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效对话 展现课堂活力

有效对话 展现课堂活力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效对话 展现课堂活力

作者:王珍瑜

来源:《教育艺术》2013年第11期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新境界,是阅读教学的最佳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在对话中师生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共同进步。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呢? 一、精心设计,实现心灵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在对文本解读的“人”与“出”中得到提升。“入”即进入文本,与之贴近、相融。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自求其意,自索其旨,与文本息息相通。目前,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大部分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可以播放有关桂林的风景纪实录像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和水的静、清、绿的特点。学生看着绿水群山,听着潺潺的水声和讲解员的动听介绍,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生动与形象,学得就会趣味盎然。善于绘画的同学通过简笔画来体现桂林山水的美;写字好的同学通过板书来反映桂林山水的美;喜欢朗读的同学通过朗读其中的一段(句)话来展示桂林山水的美;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同学通过“当小导游”,来赞美桂林山水的美;在这里,教师把原来要由老师讲解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问形式多样、自主生动的交流活动,有优美的图画、精心的板书、饱含感情的朗诵、抑扬顿挫的演讲;在这里,学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成长的愉悦。同时也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的互动。

二、讲究对话策略,获取精神交流

阅读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独白,没有师生的对话。对话教学变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宽松的交流互动来达到学生的发展。它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 师生对话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动态生成过程。在师生对话中,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向导,以恰当的方式与学生谈话。教师的目标是: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一方面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提醒学生注意文本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参与阅读,以自己的理解,特别是人生阅历等学生尚不具备的储存,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在师生双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碰撞中,在双方认知世界的融合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三、沟通合作。实现生生对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老师,要有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意识,要善于把学生之间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他们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我在教学小学《走向生活》时,采取了向学生明确阅读要求,让学生每四人为一组,“阅读提示”:1.采访前我做了哪些准备工作?2.采访时我提出了一个自以为别具一格的问题是什么?3.通过采访我受到什么启发?学了课文,我能感受到什么?选择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四人讨论,每人的机会要相等,都要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这样从思考与操作一小组内对话一组际间的对话,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参与对话,在知识获取的环节上,他们以相互对话取代了传统的教师讲解、传授。 四、链接生活,与文本对话

文本并非空中楼阁,其实它就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解读生活。学生是活的生命体,有其先期的生活经历,有对生活真切的体验,当这些都成为学生阅读的资源时,学生自然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课始,学生通过对家里、学校里真实生活的回忆,体验到“在乎”一词,进而设身处地地为小鱼儿、海妈妈、小男孩等人着想。我们应该学会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用他们对生活最初的体验来感受语文,体验语文,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就是交流、沟通、感悟……当孩子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时,语文学习也就成了一种享受。

总之,课堂上的“对话”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平等和谐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才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本栏责任编辑 李彩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