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06年生物高考“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策略

2006年生物高考“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策略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2期 2006年 中学生物学 Middle School Biology V01.22 No.2 2oo6 文件编号:1003—7586(2006)02—0023—05 2006年生物高考“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策略 李可祥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 210006) 1考点知识 1.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 系)、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1.2种群和生物群落 (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2)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 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3)研究种群数 量变化的意义;(4)生物群落的概念。 1.3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 农田、湿地、海洋、城市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 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 物链和食物网;(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 点、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6)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 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8)提高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 1.4人与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2)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3)全 球性环境问题(酸雨);(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5)生物多样 性的价值;(6)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7)我国生物多样性 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8)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应考对策 2.1 重视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有:①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和生物圈;②互利共生、寄生、捕食和竞争;③食物链和食 物网;( 营养结构和营养级;(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⑥ 生态因子(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⑦能量流动(能量金字 塔)、物质循环(碳循环、硫循环);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面临 的威胁和保护等。 在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对概念和基本知识只满足于 一知半解,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关键字;在需要文字表述的题中, 对生物学专用术语的使用、对生物学现象的描述要规范。 2.2重视对知识的整理.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复习时,教师要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过程和知识点 之间的相互联系,把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从而形成完整的 认识和记忆体系。在高考中,学生答题的思路不应局限在某一 章某一节中。有很多题本身就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教师 可引导学生答题时不妨将思路放开些。可从多个侧面、多个层 次展开论述。甚至把其他科目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用进来。从最 近几年的高考来看,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考查, 不仅要求学生要基础知识扎实,而且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但是 教师也不可盲目拓展,要引导学生学会类比和联想,因为考试 拓展的部分,往往都与教科书有一定的联系。这就像是一颗藤 本植物,不管它的藤将伸向何处,它的根是扎在教科书这块土 壤里的。 2.3继续关注生命科学发展中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有关 的重大热点问题 由于现代人类的生存和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 刈j1'吨所造成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全球性的人121、粮食、环 境、能源和资源5大危机。人类要科学合理地解决现代人类社 会的这5大危机,就必须研究生态学,并依其原理使上述问题 得到解决和根治。世界人口数量剧增,人口问题已成为当今5 大社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人121问题高考已多次考到,且大多 与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组成及预测未来人121等相联系。这类题起 到了引导学生关心科学研究领域重大事件、从课本之外获取一 些生物学信息的作用。学生在准备时,要关注那些影响最大、几 乎是人所共知的内容,同时,也是自己的知识能力能够接受和 解决的内容,而不应该是偏、难和怪的内容。 2.4重视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重视实验能力的训练。这不仅包括会做实验,还包括用生 物专业术语来准确地阐述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如2005年广 东卷的第39题。2004年江苏卷的第42题,都考查了学生设计 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会作出假设,会设计对照,会设计实验步 骤.最关键的是能预期实验的多种结果,并学会加以分析。 2、5重视心态的调整 高三学生由于学习负担的过重,以及随着高考的临近,来自 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过高的期望,必然产生越来越重的心理 压力。因此要避免出现3种“心情”:①心情烦躁:牢骚满腹看不 顺眼,尤其在家中,横挑鼻子竖挑眼。这必然降低复习的效率;② 心情浮躁:沉不下心来,看不进书。学习效率极低;③心情急燥: 答题时,一味图快不图稳;遇到难题不会做,遇到简单题不敢做。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考前不可过于紧张,但也不能没有紧张感, 保持适度的紧张和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在考试中,考生保持头脑 的冷静很重要,面对难题要学会避让,但又要有毅力,相信自己 一定能攻克。在考试后,要学会放松自己,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 的挑战。 3典型例题 1.(2001年广东省)有人连续几年在4月至7月间,对某湖 泊生态系统中几种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几年的调查结果基本一 致.对调查数据整理如图l(曲线仅表示趋势)。 