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卷第2期 2013年4月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o1.30 No.2 Apr.2013 文章编号1000—5269(2013)02—0048一o4 磷酸铁一磷酸铁锂均相混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庞亚芳,肖仁贵,李宜芳,廖 霞 (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以FeC1,・6H O、FeC1 ・4H O、H,PO 为原料,共沉淀法得到了结晶度和热稳定性良好 的磷酸铁一磷酸铁锂均相材料的同时,对产物进行了XRD、TG—DSC、红外光谱表征,并研究了沉 淀温度及热处理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磷酸铁;磷酸铁锂;共沉淀 中图分类号:TQ131.1l;TQ138.1 文献标识码:A 磷酸铁因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产品纯度高、可 同时提供铁源和磷源等优点常用作制备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的原料¨ J。此外,磷酸铁特殊的离子交 换性能和电学性能也被直接应用于锂电正极材 料 ]。但目前磷酸铁也存在着循环性能较差等 后备用。 1.2.2其沉淀 将装有1 L水的烧杯于水浴中加热,待升温至 70℃后,将上述浓缩液和0.15 mol的LiC1・H,O、 0.05 mol的FeC1 ・4H O一同转移至该烧杯中,搅 拌沉淀2 h.经抽滤、洗涤,于氮气氛围下150℃下 不足,因而对磷酸铁进行改性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人员通过包覆其它正极材料来改善磷酸铁 的电学性能 。 保温1 h,650 oC保温2 h,即得样品。 1.3材料表征 采用日本理学D/Max.2200型X射线衍射仪对 本文以磷酸铁为沉淀主体,利用磷酸铁与磷酸 铁锂结构的相似性 ,结合磷酸铁胶体吸附特性, 以FeC1 ・6H2O、FeC12・4H O、H PO4及LiC1・ 产物进行物相分析,使用cu.K 辐射源,管电压 40 kV,电流40 mA,衍射角范围5—65。,扫描速度 5 ̄/min,步长0.02。.高纯氮气保护条件下以 H,O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共沉淀实验,得到了磷酸 铁一磷酸铁锂均相材料,并对产物进行了相关表 征。通过磷酸铁锂的掺杂,以期能改善磷酸铁的电 学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 8 ̄C/min的升温速度,采用综合热分析仪进行TG— DSC测试。采用FTIR.65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仪进行中红外光谱分析。 1 实验部分 1.1实验仪器与试剂 2结果与讨论 2.1产物的XRD分析 电炉(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F一101S 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郑州长域科工贸 有限公司),FeC13・6H2O(AR,99.0%),FeCI2‘ 4H2O(AR,99.5%),LiC1・H2O(AR,97.0%),磷 酸(AR,85.0%),盐酸(AR,36%一38%). 1.2实验过程 1.2.1浓缩液的制备 图1显示的是FePO 一LiFePO 共沉淀产物 的XRD图谱。与标准卡片(PDF No.40—1499和 30—0659)对比,图1中各个峰型尖锐、半峰宽狭 窄,且兼具有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的特征峰,无明显 的杂质峰,结晶度较好。二倍角在20。、25。、35。、 38。、39。、41.5。、48.5。等处的较强峰对应着磷酸铁 的主要衍射峰,由于磷酸铁的存在且含量较高,25。 对应的衍射峰强度很大。在650℃下无定形的磷 将0.05 tool的FeC1 ・6H O转移至装有 150 mL水的烧杯中溶解,加入0.35 tool的浓 H PO ,缓慢加热浓缩至70 mL后停止加热,冷却 收稿日期:2012~12—13 酸铁脱去了结晶水,并发生相变转化为结晶相结 构。(0l1)、(11 1)、(121)及(131)几个晶面衍射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资助(黔基合J 9[2012 32148);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资助(黔科合GY ̄:[201213024) 作者简介:庞亚芳(1987一),女,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锂电池正极材料,EmaiI:pangyafang%7810@sina、corn・ 通讯作者:廖霞,Email:ce.xliao@gzu.edu.cn. 第2期 庞亚芳等:磷酸铁一磷酸铁锂均相混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49・ 峰的出现,证明了磷酸铁锂的存在,但由于磷酸铁 锂含量不高,对应峰的强度相对较弱。 ,_、 图1 FePO4一LiFePO4产物的XRD图谱 2.2产物的TG.DSC分析 图2所示为产物热分析曲线。磷酸铁的相变 温度为650—693℃,由于样品制备时磷酸铁经 650℃热处理2 h后已开始相变,故该范围的图上 无明显相变吸热峰。一方面,N 保护下,LiFePO 的熔点是980 cI=左右,该温度范围内LiFePO 主要 发生了固一液相变或晶型的转变,而非发生了化学 键的断裂,故800—1000 oC以及1000—1200℃范 围内TGA-DSC上存在相变吸热峰而重量变化较 小。其次,LiFePO 在980℃后发生分解,理论上 也存在吸收峰和重量变化,但由于含量很低,故质 量变化小。由此可知,共沉淀产物在1000 oC以内 的热稳定性良好。 蔷 图2产物的TG・DSC分析曲线 2.3产物的FT.IR分析 图3、图4和图5分别为FePO ・2H O、LiFe— PO 以及共沉淀产物的红外吸收谱图。与图3对 比,图5中3384 cm 处对应的0一H伸缩振动峰 已经减弱,而1628 cm 处的0一H弯曲振动峰已 不存在了,这表明共沉淀产物中磷酸铁已不含结晶 水。磷酸盐的光谱活性主要由(PO4)卜基团引起, 图5中1136 cm~、1092 cm~、1055 cnl 是磷酸根 的P一0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带 -81,1030 cm 处的 吸收峰是磷酸铁分子中Fe一0一P基团的变形振 动峰,970 cm 左右对应着磷酸根的对称伸缩振 动。与图3、图4对比,图5中970—1136 cm 范 围内磷酸铁和磷酸铁锂多个峰发生了叠加。