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散文系列课堂点评

诗歌、散文系列课堂点评

来源:九壹网
新课程下诗歌和散文课堂教学评价观

第一个关键词:诵读。我们认为诗歌和散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强化诵读,一个不善于引领学生读书的课堂,不管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是一个好课。这次比赛绝大多数课堂注重了诵读,对此评委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也有个别课读的力度不够。有的课虽然读了,但教师在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等方面,指导不到位,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读出来;有的课虽然读了,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不强,读的形式也略显单一。读一遍到读十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齐读、散读、个读、分角色读等,也应根据文本的文体和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总体上讲,诗歌和散文教学,应以“读”为核心,从参读到诵读,到美读,到比读(比较阅读),到议读,再到研读,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不同“读”法(一种或数种),力求每“读”一次,对作品的赏析便每进一层。

第二个关键词:首席。“首席”是就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而言。我们认为就诗歌和散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角色具有二重性,教师既是参与者、学习者、合作者,同时也是组织者、引领者、评价者、促进者。优质课评比,不是只关注教师行为的讲课比赛、基本功比赛和朗诵比赛,而是关注学生行为的教学比赛。这里我们不是不让教师读,我们关注的是教师读后的环节,教师读后,应引领学生反复品味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教师诵读的高水平,从而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这里我们也不是不让教师讲,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应讲在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只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教师完全可以大讲而特讲。

从教师是组织者的角色而言,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这一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诗歌、散文阅读教学的规律。这次优质课评比,有一部分素质很好的教师,因忽视课堂教学设计,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从教师是评价者的角色而言,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个性化的回答给予准确、到位的评价,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三个关键词:对话。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诗歌和散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与作者对话、师生与教材编者对话的完美和谐的统一。这次比赛,不少的课在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方面做得很好,我们给予充分的肯定。但在生生对话方面合作交流力度不大,在与文本作者对话方面没能很好地表现出诗歌和散文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换句话说,有的课堂中对文本的学习脱离了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有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生平思想的介绍不简洁,也欠准确。我们对文本的学习应该建立在深入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情况的基础上。

就师生对话来说,应是教师同全体同学的对话,而不仅仅是教师同回答问题的学生一一对话。教师不能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而忽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

就师生与教材编者对话来说,课堂教学中应凸现文本在这本教材、这一单元或专题中的地位,依据教材的编写体例、单元或专题学习重点以及学习方式(如苏教版教材呈现的“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的运用实施教学。

第四个关键词:话语霸权。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等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教师不能依赖班里几个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来推动课堂教学进程,不能让少数学生掌控课堂教学节奏,而应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发展。在诗歌和散文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这点。

第五个关键词: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像是诗歌和散文创作的艺术翅膀,同时也是我们解读诗歌和散文最好的学习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有的选手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能力方面,略显不足。

第六个关键词:目标达成度。我们认为诗歌和散文的教学,尤其是古典诗歌和古代散文的教学,短短一两节课很难让学生把文本理解透彻。理解不透彻不要紧,让学生在了解文本的大体意思后,先把文章背下来再说,以后再慢慢地加深理解。从这一意义来说,对古典诗歌和古代散文的学习,当堂背诵下来就是最高的目标达成度。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