一2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分)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量) 个体数) 植物有机物总量) 图1调查数据曲线图 请分析图中所示各生态因子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并回答: (1)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发生较大变 动,影响这种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 () (2)在4月至7月间,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现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均明显增加,¨ 8 6 4 2 O  主要原因是什么?在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显下降,主要原因 是什么? C) (3)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该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光合 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出现迅速增长,但这段时间内,现 存浮游植物有机物总量并未增加,原因是什么? 解析: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 机物的净生产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水温和无 机养分。4—7月间光照强度逐渐增强,水温逐渐增高,而无机养分 的出现却是一种波动性变化:下降一上升一下降一平衡。浮游植 O 8 6 4 2 O 8 6 4 2O 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正好随无机养分的这种变化 而变化。4—5月上旬光照增加,水温上升,无机养分供应充足、光 合作用加强,并且此时的浮游动物少,所以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 成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和有机物总量明显增加,但随着对无机养 分的消耗增多,受无机养分减少的制约,5月中旬开始,两者又明 显下降。5月下旬 月上旬,由于无机养分的增多,浮游植物的 有机物被浮游动物大量消耗,故浮游植物的现存有机物总量并 未增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2副图中的6条曲线叠加在一起 比较,就比较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1)无机养分,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净生 产量随无机养分量的变化而变化。 (2)水温上升,光照逐渐增 强,光合作用增强,无机养分供应充足,浮游植物大量增加,浮 游动物量少;无机养分逐渐减少。 (3)无机养分增多,浮游 植物大量增加;浮游动物增多,浮游植物被浮游动物消耗。 2.(2001年上海市)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l hm 的调 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 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10日后,在原地重捕到30头,其中有上 次标记过的个体l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计算公式是:N:(a): (b):(c)),则N为 ( ) 一24一 A.30头 B.32头 C.64头 D.96头 (2)要使所推算的个体总数与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 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 ) A.有较多的个体迁出调查区 B.有较多的个体迁入调查区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出生 D.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个体死亡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的鼠月龄,如图2所示。据图 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的鼠害 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月 龄 l0 0 l0 个体数比例(%) 个体数比例(%) 图2 甲、乙两草原所捕获的鼠个体数与月龄的关系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 生产仔l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l:l,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 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 子代头数为 ( ) A.aX8n-I B.aX8,-J C.ax8n D.ax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 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也不考虑疾病。则笼 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可用图3中 曲 线表示。 鼠 数 量 一 头 图3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闻之闻的关系 解析:本题以草原田鼠种群为例,考查了与种群有关的一 系列知识,要求必须掌握种群的概念,特征,以及对种群进行分 析的原理和要点。理论上在调查期问。该种群没有较多个体的 迁入和迁出,也没有较多个体的出生和死亡。 (1)根据计算公式:N:(a):(b):(c),已知a=32,b=30,c=10, 可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N为96头。(2)影响种群数 量变动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的个体数量,就题 目提出的问题,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被调查区内没有较多的 个体出生或死亡。(3)根据种群年龄组成的模式图,可看出:乙 图为稳定型,甲图为增长型。(4)本小题是数学计算问题,可以 用下式表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代数 l 2 3 ●…●● 子代个体数 16(2x8) 16x8(2x8 ) 16x8x8(2x8 ) ●●●‘●● 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下调查步骤: 。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 ①选取40cmx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l由多到 少依次为Nl、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n 16x8 ̄’(2x8 ) 因为成鼠数为a,并且只有雌鼠(1/2a)产仔,所以第n代产 生的子代数为:l/2ax2x8"=ax8 。 (5)在大小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即笼中)饲养成鼠,开始时 (4个月内)由于食物的充足和空间等条件优越,鼠的曲线表现 出增长.当达到一定数量后,由于条件(如空间等)的,鼠的 数量不再继续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图中的曲线 C就是它的真实反映。 答案:(1)D(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5)C 3.图4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植食性鸟一鹰一蛇 f f 草 食虫鸟 l I , \ l  I/ 蜘蛛一青蛙 ● / + + 食草昆虫——上— 图4食物网简化图 (1)该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其中的初级消 费者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2)对图中蜘蛛与青蛙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 (3) 如果能量按lO%传递,鹰和食虫鸟都增加l瞻.分别需要 消耗 kg的草(当以两种生物为食物时,平均分配)。 (4)该图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分是 。 解析:(1)该食物网较简单,按一定顺序就可以记数。初级 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属于第二营养 级。而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则有鹰、食虫鸟、蜘蛛、青蛙。(2) 青蛙可以蜘蛛为食.形成捕食关系.同时,它们又都以食草昆虫 为食,形成竞争关系。(3)食虫鸟增加l kg,需要吃5k蜘蛛 和5 kg食草昆虫.而5l【g蜘蛛需要吃50kg食草昆虫.即需要55 kg的食草昆虫.又需要550kg的草。鹰增加l kg,需要吃5 kg的 植食性鸟和5l【g的蛇。5 kg的植食性鸟需要吃50 的草;而5 kg的蛇需要吃50kg的青蛙.又需要250kg的蜘蛛和250 kg食 草昆虫.而25O kg蜘蛛需要吃2 500,kg食草昆虫.即需要2 750 kg的食草昆虫.又需要27 500 kg的草,即共需要27 550 kg的 草。(4)一个生态系统应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组成,而该简图中只标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 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答案:(1)5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鹰、食虫鸟、蜘蛛、青 蛙 (2)竞争和捕食 (3)27 550 550(4)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分解者 4.(2004年天津市)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 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表2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 统计结果。 :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 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 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 。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 表2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物■统计结果 、\ 调查面积 \ cin A B C 草原类型\ 10x10 3 3 2 r 20×20 5 5 3 40x40 8 6 5 踟×80 14 9 8 90x90 16 11 8 100x100 17 13 8 110x110 19 14 8 120x120 20 13 8 13O×13O 20 13 8 140x140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同样面积中,A草原的种群 数量最大,C草原的种群数量最小.所以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 弱的顺序是A>B>C。非生物因素中的水是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物 种数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于草原生态 系统,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 间往往存在相反的关系。所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 森林生态系统的强。(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 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 ̄lO0cm。②取样方法不对。在 样方调查法中应该是随机取样.即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③对 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 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答案:(1)A、B、C水A草原(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 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xlO0cm②取 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 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 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5.图5为生物圈的物质循 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图中分 解者未单独标出)。 (1)图中接通物质循环的 三级结构是() ()、() (2)若循环的物质是硫.图 I奎I 生物III的物质循环 中由b_+a的形式是,——由a—c的主要形式是——, a—b表示。 ——(3)若循环的物质是氮.则 a的形式是 和, b_ 的途径有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图中b表示——。 (5)环境污染使物质循环回路发生障碍,这一障碍发尘在 和 过程中.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硫和氮)循环。 (1)接通物质循环回路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 题干中说“图中分解者未单独标出”,那么可以认为b既是分解 者.也是无机环境。(2)硫被生产者吸收的形式有两种:通过植 物的根主要以S042_的形式吸收.通过气孔l乜吸收SO ;被消费者 摄取以含S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形式;以遗体、落叶等形 式被分解者分解.1哪列见机环境.(3)氮被生产者利『H的形式 为硝态氮(NO3-)或氨态氮(NH4 ̄)。大气中的氮通过生物固氮.高 能固氮(闪电固氯)和 】二业阎氯转化为N0,一或NH 的。(4)环境 污染使物质循环回路受阻.关键是使分解和再利用受阻,即使 生物群落中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受阻 答案:(1)a生产者c.d、e消费者b分解者 (2)SO 和SO42-有机物中的硫未被消费者利用的部分 (3)NH;NO3-生物固氮 高能固氮(闪电固氮)_[业 固氮 (4)无机环境 (5)h_+a b中的分解 4训练 1.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光照、CO 的 足分别对光合作用的 影响.可将叶片用打孔器打取小圆片.并使之下沉于水中.在不 同条件下根据叶圆片 浮所需时间的长短推测光合作用的相 对强弱。请回答: (1)浸没于水中的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 (2)实验假设: (3)实验组l:取三角瓶.编号A,加人一定量新制的冷开 水;再加入一定量NaHCO 粉末.令其在水中溶解;用黑纱布包 裹三角瓶后.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放人下沉小叶圆片lO片. 将三角瓶置于日光灯下;记录叶片j二浮所需时间或一定时间内 的上浮叶片数。 请写出实验组2设计的主要思路: (4)设计记录结果的表格。 2.热带雨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 题: (1)表3是6类生态系统的有关方面的比较表: 表3 6类生态系统的比较 北方 温带落 温带 热带 生态系统 冻原 针叶 叶林 草原 雨林 林 净初级生产量 1.(t/hm-'・年) 5 7.5 11、5 7.5 50 生物量(t/bm ・年) 10 20【) 350 18 3O0 枯叶输入量(t/hnl ・年) 1.5 7、5 11.5 7.5 50 枯叶现存量(t/hm ・年) 44 35 15 5 5 ①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判断依据是表中的.造成生产力最高的环境因素是 一26一 C' 一②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的 造成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2)据考察.赤道附近的一个小岛(热带雨林)虽然面积不 到0.5kin .哺乳动物却多达58种,这一现象说明热带雨林具有 复杂的——和极其丰富的 一库。 (3)如果大量砍伐雨林,则热带雨林会被毁火且一个时期 内很难再呈原貌,这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具有 的特点。