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建筑 2015年第9期 Railway Engineering 4l 文章编号:1003—1995(2015)09—0041—04 虞城特大桥超深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胡在良 ,王亚国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虞城特大桥跨陇海铁路转体连续梁主墩基础采用了桩径2 m、桩长92或93 m的超深大直径钻孔 灌注桩。在桩基施工的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从工艺流程、钻机选型、泥浆制备、钻孔、清孔、钢筋笼及声 测管安装、导管选型、混凝土灌注等关键环节进行施工控制和技术分析,并提出了对该桩基础进行质量 控制的若干措施和相应的施工建议。桩基施工完成后,检测效果良好,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质量,实现了 施工缺陷的提前预防。 关键词:超深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43.15 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995.2015.09.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桥梁工程的建设发展,大直径钻 该区域自上而下的地层分布见表1。 孑L灌注桩得到广泛应用,钻孔与灌注技术日益成熟。 表1地层情况 但在施工中,桩身缺陷仍不可避免,且呈现以下特点: ①超深大直径灌注桩的缺陷多于普通大直径灌注桩; ②在同一工程不同工点,缺陷桩多是由同一家施工队 伍或同一台钻机造成;③特殊地质下的不合理施工工 法可能会导致桩基成孑L困难或一个承台的多根桩存在 严重缺陷。为了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不仅要及时发 现并科学地开展施工缺陷处理,排除隐患,更重要的是 应通过严格管理和科学施工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做 到提前预防质量缺陷。 虞城特大桥是郑徐高铁的重点工程,其跨陇海铁 路转体连续梁主墩采用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基 础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是重点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本文 对该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 2桩基施工重难点分析 术进行探讨,以期对同类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1)成孑L难度大。桩长92,93 m,桩径2 m,属于超 l 工程概况 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成孔深度达100 m,施工难度 虞城特大桥全长54 km,地处平原地带,沿线跨越 大,且既有陇海铁路运输繁忙,对桩周土体产生偏载土 了商丘市中州路、陇海铁路与京九铁路西北联络线,桥 压力。 梁墩台1 662个,均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 2)工期紧。该转体连续梁是郑徐高铁的控制性 1.0~2.0 1TI,桩长42~93 m,总桩数13 653根。其中, 工点,控制好其工期是后续工程按期完成的先决条件。 跨陇海铁路(60+100+60)m转体连续梁是本工程中 3)灌注方量大。每根桩的混凝土方量约440 nl , 的控制性工点,2个主墩的基础采用超深大直径钻孔 灌注时间长,如何合理控制灌注时间内的混凝土供应 灌注桩,桩径2.0 ITI,桩长分别为92,93 ITI,桩数均为 是桩基础施工的重点。 12根,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4)桩基缺陷难处理。承台紧临既有线,一旦在既 有线一侧出现缺陷桩,则很难进行工程处理。 收稿日期:2015-0l_21;修回日期:2015.03.17 5)同类工程易产生桩身缺陷。在以往类似工程 作者简介:胡在良(1978一),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研究员,硕士。 的超深大直径灌注桩检测与缺陷处理中表明,当桩长 42 铁道建筑 在90 m左右时,极易在距桩顶2O m范围内产生施工 挖钻施工。对于桩径1.0—1.5 m,桩长42—60 m的 缺陷,个别桩基呈现中心直径1 m范围内混凝土质量 良好,外侧为混凝土与泥的混合物,缺陷面积占到整桩 面积的75%左右。