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是“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德国经济如何保持强劲

是“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德国经济如何保持强劲

来源:九壹网
德国为保证自由市场竞争,于1909年制定 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另外有一部颁布于 1967年的《稳定与增长法》,是德国最重要的 宏观经济法律,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规定政 府如何稳定经济的法律。20多年后,即上世纪 平衡。再者从企业类型上看,把更多的资金投 到中小企业中去,降低银行利率,将金融环境 放宽,让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如同中医 的针灸一样,对准穴位下针,然后整体就活了 过来。 欧债危机中,德国的财政投人也是适度 的。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后,美国财政的投 十年代,美、法等国才开始群起而仿之。 这部法律确定了制定经济的四大目 标。一是稳定物价,为什么要稳定物价?如果 入为7800亿美元,而德国计划于2009年和 物价不稳定,国民财富就会挥发,企业的生产 积极性也不会高,这是每届的第一要务。 其次是充分就业。必须为工人创造就业机 会,将此上升为的目标之一,这在当时是 很有远见的。三是内外贸平衡。四是在这三点 基础之上的“适度的经济增长”。 “适度”一 词已明确写进德国的《稳定与增长法》,以保 证经济不会过热,也不会过冷。《稳定与增长 法》规定的四大目标非常高明,但问题也接踵 而来:这四大目标是相互冲突的。比如要稳定 物价,就会与经济增长产生矛盾,因为经济增 长需要钱来刺激;再比如就业,如果物价 不能平稳,经济增长不快,创造的岗位就少, 等等。如何让这四大目标协调发展,这对 的执政水平是一个考验。 德国为此做到了以下两点:第一,稳 定物价。央行(联邦银行)和脱钩, 于而存在——如果央行依附于,就如 同一个人左手花钱,右手生产钱,花钱的手就 不会有压力,很可能浪费资源。稳定物价还需 要有“适度的”工资增长的配合。德国的资方 和劳方是社会伙伴关系(即资本家、工人并非 两个对立的阶级,彼此都要为对方着想),工 人不能要求每年快速提高工资,一定要一步步 稳健地提升,这样资本家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 岗位。在这期间,以第三者的角色介入劳 资谈判,公布一些数据,如今年的经济增长率 是多少,物价增长多少,预计明年是多少,未 来财政投入,等等。用这些导向性的数据 影响谈判,让双方心里都有条底线,大家有了 共识,就能避免漫天要价。 第二是财政投入的问题。德国认为当 经济平稳增长时,之手要尽量减少干预, 只有在经济发生波动时,的手才要伸出 来,但也不能完全伸开。早在1967、1968年德 国爆发第一次经济衰退时,就开始进行经 济干预了。它对财政投人的选点选得非常准 确,首先从产业和区域通盘考虑,把更多资金 投向经济呈弱势的地方,以弥补区域发展的不 2010年投入1200亿欧元,实际总共才用了800 亿欧元。为何在财政投入上一定要克制呢?好 比医生为病人开药,对剂量的把握非常关键, 适量的药是治病的,过量则会致人死亡。 德国法律中还有一个条款被称为“刹车条 款”,即在经济过热时对经济活动有一个“刹 车机制”。平El会对企业征收“平衡基 金”,在发展顺风顺水时,悄悄地收一点 儿钱,企业的反弹力度也不大,等到经济危机 降临时,可凭这笔基金刺激经济,企业可 拿到一大笔补助。如此便不必靠借贷过日 子。 德国对债务活动也有严格的,为 此还制定了专门的法案,2009年便计划将债务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0.35%以内,这个目标 将持续 ̄1J2016年。为此,必须把不必要的 财政支出全部砍掉,主要从社会保险、社会福 利人手。一方面降低社会福利的开支,另一方 面削减对外援助。譬如从2010年起,德国就已 停止对中国的援助了。德国主动自己 财政支出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虽不 会直接拨款给企业,但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工人 补贴。比如短工原来一小时能赚8欧元,但在 目前的经济条件下约15欧元才能满足,另外7 欧元便由补贴。但补贴不是无限期的,需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此可让企业在最困难的时 候多雇些员工,付钱少,又能解决就业问题。 在这几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德国经济受到的冲 击很小。 