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简介50字
什么叫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或方絮。
改进者--蔡伦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中国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元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就是说,造纸术,尤其是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又称“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促进了中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怎么制造
直到东汉和帝时期,经过了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术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有四个步骤:
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薄片状的湿纸;
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揭下就成为纸张。
汉代以后,虽然工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明朝造纸术有五个主要的步骤。图中所示的造纸方法为中国古代广泛流传采用的抄纸法,抄纸法制造速度较快。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斩竹漂塘、煮槔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 透火焙干。
造纸术的意义
造纸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纸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杰出贡献,解决了书写材料脆、笨重等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得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