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技信息 。建筑与工程O SCIENCE INFORMATION 2007年第l2期 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陈燕滨 (广州益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摘要:阐述了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510600)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建设监理在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是以工序的质量控制为基 础和核心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常会感到对于不同工序(比 如定位放线和墙体砌筑工序),工序控制内容的侧重点存在相当大的 差异。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工序本身的差异所决定的。为区分这些差异 进而实现对工序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应针对工序特点进行分类并采 取不同对策加以控制。建筑现场施工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主要是指对 影响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的各因素进行控制。也可分为施工准备方面的 控制和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现场施工活动条件的控制。施工准备方面的 控制应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5个方面进行。 一、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建筑现场施工的操作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 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 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如何实现对 操作人员的全面有效的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 要的难题。 2.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面广量大,对物料 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实际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 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 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 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 效的控制也是一个难题。 3.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漏检 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难以实现全面 检查,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漏检。怎样实 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质量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4.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 也较为困难 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 工。如某住宅工程底层墙体施工中发现拉结筋存在漏放及长度不足的 问题,这时底层墙体已基本结束,经慎重考虑监理工程师指示承包商 予以返工处理。问题虽然解决了,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 同时承包商也受到了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 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二、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存在问题的防治对策 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要取得全面、实时、有效的效果,务必在控 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 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的措施。为减小由操作型产品质量偏差 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 1.操作型活动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操作要点,通过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 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 振捣时间。这样监理人员在以后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 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21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 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的人选,因为在 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的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 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 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建立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操作型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 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 加以规范难以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 品档案。二是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进行检查,达到标准接收,否则拒 收。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 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 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奖惩制度 的实施,对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其职责在于质检员,要使质检 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 惩制度的落实,使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操作型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操作型活动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 来超前控制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 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两个作用:一是通 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 控制;二是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 以后质量控制负担;三是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 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四是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 而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操作型活动展开前必须进行样 板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以杜绝大范围返工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对 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 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 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 查,一是不易检查,还有就是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 时予以解决,既能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 (3)对承包商在操作型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 度的实施情况加以监控。笔者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 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 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 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操作型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 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 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 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 服人、让事实讲话,通过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 3.操作型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主要工作是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 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在检查过程中应推行多级检查及交 叉检查制度。多级检查制度包括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操作 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产品完成后各操 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 利于多角度、多视点地发现问题。实践证明,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 上实现了对操作型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地解决了上述操作型活动中 质量控制的难题。 三、结语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应该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工 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 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 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实施建筑现场施工活动质 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关键.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 确立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设置建筑现场施工活动质量控制 点,切实实现工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尹钟茹,马存林.浅谈施工过程中现场质量控制[J],中国农村水利水 电,2006.1 1. [2]王善道.浅谈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途径[J],安徽建筑,200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