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实行初中实验

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实行初中实验

来源:九壹网
绍兴县教育局文件

绍县教研[2007]220号

关于印发《2008年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 信息技术学业评价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初中学校:

现将绍兴县教育局《2008年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信息技术学业评价考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校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1、《关于2008年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查实施方案》

2、《关于2008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考查实施方案》 3、《2008年初中毕业信息技术考查大纲》

绍兴县教育局 2007年12月14日

主题词:初中 实验操作 信息技术 考查方案

报:市教育局、县委办、县办、县府办、县政协办,张荣社同志 送:市电教馆 附件1

2008年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查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我县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行初中实验操作考查的通知》精神,在认真总结我县近几年实验操作考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县教育局决定对2008届初中毕业生继续进行实验操作考查。现就有关实验考查的具体事宜提出以下方案:

一、考查对象

全县2008年全体初三毕业生。

二、考查时间

2007年12月27—28日。

三、考查内容

考查内容严格按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在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范围之内选取。考查侧重于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实施程序 日 期 12.18 工 作 内 容 初中实验考查考务工作会议。 负责部门 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 备注 另行通知 12.18 --12.21 审核考点、准备考务用品。 12.18 --12.20 考生报名,组织命题。 12.21 12.21 各学校、各学区 各校上报考务手册和电子考生册,各学校、各学区 各学区上报实验考查命题。 上报实验考查命题审核后返回各校 教师发展中心 各学校 12.24--1.26 各校布置考场,接受检查。 12.26 监考老师、考务人员培训。 各学校、各学区 各学校、各学区、 教师发展中心 12.27—12.28 实验考查实施。 五、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

为确保我县2008届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查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县教育局决定成立绍兴县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查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许义平 副组长:李建忠

成员:周建国 张长江 周建平 谢百春 任新江 胡木强 张惠民 祝旭东 领导小组下设县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本次考查的各项联络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惠民,副主任:祝旭东,组员:潘海林、徐永进、曹双球。

2、严格组织

(1)命题:由实验操作考查办公室确定实验范围,各学区分别命题,经县考办审核后作为考题。

2007年初中毕业生实验操作考查的实验范围: ①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练习使用显微镜 ②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③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⑤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 ⑥观察木质茎的结构 ⑦碱和盐的性质 ⑧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各学区由牵头学校组织,在实验操作考查的实验范围内选理、化、生实验各一个进行命题,并在规定日期报县考办审核后作为考题。

(2)考点设置:本着就近、方便考生、确保安全的原则,考点一般设置在本校,少数确有困难的学校可就近借用其他学校的实验室设置考场。作为考场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仪器药品配备应达到或基本达到一类配备标准。

考点的确定,由学校提出申请,经实验操作考查办公室审核认定。 (3)考试:按试题内容分别设置考场。考前15分钟由考生抽签确定一个考题。每一实验操作考试时间为20分钟。

(4)监考和培训:监考实行二监十制,即二个监考人员对应十名学生,监考人员根据评分标准商定进行现场打分,登分后密封试卷。

监考人员由学校在学科教师、实验教师中挑选,在学区范围内交换监考。具体由学区牵头学校组织安排,并对监考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要求,统一评分尺度。

(5)成绩评定:实验操作考查成绩纳入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范围,满分为20分。成绩评定和结果运用办法参见《绍兴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评定”标准》。

(6)考务:每个考场由考点学校设考务负责人1-2名,各类保障人员若干名。由学区牵头学校负责安排互派一位校级领导督考。

(7) 考风考纪

根据省教育厅所制定的《实验操作考查规程》、《实验操作考查监考考务人员守则》、《实验操作考查考生须知》、《考生违反实验操作考查纪律的行为和处罚》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风考纪。监察审计室将对实验操作考查进行全程监督。

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校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准备,确保考查工作顺利进行。

附件2

2008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考查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等。通过考查,有利于提高我县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我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均衡化发展。为此,县教育局决定2008届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考试继续加试信息技术学科考查。现将有关考查事宜通知如下:

