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小青蛙》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教材分析 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点。 2.自主积累词语。 教学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个别学习比较自觉,力分析 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能认真完成。 教学策略选
小学语文 《小青蛙》 1.课文相关图片、辅助课件。(教师)
择与设计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 教学过程 1.指生读第一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预设一: “清、晴、睛”三个字的读音有点像,字形里面都有“青”字。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预设:“清”,清水的“清”。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导学:带“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谁还能说出带“三点水旁”的字。 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晴”:太阳出来就表示天气晴,所以是“日字旁”,表示与太阳有关。(出示晴天的图片)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出示阴天的图片) 扩词:雨过天晴、晴空万里。(练习说话)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②导学:怎样区分“睛”和“晴”?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 预设二: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①说说这两个字都和什么有关。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 ★学习第二句。 1.指生读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全班比读第二句。 ★学习第三句。 1.指生读第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
吗? (2)小组比读第三句。 1.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读文识字中抓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学比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了让学生感悟语文内容,感知形声字特点的效果。 课例研究综述 3.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结合观察字形,初步认读生字。然后让学生连词认读,展开想象,还可以结合看情境图,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字义。由于一年级学生辨认字形不够精细,有些字比较难学,我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