑挖得很深,埋下树苗,回土,浇水,最后把红领巾系在树脖子上,让它飘扬了一回。我激动而严肃,像在寺院里面对着佛像,我相信这是一件与永恒有关的事情,我的生命有了一个具体的期待,我埋下的那一小片黑暗是一个将来的丰功伟绩。树种好以后,我过几天就要提一桶水来浇,放学回家也要去看看,摇摇它,看它长结实了没有。

几个月后的某日,忽然发现我们种的几百棵树全部被拔出来,丢在地上,被太阳曝晒着。几辆推土机停在附近,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建筑工地,后来盖起了春城饭店。那个早晨我看见这情景的时候,脑袋嗡嗡地响。没有任何人通知过我这件事情,也从来没有人向我解释过这件事情。大人们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谁会向一个三年级的小少年去解释什么呢。但一个少年却遭遇了世界猛力的一击。我种的树啊,我一生第一件完全是我自己干的正当光明的大事情。

这个世界还有比我的树更强大的东西,那一天我模糊地感觉到了这点,它可以根本不与我商量,哪怕我的事多么属于真理,它就那么在黑暗里喀嚓一下。春城饭店的设计师也一样,他一定严肃认真、以设计百年大计的激情干了一个夏天,在我的树坑上设计了他的“树”,那是昆明六十年代最早的高级饭店。但十年后,我发现那里再次成为一个巨大的坑,他的“树”也被拔掉了。

我记得80年代末的一天,我去滇池游泳,忽然发现水是臭的,我才三个月没有来啊,这里已经成了臭水坑!这不是一个盆,一个洗澡堂,一个水库,这是一片海啊。那个下午我仓皇逃出滇池,回到岸上坐着发呆。我又一次感觉到那个巨大的力量,它比滇池都强大啊。我看看太阳,说不定什么时候被一把大刷子刷成黑的,我不以为这是神话。

后来我又种过许多树,我几乎是在回家的路上就永远忘记了它们种在哪里,我不想像个守财奴或者庄园主那样把它们视为自己的财产。生命中还有无数的树等着我去种呢。种树只是生命的无数过程之一,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种树的时候你体验了某种喜悦或者悲痛。人生的意义并不在这些具体的事件中,种树只是种树这件事而已,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根本的意义,它将来是否会死掉,或者长成一棵大树,那是另一件事情,那是宇宙的事情。天地无德,宇宙大千不是按照人类此一时彼一时的价值观、主义、尺度、喜怒无常的情绪来安排世界的。

多年前我曾经在澳大利亚的荒野漫游,看见一棵树。不知道是谁种的,那么遥远,那么自由蓬勃地生长着,那荒原上没有人,风吹过的时候,把树上的一点什么带去了远方。那些风就是荒原上的种植者,它们从来不在乎结果、意义,天地无德,因此它们的树遍布大地。

6 / 7

而且,也许,它们就是19年的春天种下的。

20、请赏析文中第二段画线的句子。(6分)

21、文章第一段写了三件有关种树的事,其作用是什么?(6分)

22、文章第五段写的与“滇池”有关的内容似与“种树”无关,作者安排这一内容的用意是什么?(4分)

23、作者从“种树”这件事中体悟到了哪些道理?请联系全文,任选两点进行探究。(5分)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对每个人来说,一日三餐都不可或缺。我们也经历了各式各样的餐宴,有正式的,非正式的。有中餐,也有西餐。有跟亲人就餐,跟朋友就餐,也有跟陌生人一起就餐等等。就是在这样的就餐过程中,发生了许多让你感动,难忘的事情。

请围绕“一餐饭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写出真情实感。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