此外, 600 cm 左右处的吸收峰为磷酸根的面内弯曲振 动峰和磷酸铁分子中Fe—O—Fe基团的变形振动 峰,539 cm 对应于磷酸根中P—O的对称弯曲振 动峰,从图中可以看出,图3中539 em 处的峰与 图4中539—600 cm 范围内的峰同样也发生了叠 加,进一步证明了磷酸铁与磷酸铁锂的存在。 5、 5 7 5 O 6 5 5 4 . 忡 呶 唧I 、 , / } ./ -1 u .f 4000 35o0 3ooO 25oo 20oO 1750 1500 1250 1O0o 750 50o 图3 FePO4・2H2O的FT-IR分析曲线 图4 LiFePO 的FT-IR分析曲线 2.4共沉淀温度对产物成分的影响 图6给出了相同添加量、浓缩比为0.4,沉淀 2 h条件下的共沉淀温度一亚铁含量分析和共沉淀 温度一锂离子含量分析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随 着沉淀温度的升高,亚铁含量和锂离子含量均呈现 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5℃时含量均达到最大值。 ・50・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曩詈一基∞罩lJ 第30卷 利于磷酸铁对Fe 及Li 的吸附。为得到较高掺杂 / / l / 量的磷酸铁锂,本实验适宜的沉淀温度应为65℃. / \ f 1 I ‘图5 共沉淀产物的FT-IR分析曲线 沉淀温度,℃ 沉淀温度太低,沉淀速度很慢,产率较低;而温度过 高,Fe 的水解情况严重,同时沉淀粒径增大,不 图6共沉淀温度一亚铁含量分析 2.5热处理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皇皇 暑∞ -L 图7为不同温度下热处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j ;9O %T 75 / 65I) / —oC — \ ; 厂/¨^f 1广 45 3 1/cm 4000 350030002500 2o()o 1750 1500 1250 1000 750 500 E'IIR Measurement 图7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产物红外分析 第2期 庞亚芳等:磷酸铁一磷酸铁锂均相混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51・ 从图7可以看出,1136 am~、1092 am~、 1055 am 对应的磷酸根的P一0的反对称伸缩振 参考文献: 动带和970 am 左右对应的磷酸根的对称伸缩振 [1]从长杰,张向军,卢世刚,等.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及电化学 动峰发生叠加。随着温度的升高,3384 am 处的 性能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l,27(7):1319—1323. O—H伸缩振动峰逐渐减弱,1628 cm 处的O—H [2]杨绍斌,于川,邱素芬.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复合掺碳改性研 究[J].电源技术,2009,33(8):658—661. 弯曲振动峰消失,说明产物中已不存在结晶水。而 [3]Gerbaldi C,Meligrana G,Bodoardo S,et a1.FePO4 nanoparticles 550 oC处理后样品在539—700 cm 波数范围内开 supported on mesoporous SBA一15:Interest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始出现多个LiFePO 特征峰,对应着P一0对称弯 Li—ion ceils[J].JPower Sources,2007,174(2):501. 曲振动带,且峰形尖锐,强度变大。由于温度太高 [4]Dongyeon Son,Eunjin Kim,Tae—Gon Kim,et a1.Nanoparticle i— 产物易焦磷酸化,故适宜的热处理温度为550— ron-phosphate an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y[J].Applied Phys— ics Letters,2004,85(24):5875—5877. 650℃. [5]李爽,张五星,杨泽,等.磷酸铁包覆纳米锰酸锂的改性研究 3 结论 [J].材料导报B:研究篇,2011,25(3):53—57. 通过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FePO .LiFePO 均 [6]梁风,戴永年,熊学,等.纳米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 [J].化学进展,2008,20(10):1606—1611. 相材料,XRD和FT-IR分析表明,产物中兼含有磷 [7]刘素琴,龚本利,黄可龙,等.焙烧温度对合成LiFePO 的产 酸铁和磷酸铁锂的晶型,且结晶度良好,杂质较少; 物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7,23 TG—DSC结果表明,产物已由无定形转变为晶体结 (7):l117一l122. 构,且1000℃以内的热稳定性良好;共沉淀温度和 [8]徐科,申来法,米常焕,等.石墨烯掺杂LiFePO 电极材料的合 热处理温度均不宜过高或过低,适宜的沉淀温度为 成及其电化学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2,28(1):105一 l1O. 65℃,热处理温度为550—650 oC. (责任编辑:周晓南)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PO4-LiFePO4 in Homogeneous Phase PANG Ya—fang,XIAO Ren-gui,LI Yi・fang,LIAO Xia (College of Chemistyr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FePO4一LiFePO4 which has outstanding crystall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was obtain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ith FeC13。6H2 0,FeC12・46H2 O and H3 PO4 as the raw materials.Meanwhile,FePO4-LiFePO4 prod— ucts was charactered by XRD、TG—DSC and FT—IR.The influences to products of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as wel1. Key words:FePO4;LiFePO4;CO—precip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