其原因在于没有从缺陷产生的源 钻孔灌注桩,均采用旋挖钻成孔,配内径25~30 am的 导管进行灌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项目为跨既有铁路超深大直径灌注桩,结合地 质特点和周边环境,选用反循环回旋钻机。钻机型号 为FXZ350,钻机参数见表2。 表2 FXZ350钻机参数 头进行施工预防和质量控制,而是采用普通大直径灌 注桩的施工工艺,由于超深大直径钻孑L灌注桩的混凝 土灌注时间在10 h左右,顶部20 m范围内的混凝土 是在开始灌注后的8~10 h完成的,此时首封返上来 的混凝土与沉渣的混合物已凝固,沉人桩身混凝土中, 从而产生缺陷。 一一~一 一 一一 3关键施工技术 为避免出现同类工程的桩身缺陷,控制好超深大 直径钻孑L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并满足工期要求,本项目 充分借鉴了同类工程的经验,在桩基础施工之前精心 组织,制定了严格的施工组织方案,并对桩基施工的关 键环节进行了控制,确保桩基混凝土质量顺利通过 检验。 3.1工艺流程 钻孔桩施工在原位进行,采用FXZ350反循环回 旋钻机,每台反循环钻机均配备1台4PNL泵进行反 循环清孔,采用内径35 cm钢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灌 注。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施工准备 对位、调试 护筒就位 泥浆循环系统 钻机移位 孔深、孔径 垂直度检查 l安放钢筋笼 钢筋笼制作、运 输、声测管安装 ■ —厂 ’ 二次清孔 一l检查沉渣厚度 灌注记录 混凝土灌注 制作试件 配合比选定 二[ 桩基检测 缺陷处理 承台施工 图1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3.2钻机选型 本工程地层分布以粉土、粉质黏土为主,较适合旋 3.3 泥浆制备 通常情况下,泥浆制备宜选用优质膨润土造浆,泥 浆性能指标根据钻孔方法和地质情况确定,同时应符 合下列规定: 一般地层泥浆相对体积质量为1.05~1.15,松散 易坍地层泥浆相对体积质量为1.2~1.45;一般地层 泥浆黏度为16~22 S,松散易坍地层泥浆黏度为l9~ 28 s;新制泥浆含砂率≤4%;胶体率≥95%;pH值> 6.5。 土质较好的黏土层泥浆应略稀;遇有土质较软的 土层时,应上下提升钻头,进行扫孔,同时适当增大泥 浆浓度,以防缩孔;如遇有砂土层时,除增大入孔泥浆 浓度、加强护壁外,在出浆处泥浆沟内不断注入少量清 水,或将泥浆沟改道加长,加速钻渣沉淀。 本项目采用优质膨润土结合原土造浆,膨润土掺 入量3%~5%。入孔泥浆相对体积质量1.05~1.15, 黏度20~24 s;孑L内泥浆相对体积质量≥1.3,黏度 22—30 s。 3.4钻孔 护筒内钻进阶段:采用直径匹配的刮刀钻头反循 环加压清水钻进,进尺速度控制在4~6 m/h,孔内补 充清水,混合泥浆经泥浆净化器处理后,泥浆回流入护 筒,钻渣转运至处理堆场处理。 土层内钻进阶段:在护筒底口以上2 m至孔底,调 换直径匹配的改进型平底钻头,开钻时钻头反循环空 转,启动泥浆循环系统,置换孔内泥浆,当孔内泥浆指 标符合要求后,优质泥浆护壁反循环减压钻进,在护筒 底口附近慢速钻进,形成稳定孔壁,进尺速度控制在 0.3~0.8 m/h。钻头出护筒5 m后恢复正常钻进,根 据不同土层的特点,在钻孔过程中及时调整护壁泥浆 指标和钻进速度,孔内补充优质泥浆。 砂层的钻进:宜轻压、低档慢速、大泵量、稠泥浆钻 进(进尺速度≤0.5 m/h),以免发生局部扩孔或坍孔 的现象,同时需充分浮渣、排渣。 粉质黏土层的钻进:粉质黏土质软,钻进容易,但 2015年第9期 胡在良等:虞城特大桥超深大直径灌注桩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43 是极易糊钻或裹钻。该层钻进过程中需对泥浆和钻压 进行严格控制。经过试验和调节,钻进参数确定为:钻 压20.0~25.0 kN,转速7~9 r/min,进尺速度0.5~ 度≥10d ,焊缝高度h≥0.3d。,并不得小于4 mm;焊缝 宽度b≥0.7d ,并不得小于8 mm。其中d。为钢筋笼 主筋直径。 0.7 m/h。出渣效果良好,均为小块状泥团,后期提钻 观察无糊钻或裹钻情况出现。 3.5泥浆高度与钻进记录 根据《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 2008)及《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的要求,桩径2 m时,埋设声测管不少于3根。本工程 钻孔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泥浆高度,及时检查孔 内泥浆质量,并对照设计图纸中的地质柱状图,详细记 为准确、详细地检测桩身混凝土质量,每根桩埋设4根 声测管。声测管采用金属管,内径50 mm,壁厚3 mm, 录实际土层分布。每根桩在钻进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地 质情况采集渣样,标明标高及情况,并留取渣样,便于终 孑L参考,同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签认。