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
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 (2)列数字 ;作比较 (3)进了 ;绕过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长、还有长廊柁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房间多。(2)列数字、作比较;(3)进了、绕过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望洋兴叹:兴,发出。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庄子·秋水》中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完成以下练习:
(1)“望洋兴叹”的“兴”意思是__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xīng xìng)________。
(2)“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 (3)“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原意是________, 现在多比喻________。
“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________(原意/比喻意)。 【答案】 (1)发出;xīng (2)《庄子·秋水》
(3)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原意
【解析】【分析】(1)望洋兴叹,读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兴,xīng,兴盛;流行, 兴叹,发生感叹 。据此分析即可。
(2)根据常识可知,词语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3)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如,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
河伯望洋兴叹 ,指河伯感到自己在大海面前自己很渺小。据此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发出、xīng;(2) 《庄子·秋水》 ;(3)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做事时因为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原意
【点评】(1)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理解能力。多音字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所以要在语境中具体分析多音字是哪个义项。
(2)本题考查对成语相关知识的理解。《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为力。望洋:仰望的样子。
(3)本题考查对成语语境义的理解。语境意义亦称“上下文意义”或“情境意义”。关于言语与表达言语的情境之间的关系的术语。句子的理解和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意义的掌握。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这段话主要写火烧云________变化极多,却不用一个“变”字,而是用了四一会儿”,这样不仅突出了火烧云的________,而且强调了________。
(2)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以上词语写出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________。
(4)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多美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吗?
【答案】 (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
(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鹅黄
(4)绚丽多彩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寻找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将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挑
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
(4)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选择其一即可。
故答案为:(1)颜色颜色多变化快;(2)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3)鹅黄;(4)绚丽多彩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句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 惊)过河岸,盯着挂着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啼 蹄)下惨遭蹂(róu)躏(lìn)!”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一把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一条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陪 赔)了本,没有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 期)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1)将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找出出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一________ 争辩一________ 漂亮一________ 愤怒一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木船 一________青年 一________洋伞 一________床单 (4)日本人送伞、英国人送床单的目的是:________
(5)陈毅他们最后决定坐________去上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他________的思想品质。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课
你可知道,我们的刘老师是多么和蔼呀?你看'她来了。上课了,刘老师托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眛地走进教室。她把林放在讲台上,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
她,好像在说:“刘老师,我们多么惦记您啊!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小树苗。我们的刘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刘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上原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________ ②声调髙低起伏和停顿转折。________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
②文中把老师比作( ),把自己比作( )o A.园丁 B.红烛 C.花朵 D.小树苗 ③文中最后一句是( )。 A.拟人句 B.比喻句 C.排比句 (3)照例子写词语。
循循善诱 ________ ________ 大大小小 ________ ________
(4)短文第一句用问句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选填正确序号( ) ①作者心中有疑问,所以开篇就提出问题,希望得到答案。 ②既吸引读者,又点明了主要内容就是写刘老师的和蔼。 (5)请以问句开头,描述一下你老师的样子。
(6)今天(6月28日)上午,刘老师都在教学楼工作,但他的一串钥匙找不到了,请你帮刘老师写一个寻物启事。(注意格式)
6.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我爱花城
在花城广州,我总是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木棉花昂立枝头。它色彩鲜艳,蓬勃向上。市民们把它选为市花呢。
盛夏,凤凰花了开。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正迸发出青春的活力,光彩耀人。
