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高新观察室 2科01 2 1年第期 7霸 未来十年西安高新区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 引领示范 国家科技或将迎来新一轮变革。此前的5月28日, 是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在自身已经 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化科技改革、加快国家 创新体系建设。 在这次国家整体性的科技变革中,作为积累了大 量科技资源和进行了多年科技管理创新经验的国家级 高新区,其过往的探索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国家的科技体 制变革提供借鉴,很值得关注。 而且,对于高新区尤其是国家级高新区自身发展而 言,新的时期下,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都要求 高新区做出具体应对,重新思考国家高新区的未来将向何 处去。 具体到西安高新区,作为l991年3月经首批批 准的国家级高新区,21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 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8O多家国家级高新区前列。科 技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是位居全国高新区最前 列。这使得对西安高新区的考察具有很明显的样本价值。 在此背景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西安常 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话题涉 及高新区的未来、统筹科技资源等。 高新区将向何处去? “未来十年西安高新区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为地方经 济发展做出示范引领作用” 《2 1世纪》:这几年西安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 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上升势头非常快.西 安高新区有很多优势,但是我们认为首先是人力资源优 势。我们关心的是在西安高新区,科技、人才优势与经济 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这将为我们国家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改革提供什么借鉴? 赵红专:我非常赞同你们的观点。西安最大的优势的 确是人才优势,这些科研人才都需要有发展平台,中兴和 华为每年招收几千名大学毕业生,这就是接纳吸引西安人 才最好的载体。华为之所以走向世界,靠的就是不断增强 的创新能力,动力从哪里来,这与其将西安作为重要的研 发点是分不开的。 西安的大学生毕业后稳定性好、流动性低、素质高, 这种能量释放出来之后让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也 发展壮大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 在西安高新区有1.677家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中有 些创新能力很强。在我们看来,西安高新区如果有两三万 家初创型企业,那就形成了创新基地,而这背后依托的就 是西安众多大专院校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 我曾经在高新区工作过8年,中间去了西安贸促会和国 家级航天基地工作,回到高新区之后,感觉这里的基础还 是比较好。但是“火炬计划”已经实行20多年了,下一步 高新区要往何处去,高新区在国家发展中的功能定位、示 范引领作用,包括高新区自身的机制改革都需要认真 审视。从全国看,80多家国家级高新区,在过去改革开放 过程中,在各个城市都发挥了作用。西部的高新区,在示 范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带动城市国际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但是未来高新区要探索新的路子。 去年,在西安高新区成立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提出 西安高新区新起点、新征程、新跨越,未来十年西安高新 区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示范引领作 用。 高新区应引领企业创新 “西安市在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的战略背景下做了一个 科技大市场” 《21世纪》:西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很多,他们自己 的创业热情怎样? 赵红专:客观地讲,这几年稍有弱化的趋势。我认为 这与社会环境有关,之所以创业热情不高,和新一代年轻 人的成长环境有关,比较求稳,相对缺乏承担压力的精 神。另外就是社会氛围问题,缺乏创业的引导环境。 《21 世纪》:除了高校资源,西安另一个广受关注的科技资源 就是军工技术资源,西安虽有丰富的军工资源,但我们好 像还没有看到这些资源在推动地方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呈 现出明显优势。 赵红专:这是问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美国等 世界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我国现在的创新主体还是国有大 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中兴、华为这样的民营企业在国家 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比重还较低。