热带雨林毁灭后的地 .影响 物乍存的关键性的非 生物因素是。 ——3.图6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爪意阁.I冬I中。一”表示碳的流动 方向。请回答。 图6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 7|;).。 ——(2)分析A—E和I卜+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3)若生产者有l0ooo 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 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4)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rag的CO2,而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64 mg的O ,经过l0h町 积累葡萄糖 mg。 (5)人类大量开采并燃烧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变成的煤和 石油,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短期内释放.对 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4.探究:在1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统——生态瓶中, 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有哪些? (1)探究问题:在1个人工建造的封闭生态系统——生态 瓶中,哪些因素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提出假设:光能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你所需的器材是 0 ........................................................ ................... ..... ..............................一(4)实验过程: ①将相同种类和数量的生物.放在2个同样的容器中培 养。该实验的变量是.—— 一即除了这一个生态因素 外,其他生态因素都相同。 ②连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 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该生态 系统的情况。 (4)结果和讨论: ①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生态因素中的能影响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生态因素中还有一 等因素都也 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如果该生态瓶中没有消费者或分解者.该小型生态系 统能保持稳态吗?。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 (4)第四步: 响 课题研究时,确定了对。家庭煤炉使用产生的气体对植物生 长的影响 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了研究方案。请回答下列 问题: 参: 1.(1)光合作用释放O 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叶片随 下表面O 的增多而上浮 (2)光照强弱.CO 供应情况等条件 的改变都会影响光合作用(只要合理均给分) (3)不加入 (1)你认为该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至少写出兰项) NaHC0,粉末,也不用黑纱布包裹:角瓶B,其余方法与实验组 l丰H嗣(4)(测量指标只要求一项) 备叶片上浮时所需 问 一定时间内的 (2)简述该课题研究的2点主要意义:① ②  .。 编号 处理 A 弱先 (3)你对该课题研究作出的假设是 ...............................。................... .......... .......... ......................... ....................................................................... ... ..............一 1 2 3 均值 上浮叶片数 (4)该小组开展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B (: Co2少 对照 取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大蒜(每盆均含有2【l株大蒜).一一盆 (编号1)置于阳台.一盆(编号2)置于厨房煤炉旁.白天给 同 样的护理.并进行同样的光照.经过1个月的观察,结果如表4。 寰4实验结果记曩寰 项目 量号 原来形态 一周后 二周后 三周后 四周后 1 4.8t21-n 5.1 cm 5.8t21-n 6.7 cm 8.1 cm 2.(1)①热带雨林净初级生产量最高 温度高,雨量 多,光照强 ②枯叶输入量远大于枯叶现存量 枯叶被分解 者分解后又迅速被植物吸收,土壤中养分很少 (2)食物网 基闪 (3)恢复 稳定性差 水 3.(1)E一卜+D—B (2)A—E足以C02肜式(1分).D— B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 (3)80(4)600(5)产生温室效 应(CO2增多) 长度 2 5.1 t21-n 5.3锄 5.7cm 6.1 t21-n 6.6cm 1 颜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2 绿色 顶尖变黄 黄色扩大 顶尖桔摔 4.(3)罐头瓶或可乐等饮料的塑料瓶.水草若干,小鱼2 条,小l妇螺2个。河水(或放过2 d的自来水),胶带,细砂等。 ①该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②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6.苔藓植物对空气污染十分敏感。若某地空气中主要污染 (4)光(5) 光②窄气、温度、水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 ( 不能 数量以及分解者5.(1)研究口的.研究方法、研究汁划(研究分 、完成时 源是化工厂废气.请设计一个实验.用葫芦藓报告无污染、轻度 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污染情况。 材料用具:栽有生长状况相同葫芦藓的花盆4个。透明塑 料袋,50mL注射器.双面胶纸等。 预期:经过24 h.可以得到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 重度污染的污染情况下的葫芦藓生存数。并以此作为指标预报 污染情况。 方法步骤: r日】等)、结果顶测、报告交流形式等境污染对植物影响的 本方法(2)(,1)学会调查研究环 ( r解大气污染对植物生长 的不利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3)煤球燃烧产生的气 体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在煤炉旁生活的植物会出 现稍症(Ⅱ三反假设均得分) (4)①实验法、观察法煤炉燃烧产尘的气体影响植物的生长 ( 家庭 6.(2)取4盆长势相同的葫芦鲜。套J:相同大小的透明塑 料袋.并标上l、2、3、4号。 (3)l 袋注入2oomL空气;2号 袋注入150ml 空气和50mL化工厂废气;3号袋注入100mL空 (1)第一步:取一大号塑料袋捧尽空气。收集化工厂废气 (2)第二步: (3)第三步: 气和100m1 化J二厂废气;4号袋注入50mL空气和150mL化工 厂废气注入气体后街封 (4)4盆植物放在同一地点的室温 下培养24 h (上接第22页)预测其子女患蓝色盲的概率是等).以获得缺陷(蓝色盲)基因。你认为选择较为理想.理由是—— ——。 结论:假设成立 (2)基因的自由组合 (3)11% (4)现需要从第1V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或毛发 ——个体取样 (4)IV14或IVl5。因为IVl4或IVl5足杂合子。肯定含有 缺陷基因;IV16、IV17、IV18携带缺陷基因的概率较小 导解:(1)题中色盲与教材中所提红绿色盲不同.不要误认 答寨:(1)隐常遗传图解见下图: 为题中蓝色盲就是教材中所提的红绿色盲。 (2)lVl4基因型为Aa。与之婚配的健康男子基因型可 能是Aa。也叮能是AA。从题中所给信息呵知.他是Aa的可 能性44%.所以AaxAa(44%)的后代aa的町能性为1/4 ̄ 44%:1 1%。 一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