整个钻进过程 中,始终保持孔内外水头差至少2 m。同时,密切注意 土层变化,按要求做好钻孔记录和换班记录,钻孔记录 上有每层土的起止标高及对应泥浆指标、钻孔历时等。 3.6 清孔 在多砂、厚砂土层中,成桩孑L内泥浆相对体积质量 较大,加之桩径大、桩孔深、成桩时间长,终孔后泥浆含 砂率及沉淀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超标。因此待钻孔到位 后,将钻头上提至距孔底20 cm左右,上下活动,低速 回转,利用4PNL泵进行第一次清孔。按照“一次清孔 为主、二次清孔为辅”的清孔排渣原则,第一次清孔将 大量的粗砂、泥团置换出孔内,待孔内返出的泥浆中无 泥块、泥皮,泥浆相对体积质量≤1.25,即可视为第一 次清孔结束。第一次清孔耗时1~2 h。 待混凝土灌注导管在钢筋笼孔内安装完毕后,即 进行第二次清孔。待孑L内返出泥浆相对体积质量≤ 1.1,沉渣厚度≤50 mm时,则清孔完成。第二次清孔 耗时1.2~2.2 h。清孔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孑L内原有水 头高度,当孔深较大时,中途应停顿片刻,待孔内上部 悬浮钻渣均匀沉淀后,再次清孔。清孔结束后测量孔 底标高和泥浆指标,合格后将导管弯头和风管拆除,进 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清孔标准如下: ①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 mm颗粒。 ②排出孔口泥浆相对体积质量1.15~1.25,黏度 l7—20 s。 ③一清泥浆相对体积质量1.15~1.2,黏度l8— 21 S。 ④二清泥浆相对体积质量1.1~1.2,黏度20~25 s。 ⑤含砂率<2%。 ⑥沉渣厚度≤5 em。 3.7钢筋笼与声测管 钢筋笼主筋采用(b25圆钢,分节段加工(分节长 度为9 m),桩顶26 m范围采用32根 25圆钢,其余 采用16根+25圆钢,由板车运至施工现场,下笼时拼 装完成。相邻节段主筋采用单面搭接焊联接,搭接长 每根声测管长度距桩底50 mm,高于设计桩顶面 0.5 m。声测管接头顺直牢靠,与钢筋笼的主筋牢固 联接,为防止声测管弯曲,同一节钢筋笼上的声测管始 终固定在同一根主筋上,每隔2 m设一道加强箍筋。 声测管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联接处光滑 过渡,不漏水。为确保混凝土灌注后管道畅通,声测管 安装后,在声测管内注入清水,其上、下端口用钢板密 封,严禁泥浆或水泥浆进入声测管内。 3.8导管安装与埋深 对于桩径1.0~1.5 m,桩长42~60 m的钻孔灌 注桩,采用内径25~30 cm、壁厚8 mm钢导管灌注混 凝土。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并 严禁用气压试验。导管位于钻孔,在浇筑混凝土 前,进行升降试验。导管吊装升降设备的能力与全部 导管充满混凝土后的总重量和摩阻力相适应,并有一 定的安全储备。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 度控制在2~6 m。导管埋深直接影响成桩质量,埋深 >6 m时易发生埋管事故。拔管前采用测锤在不同位 置进行三点量测,以防误测。 根据工程经验,通常导管内径为25 cm时,每小时 灌注方量约为40 m ;导管内径为30 cm时,每小时灌 注方量约为60 m ;导管内径为35 cm时,每小时灌注 方量约为100 m 。该转体连续梁主墩的每根桩混凝 土方量约为440 m ,为确保每根桩在8 h之内灌注完 成,灌注混凝土时,采用内径35 cm、壁厚8 mm的钢导 管,导管配置按(4十2×48十1+0.5)m设置。 3.9混凝土灌注 3.9.1 配合比 本项目中,环境等级H2,L1,桩基混凝土采用C40 水下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合,塌落度180~220 mm, 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 表3混凝土配合比 kg/m 3.9.2首批灌注混凝土量的计算 首批灌注混凝土量的计算公式为 铁道建筑 V≥ (日。+日 )+ h (1) Hr h :—(2) r 式中:日 为混凝土桩底到导管底口的高度, 为首批 灌注混凝土的最小深度(导管底口到混凝土面的高 度),h 为泥浆底部到混凝土面的高度,D为实际桩孔 直径,d为导管内径,H 为桩内混凝土面至桩孔内泥 浆顶面高度,r 为泥浆相对体积质量,r 为混凝土相对 体积质量。取H。=0.3 m,H2:1.0 m,r =1.1,r。=2.0, H =38.48 m,由此计算得出首批灌注混凝土量为7 m 。 3.9.3混凝土灌注 准备一大一小2个料斗,方量分别为5,0.5 m 。 大料斗方量满足首次灌注封底的要求,首封时在现场 配备2台12 m 满载混凝土的罐车,确保首封顺利完 成。首封完成后可更换小料斗进行灌注。导管底口与 孔底的距离为25~40 cm,保证混凝土顺利翻起,首封 完成后,正常灌注时,导管埋深2~6 m。 