国有企业在上有一些 薪霸 高新观察室 21 弊端,不利于科技创新,而高新区的环境、有利于促 进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和科技创新。 区这样那样的问题,重新回到高新区工作之后,也感觉到 在少数干部身上原来倡导的效率优先没有真正落实,存在 一《2l-N-纪》:这也是我们特别想问的,在整个国家创 新没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一个园区比如西安高新 区能否在次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赵红专:这次研究深化科技改革,其实也是 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在上面临的问题,西安高新区与全 国的高新区应该基本具备这样的条件。伴随着决定的 些扯皮、推诿的现象。 基于此,目前我们西安高新区做了几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干部职3-要进行轮岗交流,从去年开始,我们实行 分批分期对中层和员工进行轮岗交流,每个人到一个新岗 位就要学习。 第二,为了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向在建企业派驻项目 出台,应该加强高新区在引领企业创新、统筹科技资源方 面的作用。 代表,就像军代表一样,解决大项目建设初期及过程中需 要的支持。 现在大学、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存在条块分割,统筹 这些科技资源地方还缺乏足够有效的手段。当然,西 安市在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的战略背箭下做了一个科技大市 场,试图利用市场的平台来释放一部分军工企业、军工科 第三,下半年进行流程再造优化,初步想引进国际知 名公司的管理方法,不断增强每一个人的创新活力和创造 热情。 第四,进行培训,先从处级干部开始,用三年左右的 研院所和国有研究院所的科研潜能,比如通过技术平台、 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专家人才等资源的共享,实现科技 资源的开放整合与高效利用等。 《21世纪》:这在上具备足够的开放性吗? 赵红专:现在有一部分可以,大学的积极性很高。但 时间完成培训,不断学习新的东西,再和实际_7-作结合, 这是系统的培训。 《21世纪》:我们看到前不久,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的 班子调整力度很大。但我们认为关键还是中层干部的执行 力,很多地方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不够。 赵红专:西安高新区干部管理实行“聘任制”、“合 总体而言,这件事在现行管理下还是很难,所以,国 家可以考虑提高国家级高新区在配置科技资源方面的能 力,可以搞一些功能示范区。 同制”,和国家公务员管理不一样。高新区干部聘任 时限只有三年,其间每年还要进行综合考评,如果连续两 再造高新区 “这样严格甚至残酷的考评,使得我们干部员工” 人人肩上有担子”” 年综合考评处于后10%,正处干部就要调整为副处,副处 就要调整为员工,员工则要考虑解聘的事。这样严格甚至 残酷的考评,使得我们干部员工“人人肩上有担子、 《21世纪》:高新区想用这个平台进行科技资源的配 置和创新改革的探索,但是高新区本身经过20多年的 个个身上有压力”,尤其是中层干部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和“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创新动力和强大的执行力, 从而有利于我们打造一支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团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展,创新的欲望已经不强烈了,您有什么样的想法来让 它重新焕发活力? 赵红专:我曾经听到一些企业以及部门说过高新 (上接第88页) 增强,气压梯度增大,气温下降剧烈。 3.2 X i0 hpa・s~,由于动量下传作用的结果,在低层玲锋后部,气 流下沉将高空的冷空气带至地面导致寒潮爆发。 4小结 1)由于里海、咸海暖平流的向北输送,促使乌拉尔山高压脊 发展,极地的冷空气不断南下积聚到西西伯利亚地区,促使冷空 气势力加强,为本次强寒潮爆发提供厂条件。 5)通过对垂直速度的分析可看出,垂直速度为负值时,表明 大气存在上升运动,层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冷空气堆积, 倘若是在春季,就极易形成沙尘天气,垂直速度为正值时,表明 大气存在下沉运动,冷空气会随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导致寒潮爆 发。 2)寒潮爆发前期,地面回暖显著,为冷空气到来后温度梯度 的增大创造了条件,一般情况下,寒潮前回暖越强,降温幅度也 就越大。 6)500hpa高空上,横槽在南压过程中断裂成东西两段,两段 横槽在转竖过程中引导分股冷空气和主体冷空气分别影响阿盟, 形成了这次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剧烈、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参考文献 3)通过对涡度场的分析可看出,槽前为正涡度,正涡度与高 空低槽锋区的合理配合,有利于冷槽发展东移,为形成寒潮天气 形成了较好的环流背景。 4)通过对温度平流的分析可看出,在这次寒潮过程中冷平流 势力较强,并且与低层锋区相配合,在地面气旋后部的加压作用 [J墒玲,王永清,梁风娟等.河套地区一次寒潮天气的环流背景及成困『Jl_内蒙 古气象,2006,4:2 1—23. 作者简介 黄骏莉(1978一),女,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 从事天气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