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

来源:九壹网


浅析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

摘要:社区管理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建设新的社区管理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对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社区管理创新

社区是居民集中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它涉及到生活、就业、教育和娱乐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之间应如何协调、如何统筹、又如何制度化和法制化,是社区管理的第一个重要课题。

一、传统城市街道管理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事业单位与脱离,单位组织与个人之间也出现了分离,使得城市社区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功能与企业剥离。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也使得一部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职能从职能中分化出来,所有这些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直接由社区承担下来,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城市社区建设的要求非常迫切。我国城市社区建设还是一件新生事物,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不断摸索。传统城市街道管理存在的弊端有:政治行政色彩较浓,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经济功能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缺少人文建设,居民缺乏归属感等等。

二、建设新型社区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顺利进行社区管理建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是准备。加强宣传教育可采取召开教育大会、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和发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市社区管理,努力使改革精神深入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这种共识主要包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充分认识重要性是指建设城市社区管理是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新的突破口,是全方位拓展社区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它有利于推动基层民主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关系到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建立健全社区的自治组织

在建立健全社区自治组织过程中要遵循“直接民主”的原则,社区自治组织应该包括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协调议事委员

会等。在民政部启动的“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的试点工作中,各实验区在居民自治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做法。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提供公品;居民公民化,在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同时,居民要为社区作贡献。创新社区组织机构。按照“议行分设”的理念创新社区组织,创立“一会(分)两站”模式,从组织结构、性质、职能、人员、经费、场地等关键问题一一分离,理请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及社区服务站相互关系,创新新型的社区工作站和社区服务站两个社会组织,使社区居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

(三)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法

转变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城市基层管理改革的内在要求。这就决定了各职能部门必须按照新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赋予社区的各项职责落实到位。应理顺与社区、社区与社会各组织之间的关系。为规范新型社区组织运作,制定一系列相关和办法,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区居委会的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使在社区腾挪出空间给社区居委会搞居民自治,培育了公民社会,积累了社会资本。“减肥”——将社区公共事务作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的责任,让其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为间接提供公共服务,从靠设立机构提供公共服务到靠工具提供服务;从给钱、给物、给机构到培育各类民间组织,让民间组织承担起下放的职能,从而使的职能归位,社区的自治力量增长。在转变职能过程中,要把着眼点放在充分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来,放到为群众服务上来,服从大局,适应城市新的变化,根据社区管理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实现重心、权利、财力的下移,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把该放下去的权不折不扣的转移下去。

(四)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等的建设

一是法律支撑。目前,因无明文规定,连专家都很难说清楚社区组织的定位和性质。据统计,理论界关于“社区”的定义多达76种。这个事实,成为社区管理改革不得不迈的“一道坎”。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尽快在相关法律中明确“社区”的概念和范围。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同时,应对与社区相关的1000多条法律、法规尽快进行修改和调整。有专家提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组织法》,或将它作为母法,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一些必要的细则,逐步建立、完善有关社区管理法制体系。城市基层管理的改革,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当前一些需要城市建设和管理只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有时存在着相互推委的现象,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这就需要对一些工作进行一个明晰和划分的过程,并用制度、法规加以保证。二是改革居委会干部制度。可对社区干部实行公开招聘,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这有利于提高居委会干部的素质,形成一支年轻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又能安置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三是加强硬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加强理论研究,加大对管理改革的理论知道力度。硬件建设包括对事处、社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场所等。

(五)创新社区服务体系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服务站,各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在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了区一级社区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并对社区服务站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使其按照产业化、实体化模式运作,出台相关规定等配套措施,成立社区服务专项资金,规定按照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对社区服务站从事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老人服务等无偿服务进行评估、补贴,并鼓励社区服务站低偿运营,享受税收减免,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使提供了品种多样的福利和服务等新公品。另外,还要提供社区居民交往平台,以信用为起点,积累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信任基础;在社区公共事务中倡导平等和宽容的原则,强化居民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匡夫,李天好.论社区自治.东岳论从,2002(3).

[2]奚从清.构建中国社区建设理论的框架体系.社会学月刊,2002(8).

[3]夏建中.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服务,社会学,20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