一、考查对象

全县2008年全体初三毕业生 (已获得自考等级证书的学生不能免考)。

二、考试时间 2007年12月27—28日(详细操作流程另发) 三、考点设置

本着方便考生、确保安全的原则,就近设置考点(一般设置在本校),少数确有困难的学校可就近借用其他学校的计算机房作为考场。

考场机房要求:单个机房电脑数50台以上、学生机CPU配置PC1.0以上、网络通讯顺畅及配置有刻录机的服务器等,机房电源稳定。

考点的确定:由学校提出申请,经考查办公室审核认定。

四、考查命题

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人员统一命题,严格按《2008年初中毕业信息

技术考查大纲》范围,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命题侧

重于基本操作技能。(考试大纲见附件三)

五、考试方式 学生直接上机,利用考试系统随机选定试题作答。 六、考务监试

每个考点设主考一名,副主考或考务负责人1-2名,系统管理员1名,各类保障人员若干名,每一考场设监试人员二名;由学区牵头学校负责安

排互派一名校级领导督考。各考点系统管理员和监试人员甲必须由县教师发展中心统一组织培训后方可上岗。

各牵头学校必须做好考试的协调工作,落实督导制度,严格规定考场内的监考教师人数,非监试人员、督考人员与巡考人员绝对不能进考场。巡查时发现有违规行为,将按照有关条例处理,并全县通报。

七、技术保障

为确保考试的顺利进行,县考办将成立技术保障组,负责各考点考前及考试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咨询电话:84566127、84566129、662398、665396

八、成绩评定

考查满分为100分,成绩评定和结果运用办法参见《绍兴县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等级评定”标准》。

九、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县2008届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考查能顺利有效地进行,县教育局决定成立初中信息技术考查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长:许义平 副组长:李建忠

成员:周建国 张长江 周建平 谢百春 任新江 胡木强 张惠民 祝旭东 领导小组下设县初中信息技术学业评介考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负责本次考查的各项联络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惠民,副主任:祝旭东,组员:潘海林、徐永进。

考查办公室全面负责《考试大纲》的编写、考查命题、评定标准制订、考务人员的培训及考查实施与成绩评定等工作。

十、考风考纪

按照绍兴县教育局制定的《初中信息技术考查规程》、《初中信息技术考查监试考务人员守则》、《初中信息技术考查考生须知》、《初中信息技术考查犯规舞弊处罚条例》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风考纪。

2008年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考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校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准备,确保考查工作顺利。

附件3:

2008年绍兴县初中毕业信息技术考查大纲

《2008年绍兴县初中毕业信息技术考查大纲》,其内容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0]35号),结合我县本届初中毕业生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际而确定。

一、考核要求 1.1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考试中考核的学科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观察能力:能正确认识有关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的各部分及结构特点的能力。

(2)记忆能力:准确认识有关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的能力。

(3)操作能力:能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获取、传输、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能正确、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能适应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能力。

1.2 考试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称为识记、领会、应用,分别以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 识记:能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

B— 领会:对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用。

C— 应用:能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

1.3 硬件要求:

带Windows NT或Windows2000 Server带刻录机的服务器、工作站为586以上机型(内存MB以上,带硬盘)的局域网。

1.4 软件版本

Windows98以上、Office2000(Excel2000、Word2000)。 二、考试形式

2.1 考试采用上机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40分钟,满分为100分。

2.2 试卷内容结构: 信息技术基础 约占 15% 操作系统基础 约占20%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约占20% Excel电子表格 约占20% 网络基础及应用 约占20%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约占5%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约占 10%

程序设计初步 约占 10%

2.3 试卷题型结构: 判断题 5 题 约占10% 单项选择题 15题 约占30% Windwos操作题 1题 约15%

Word或Execl操作题 1题 约25% Internet 操作题 1题 约20%

说明:汉字录入在操作系统中渗透,不单独作为一个题型;程序设计初步安排在选择题中。

2.4 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 50%左右

稍难题—— 30%左右 较难题—— 20%左右

三、考试形式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

单 元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二、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四、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 识 条 目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2.信息处理过程 3.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4.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5.计算机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要求 试题类型 A A A A A 选择题 判断题 第二部分 操作系统基础

