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啮齿动物:属于哺乳纲,包括啮齿目和兔形目。缺犬齿,门齿发达,无齿根,能终生生长,
经常啃咬东西,故称啮齿动物。
齿式:用分数来表示哺乳动物单侧牙齿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的公式,称为齿式。分子表
示上颌的牙齿,分母表示下颌的牙齿。表示方式为:
鼠的栖息地:是鼠类进行筑巢居住、外出采食和越冬蛰眠等一系列活动的范围,既是这种鼠分布区的一部分,也是鼠在当地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小区域。 巢区:鼠活动一般有较固定的范围,是一个个体或一个家族在正常生活期间进行取食、交配、隐蔽等活动的区域。
领域:巢域范围内的一小部分,不允许其他个体或家族进入。
种群:指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组合。在种群内的各个个体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社群序位:鼠类群体生活中对资源占有的形式,包括在群体中的趴卧顺序、交尾优先、觅食次序、警戒护巢、避敌行为等。
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性比:组成种群的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年龄结构(年龄组配):即不同年龄组中的个体所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出生率:单位时间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是种群数量增长的固有能力。 死亡率:单位时间种群死亡的个体数。
鼠类的化学通讯:是指鼠类通过其身体上某些特殊部位的腺体分泌化学物质于体外,借助周围环境中的媒介物,传递到其他受纳鼠体,使之接受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及行为反应。 动物区系: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 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鼠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内鼠类数量的相对值。
夹日法:使用相同型号的鼠夹,在一定范围内放置一昼夜(24h)捕获鼠的数量,通常以100 夹日为统计单位,即100个鼠夹一日捕获鼠数作为鼠密度的相对指标,并以夹日捕获率(%) 来表示。
粉迹法:在一定的时间内采用规定发小的滑石粉快调查室内鼠类数量的方法。 控制指标:为防止鼠害损失超过经济阈值而设立的需采取控制措施的鼠密度指标。 经济允许水平:指人们可以容许的作物产量、质量受害而引起经济损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