秋风起,群花中的佼(jiǎo)佼者,当然要数菊花了。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瞧!菊花色彩各异,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的、白里掺黄的……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花独秀……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吹过,路边几乎看不到什么花了。但在每家的窗台上,却有一盆亭亭玉立的水仙花。它那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出方香,越发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点缀得如此绚丽的人们。
(1)短文共有________自然段,文章按________顺序写的。 (2)照例子,写词语。
一枝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羞羞答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用横线划出短文的中心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菊花色彩多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描写菊花姿态各异的句子。
(5)短文写广州一年四季的花,春天有________,夏天有________,秋天有________,冬天有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花城广州的________这情。
7.快乐阅读。
朝霞与日出
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渐渐地,鱼肚白变成淡红色,好像人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的红晕一样。接着,它又由淡红慢慢地变成深红,再由深红变成金黄的颜色。这时候,周围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绚烂的色彩。啊!多么艳丽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画家,把清晨这一美丽的景色描绘出来。
我爬上山顶凝望那遥远的天际,彩云不断地在变化: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又好像紫葡萄,一会儿仿佛又变成蓝宝石、珍珠、彩玉……瑰丽无比的朝霞,变化莫测。
没有多久,火球般的红日,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来了。霎时,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了霞光,充满了朝气;尤其那草木枝叶上的露珠,像镶了边的金刚钻一般,晶莹闪耀,好看极了。真没有想到,日出的景色,竟是这样的美丽!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2)朝霞和日出的顺序是 。
A. 先出现朝霞,红日才慢慢升起 B. 红日出来以后才有朝霞 (3)短文中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朝霞的,第________自然段是写日出的。我更喜欢第________自然段,因为________。
(4)短文的题目可以用“日出”来替换吗?_____ A. 可以,因为短文描写的对象就是日出前后的景色。
B. 不可以,因为从短文的题目中可以看出文章的重点。短文中朝霞和日出的关系是平等的,它们都很重要。
8.【答案】 (1)hào; zháo;jié;bēn (2)不结果的 ;结果的
(3)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4)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
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4)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1)hào; zháo;jié;bēn (2)不结果的;结果的
(3)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4)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应用。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_____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_____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_____中年时代打麻将_____家产都败光啦_____如今我一无所有_____我真后(悔 诲)呀_____流浪汉说_____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式 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衰 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恼 脑)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后________(悔 诲) (式 试)________探 (衰 哀)________求 懊________(恼 脑) (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________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________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________中年时代打麻将________家产都败光啦________如今我一无所有________我真后(悔 诲)呀________流浪汉说________
(3)流浪汉的家产都败光了,是因为他少年时代________,青年时代________,中年时代________。
(4)联系上文,说说文章最后时光老人说的“蠢事”指的是什么事。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流浪汉说点什么? 【答案】 (1)悔 ;试
;哀 ;恼
(2)“;,;,;,;!;,;!”;。 (3)玩玻璃球;玩电子游戏;打麻将
(4)时光老人重新给了不懂得珍惜生命的流浪汉一个青春,而流浪汉依旧浪费掉了。
(5)醒醒吧,好好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悔;试;哀;恼(2)“,,,!,!”。(3)玩玻璃球、玩电子游戏、打麻将 (4)时光老人重新给了不懂得珍惜生命的流浪汉一个青春,而流浪汉依旧浪费掉了。(5)醒醒吧,好好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群蚂蚁作出决议,要把一只大青虫搬回家去慢慢享用。
一只蚂蚁担任指挥,在他“嗨嗨——嗨嗨”号子的指挥下,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合力,大青虫被拖动了。
刚走了一半路程_____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_____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_____你怎么不肯出力_____被指责的蚂蚁反驳说_____你不要讲我了_____你是最调皮的一只_____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_____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_____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_____
参加争吵的蚂蚁越来越多,大青虫被甩在路边。争吵声把路边的一只在
晒太阳的公鸡引来了,他一看见大青虫就扑上去,一口叼走了。
当蚂蚁明白是怎么回事并停止了内部的争吵时,已经晚了。 (1)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刚走了一半路程________他们内部发生了冲突________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抱怨说________你怎么不肯出力________被指责的蚂蚁反驳说________你不要讲我了________你是最调皮的一只________担任指挥的蚂蚁劝说他们不要争吵________却受到他们合伙的批评________你只动嘴不出力当然容易________
(2)开始,大青虫被蚂蚁拖动了,是因为________。
(3)后来大青虫甩在路边被公鸡叼走了,是因为________。 (4)蚂蚁明白了什么?请写下来。
【答案】 (1),;。;:“;?”;:“;,;。”;,;:“;!” (2)同伴们为了一点小事相互争吵起来,大青虫被甩在路边 (3)蚂蚁斤斤计较,因小失大。让公鸡从中捡了便宜
(4)通过这件事,蚂蚁明白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那样会因小失大。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 (2)同伴们为了一点小事相互争吵起来,大青虫被甩在路边 (3)蚂蚁斤斤计较,因小失大。让公鸡从中捡了便宜 (4)通过这件事,蚂蚁明白了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那样会因小失大。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