德企: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德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强劲,除了上述提 及的层面,从企业本身也可找到原因。德 国企业跟德国人一样,做事不慌不忙,任凭风 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民族,德国 人身边通常都有一个小本本,会在每年年终记 下未来一年的工作、生活安排。如果你要跟他 一 预约一个会面或其他活动,他的第一反应就是 了经济就有救了。大企业往前冲了,但落下了 专 题 掏出小本本,看跟计划有没有冲突。有的话会 直接拒绝。即使在没有安排的空档时间内,若 一大批中小企业,就像下跳棋,光想着冲前面 的几个子儿,后边的全都落下了,结果就要输 要  对方只是提前两三个礼拜预约,他也会很不高 棋。协调配合,整体推进,这非常重要。性非常强,这个特点同样体现在企业身上。当 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企业跟这个时间点是脱 节的,危机的冲击波到了它那里可能要经过很 长时间,已经滞后了,冲击波带来的影响也会 变得很小。 德国的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特点,比如我 们想起宝马、奔驰,就会联想到诸如“豪华、 时尚、尊贵”等词语,想到西门子就会冒出 “经久耐用”。这些“关键词”就是它的核心 竞争力。大企业如此,小企业也一样。德国有 一家有200多年历史的润滑油企业叫卡尔・贝 克,这个小企业每年要研发三到五个新产品 以满足客户的需求,200年时间里总共开发了 800种产品。对许多企业来说,一般都是抓大 客户,不抓小客户,而这个公司刚好相反,抓 “小”放“大”,只为小客户服务,此乃第一 招。第二招是非常贴近客户的一种服务方式, 即每个客户对应一个服务人员,而且对应服务 的时间可能是10年、2O年甚至30年,所以不容 易发生客户流失问题。结果,这一个小企业就 占据了全球1/4的润滑油市场。德国企业的另 外一个特点是较真。如以出品汽车工具、冲击 钻钻头闻名的博世公司,最重视的便是质量。 经久耐用是德国工业产品的一大特点,但这也 有不利的一面,客户更换零配件的速度降低, 企业盈利就少了。有人为此建议要么把产品的 价格降下来,要么放宽对产品质量的监控,但 公司领导层坚决说不,坚持价格不降,质量更 不下降,而是另辟蹊径开发适合产品的群体。 他们首先到美国去,美国生产的汽车又大又 粗,容易坏,于是公司在当地很快找到了市 场,博世在美国销售的产品比在德国本土多出 3倍。接下来又发现了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 场对质量普遍把关不严,博世就有了更大的发 展。正是德国企业对低质量、低价格不妥协的 精神,使它们在这次经济危机中,不容易受到 外界干扰。 德国的企业80%是中小企业,它们是德国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的重点扶持对象。中小 企业活了,德国经济就没问题了,这也反映出 的明智之处:并不认为把几个大企业搞好 12 德意志民族具有强大的反省能力 面对德国在经济危机中的“独大”,如今 欧洲不少国家心存疑虑,毕竟德国前两次称霸 的历史条件与今日颇有几分相似。但我对这一 看法持否定态度。 德国这个民族是有“虎牙”的。二战结束 后,他们对极权主义进行了有效的,甚至 到了让整个民族变成了“和平主义者”, 通过法律的规范、教育等手段,让老百姓变成 了“合作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是不管遇到任 何问题都反对用战争手段,反对用武力解决。 故而美国攻打伊拉克,德国是持反对意见的。 从另一层面看,这个国家也不可能再支持任何 武力行动。有几方面的原因对此进行约束,首 先是德国的民主相当完善,确保在 框架内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其次再借用法律 约束民众的行为,民众也相信在这个内能 更好地生活;再者是德国人具有强大的反省能 力,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思辨的民族,战争这条 路走过,但行不通,以后亦不会重蹈覆辙。 德、法、英三国历来是影响欧洲局势的三 支重要力量,英国置身欧元区之外,在欧盟中 影响力有限;欧债危机中,虽然德、法在一系 列问题上的争执,最终都不得不以法国作出让 步而妥协,但德国人始终不认同“欧元区的命 运和欧洲一体化的前途主要取决于德国”一 说。德国是一个非常克制的国家,不想让自己 的作用特别地放大,放大到整个欧洲都打上德 国的烙印。每当别人问道,应该是“德国的欧 洲”还是“欧洲的德国”?民众的答案无一例 外是“欧洲的德国”。 但在很多上,德国对欧洲的影响确实 不容忽视。比如欧盟的《稳定与增长公约》, 其实质就是德国《稳定与增长法》的翻版。公 约的核心精神就是的财政开支,适用 范围是整个欧元区国家。在这次的债务危机 中,德国比较尊重该公约,但南欧国家就 没有严格执行公约的规则,突破债务框架,所 以才导致负面的结果。 (本文由杨佩昌口述,本刊记者梁思慧整理) 0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