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1 努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谢正义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 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抓住了人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出了坚持在发展中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新要求, 为我们推进新时代民生事业建设提供了最根本最重 要的思想引领和工作遵循。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 大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深刻把握其精神 实质和丰富内涵。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一切工作 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始终不渝”、“至高无上”、“永远”、“最高标准”等笔 力千钧的关键词被用在民生领域。表明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升到 了历史最高点,加强和改善民生_T作被摆在了前所 未有的重要位置。 传递了民生工作的现实新温度。保障和改善民 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党的 以来,民生工作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就,人民 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 出要“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 满意的事情做起”,“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特别是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 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增加了“幼有所 提升了民生工作的历史新高度。如何对待人 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我们党在成立之初就强调:“我们没有自己的特殊 利益,我们党所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 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 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永远把人民 育”和“弱有所扶”,这覆盖了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 重要方面。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任务上, 17 jI}宵.党代表笔谈 明确了“脱真贫、真脱贫”的严要求。在继承和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同时,强调了教育事业的优先 发展位置。这些都是在扎扎实实地补短板、强弱项,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拓展了民生工作的时代新维度。古人云“天下 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 于“家国同构”治理模式的朴素认知和理想追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眼于当前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 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 变动的发展实际和“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的鲜 明对照,在部署民生工作时首次提出了“共建共治 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有效维护”的 重要内容,把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最为 基本、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难得的民生,使得人民安 居与、社会安定统一于党的治国理政新方 略,从而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强调了民生工作的参与新广度。民生建设关乎 民心、关乎国运,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人人 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才能真正激发出人民群 众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的内生力量。党的十九大报 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 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 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强调了人民群众对民生事 业的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强调了党和带领人民 创造美好生活的正确定位。“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持续改善民生的基础和保障还是要把中国发展好、 治理好,还是要靠每一个中国人的勤劳创造。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 命。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必须以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始 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江苏、省 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和基层基本公共 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化的要求,在连续16年制定实 施民生“1号文件”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民生领域工 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聚焦富民增收。富民增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核心要求。扬州、市将把脱贫攻坚作为 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聚焦高邮、宝应地区,聚焦特 困群体、急难家庭,对症下药,精准扶贫,确保年收 入7000元以下的低收入群体全脱贫、真脱贫;将把 充分就业作为根本保障,大力发展旅游、建筑、软件 18 和互联网、食品工业等就业容量大、岗位质量高的基 本产业,不断提升扬州“三把刀”、毛绒玩具、牙刷和 服装制造等就业门槛低、传统基础好的特色产业;将 把支持创业作为重要路径,深入实施全国小微企业 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行动计划,深化“3550” 不见面审批等放管服改革,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身创 业大潮,努力实现产业、创业、就业同向发力和居民 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聚焦教育优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 础。扬州、市将着力提升扬州教育现代化 水平,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组团办 学、师资交流、办好宏志班等,不断缩小校际、城乡差 距;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重点支持普惠性幼 儿园建设,改善乡镇以下幼儿园办学条件;推进高中 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 教育的意见,大力实施高中拔尖人才培养攻坚计划; 特别是把兴办高等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扬 子津大学生城,大学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 实现“新产业、新人才、新城市”互动并进。 聚焦群众需求。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 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扬州 、市将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 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以满足“一 老一小”需求为重点,加快推进社区公园、幼儿园、 停车场、农贸市场、书店和社区便利店建设,深入实 施宜居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基层基本公共服 务配置标准化为契机,加快推进社区布局的调整优 化,加快建设均衡分布,覆盖城乡的公园体系,区域 性医疗卫生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让温饱问题解决 后的人民“文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打造健康中国 的扬州样本。 聚焦突出问题。扬州、市将认真审视 扬州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进 阶模式,积极顺应已经到来的汽车社会、老龄社会和 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城市 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加快“云上扬州”、“智慧扬州” 建设,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确保城市运 行高效。强化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加快推进避灾 空间、重要堤防、泄洪廊道和备用水源地等的建设, 确保城治久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 『1{ 会治理重心向 层下移,健全城乡社 I :理、服务功 能.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更加彰 “宜届宜游宜业” 的城市品 聚焦生态福祉保障和改蔷【 生,提供更多优 、J【, 源污染 减等 项.-1f1:.统 推上!I k 人 护和汀湃生态大止廊迷 ,系统 史施总投资:{0() 亿元的“■ :■还”, 好 汀t , 仆洲j} LIP并' 似树造林等八人 l 为核 持为【 建” ”、以“ ” I』+ I l{ + 质生态产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 需要也是题中之义。扬州、市将牢同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人与 闩然是生命共『州体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扎实推 进“263”专项行动,具体而务实地推进循环经济发 践探索.核 “公 住宅”的 路,建没“公 +”f 城I l』JI1快: 现 城市公 向公 城市转变j-疋II升,扪‘造戈 t 州样板。 扬 (作者系党的十九大代表,扬州) 展,生态环境修复,黑臭河道整治,火气污染防治, 责任编辑:张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