单 元 一、汉字输入 二、操作系统的作用及分类 2.汉字的录入 3.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4.常见的操作系统 5.鼠标的基本操作 三、Windows基本操作 6.窗口的组成、操作(改变大小、移动) 7.桌面设置(墙纸与屏保设置) 8.系统时间与日期的设置 9.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10.文件与文件夹的属性 11.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的组成 四、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2.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新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创建快捷方式) 13.文件与文件夹的查找 14.回收站的使用 知 识 条 目 1.输入法的切换 要求 试题类型 操作题 判断题 选择题 B B A A B B B B A A A C C B 操作题 选择题 操作题 第三部分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单 元 知 识 条 目 1.word的启动与保存、退出 2.word的窗口及组成 3.文字的插入、删除、修改 4.字体、字形、字号、颜色的设置 5.下划线、粗体、上标、下标等效果的设置 一、文字的编辑、修改 6.表格的插入与删除 7.表格中行、列的增减与合并 8.设置表格的边框与底纹 9.艺术字的插入与修改 10.图片的插入与修改 11.设置图片的环绕效果 要求 试题类型 B A C C C C C C C C C 操作题 判断题 选择题 *12.文本框的插入与修改 13.纸型的设置 14.页边距的设置 二、版式的设计 15.页码的设置 16.页眉、页脚的设置 17.行间距的设置 18.文字分栏的设置 C C C A A B B 操作题 第四部分 网络基础及应用

单 元 一、认识计算机网络 知 识 条 目 1.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2.连接Internet的方式 3.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的设置与使用 二、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 4.常用搜索引擎 要求 试题类型 A A C 选择题 判断题 A 5.下载信息(保存网页、保存图片、保存文字) C B 6.E-mail的基本概念 *7.E-mail的发送和接收(包括附件) *8.Outlook Express的使用(包括通迅薄) 选择题 操作题 三、在Internet上交流信息 C C 第五部分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单 元 一、多媒体基础 1.多媒体介绍 *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二、多媒体应用 *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多媒体作品制作 5.超级链接的使用 知 识 条 目 要求 试题类型 B C C C C 选择题 判断题 操作题

第六部分 Excel电子表格

单 元 知 识 条 目 1.EXCEL的启动与保存、退出 2.EXCEL的窗口及组成 3. 表格的调整 一、电子表格的编辑与修改 4.表格的排版美化 5.表格的设置 6. 套用公式 7.填充数据 8. 函数的应用(求和、平均值) 要求 试题类型 选择题 判断题 B C C C C C C C 操作题 第七部分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单 元 3.计算机的组成 知 识 条 目 要求 试题类型 A A B B B B 选择题 判断题 4.处理器(CPU)的组成、功能、发展及主要品牌 一、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原理 5.存储器①存储容量及各单位之间的关系(B、KB、MB、GB)②内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③外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U盘)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及作用 7.软件的概念及分类 二、计算机软件基础 8. 常用应用软件常识(photoshop、flash、frontpage、winzip、winrar等) 9. 病毒的概念,危害及预防 三、信息安全 10.知识产权 11.信息安全 12.青少年网络道德 A A A A

第八部分 程序设计初步

单 元 知 识 条 目 1.计算机语言及其发展历史 一、计算机语言及其发展历史 2.二进制、汇编语言及高级语言的基本概念 3.各进制之间的转换 4.变量德初步概念 二、流程图 5.流程图基本概念 6.完善流程图 7.常用算法的基本概念 8. 完善常用结构流程图 要求 试题类型 A A B A 选择题 判断题 A B A B 三、常用算法及程序设计结构 注:带“*”的知识点为选考内容。

绍兴县教师发展中心 2007年12月1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