4质量控制措施 为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本项目在钻孔、清孔、 混凝土供应、灌注时间、首封与灌注等关键环节进行了 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优化了钻孔程序,严格控制钻进工艺,针对不 同的土层和部位采取适合土层的钻进工艺,增强了孔 壁的稳定性。 2)清孑L过程表明,当泥浆相对体积质量<1.1时, 容易发生塌孔,因此在二清清孔时,将泥浆相对体积质 量控制在1.1~1.2,在本项目中应用效果较好。 3)针对该超深大直径灌注桩,专门配备了内径 35 cm,壁厚8 mm的钢导管,确保桩基混凝土在终凝 之前完成灌注。本转体连续梁的24根92,93 m超深 大直径灌注桩,均在6 h之内灌注完成,有效地控制了 灌注时问。 4)根据首封混凝土用量,专门加工了5 m 料斗, 料斗注满混凝土后,提起活塞进行灌注,同时将1台 12 m 满载混凝土的罐车利用马道向料斗中连续注入 混凝土,确保首封混凝土用量。现场有5台混凝土罐 车供应基桩混凝土,确保现场连续灌注,并设置了备用 拌合站,一旦出现设备故障,立即由备用拌合站提供混 凝土供应。 5)基桩混凝土灌注时,拌合站应停止向其他工点 的混凝土供应,对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进行集中供 应。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合,配置2台12 m 混凝 土罐车和3台8 m 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 场。应确保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不超过1 h,首封时在 现场配备2台12 m 满载混凝土的罐车配合,确保首 封顺利完成。 6)针对该主墩的直径2 m的超深钻孔灌注桩,布 置4根声测管,同时控制好声测管的安装和固定,确保 声测管畅通。桩基施工完毕,并达到测试龄期要求后, 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测试效果。主墩 的24根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均为I类桩。 5结论与建议 本工程在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中所采用的技术 措施得当,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有效缩短灌注时间是控制超深大直径钻孑L灌 注桩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建议在试验提供的混凝土 终凝时间内完成单根桩的灌注。 2)类似工程中桩顶20 m范围存在缺陷的问题, 在本工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当单根桩的混凝土设计用 量超过350 m 时,建议选用内径>30 cm的导管进行 混凝土灌注。 3)超深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灌注时,应充分满足现 场混凝土的供应,以降低工程风险。 4)清孔是钻孔灌注桩的重要环节,清孔的质量直 接影响桩的承载力。为保证清孔质量,应尽量缩短终 孔至清孔的时问,减少孔内泥浆的沉淀。 5)提高钻机操作水平,控制垂直偏差不超过规范 及工艺要求,确保顺利安放钢筋笼和浇注导管。 6)对于直径2 m的灌注桩,建议埋设声测管数量 不少于4根,以提高桩身完整性检验的精度。 7)超深大直径灌注桩的缺陷处理难度大,灌注前 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根据 现场环境和地质条件,从源头上控制,做好提前预防, 避免或减少缺陷桩的产生。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218—2o08 铁路工程基桩 检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胡在良,姜勇,李晋平,等.后压浆技术处理大直径灌注桩缺 陷的应用与探讨[J].铁路技术创新,2010(3):65—68. [3]胡在良,李晋平,张佰战,等.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的应 用研究[J].铁道建筑,2007(12):20—22. [4]梅子广,黄生根,郝世龙.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 控制[J].施工技术,2013,42(1):54—58. [5]曾平.超长大直径钻孑L灌注桩施工工艺[J].施工技术,2005 (增):73—75. [6]石振华.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责任审编 周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