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来源:九壹网
2021-2022学年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十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是( )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vA=2 mol·L-1·min-1 vB=2 mol·L-1·min-1 B.vA=2 mol·L-1·min-1 vC=2 mol·L-1·min-1 C.vA=1 mol·L-1·min-1 vB=2 mol·L-1·min-1 D.vA=1 mol·L-

1·min-

1 vC=1.5 mol·L-

1·min-

1

参:

D

解析 将逆反应速率根据化学方程式统一折算成用A表达的速率,来表示A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表示A的消耗速率,二者相等,则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2.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按1:4比例在试管中收集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光照一段时间。实验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B. 试管中有少量白雾 C. 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

D. 试管内液面上升,一段时间后水充满整个试管

参:

D

【详解】A.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无色气体,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氯化物,所以气体颜色变浅,故A正确;

B. 此反应的生成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氯化氢与遇到水蒸气会形成白雾,故B正确;

C.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三氯甲烷都是液态有机物,所以瓶内壁有油状液滴生成,故C正确; D. 该反应生成的一氯甲烷和氯化氢是气体,其中一氯甲烷不溶于饱和食盐水中,故一段时间后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3. 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的是

A. H B. Al C. O D. Cl

参:

C

A项,H原子序数是1,属于第一周期;B项,Al原子序数是13,属于第三周期;C项,O原子序数是8,属于第二周期;D项,Cl原子序数是17,属于第三周期。

4. 一块已被部分氧化为Na2O的钠块10.8g,将其投入一定量水中,最终得到1L 0.4mol·L-1的NaOH溶液,则原固体中氧化钠的质量是

A.8.5g B.10.8g C.6.2g D.4.6g

参:

C

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L×0.4mol·L-1=0.4mol, 设钠单质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y 2Na+2H2O=2NaOH+H2↑ Na2O+H2O=2NaOH

46 2 62 2 X y 10.8-X 0.4-y

列方程解得X=4.6g y=0.2mol,则原固体中氧化钠的质量是6.2g,选C。 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甲烷的质量与甲烷的摩尔质量相等

B.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的MgCl﹣2溶液,含有Cl数为1 NA

C.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氯原子数目为4NA

参:

C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质量的单位为g,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 B、溶液体积不明确;

C、求出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反应后钠元素变为+1价来分析; D、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

解答:解:A、质量的单位为g,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1mol甲烷的质量与甲烷的摩尔质量只能是数值上相等,故A错误;

B、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氯离子的个数无法求算,故B错误;

C、2.3g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反应后钠元素变为+1价,故0.1mol钠失去0.1mol电子即0.1NA个,故C正确;

D、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氯原子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6. 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A.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支管口处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下口倒出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

参:

C

7. 利用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的一些特征性质,检验组成化学物质的元素,是研究物质组成的

常用方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不能确定该纤维是否为蛋白质纤维 B.用红外光谱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团

C.用元素分析仪确定物质中是否含有C、H、O、N、S、Cl、Br等元素 D.用原子吸收光谱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

参:

8. 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参:

C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 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 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 天然气、乙醇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参: B 略

10. 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然后再通入X气体或加入X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X不可能是( )

A. NO2 B. HCl C. H2O2 D. NH3

参:

B

A. NO2溶于水生成,能把SO2氧化为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A不符合;B. HCl与二氧化硫以及氯化钡等均不反应,B符合;C. H2O2能把SO2氧化为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C不符合;D. NH3与SO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亚硫酸铵,进而生成亚硫酸钡沉淀,D不符合,答案选B。 11.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不稳定.

C. 常温下,浓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不反应. D. 浓HNO3与浓H2SO4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参:

C

【详解】A、浓硫酸具有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浓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水和氧气,浓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是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在溶液中所致,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常温下铝和浓之间发生钝化,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反应后形成了氧化物的薄膜阻止反

应的进一步发生,故C错误;

D、露置于空气中,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溶液浓度均降低,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C。

【点睛】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该题的关键是目前常见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如何结合同样灵活运用即可。

12. 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选项 W X A 盐酸 Na2CO3溶液 B NaOH溶液 AlCl3溶液 C CO2 Ca(OH)2溶液 D Cl2 Fe 参: D

13. (双选)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中加入稀硫酸:Ba2++OH﹣+SO42﹣+H+=BaSO4↓+H2O B.氧化铜溶于稀硫酸:2H++CuO=Cu2++H2O C.碳酸钙溶于盐酸:CO32﹣+2H+=CO2↑+H2O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参:

B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系数错误,不满足硫酸、氢氧化钡的化学式组成; B.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和水;

C.碳酸钙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碳酸钙不能拆开,需要保留化学式; D.二氧化碳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解: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水为:Ba2++2OH﹣

+2H++SO42﹣═BaSO4↓+2H2O,故A错误;

B.氧化铜溶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2H++CuO=Cu2++H2O,故B正确;

C.碳酸钙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的特点,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4. 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

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力分别是( ) A.化学键,化学键 B.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 D.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参:

B

15. 膳食纤维有助于胃肠蠕动,被人们誉为食物中的“第7营养素”。下列食物中含膳食纤维较多的是( )

①玉米 ②精制面粉 ③西芹 ④豆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

B

解析 玉米、西芹含膳食纤维较多。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已知t1 为NaOH和HCl起始温度平均值,t2 为终

止温度。弱电解质电离是吸热的)

实 验 用 品 溶 液 温 度 中和热 t1 t2 △H ① 50mL0.55mol·L-1NaOH 50mL.0.5mol·L-1HCl 20℃ 23.3℃ ② 50mL0.55mol·L-1NaOH 50mL.0.5mol·L-1HCl 20℃ 23.5℃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温度计、 0.5mol· L-1

盐酸、0.55mol· L-1

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 、 。

(2)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在表格中。 已知:Q=Cm(t2 -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KJ·℃-1· Kg-1,各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请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中和热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

式:

(3)该小组所测得中和热与57.3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C、NaOH溶液分几次倒入盐酸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将温度计洗净擦干再测定盐酸溶液的温度

(4) 实验中若用50mL0.5mol· L-1

醋酸代替HCl溶液(其他操作不变),则测得的中和热会有偏差,其原因是 。

参:

(1)量筒,环形玻璃搅拌棒

(2)NaOH(aq)+HCl(aq)==NaCl(aq)+H2O(l);△H=-56.8 kJ·mol-1, (3)AC(对一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

(4)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出氢离子要吸收热量,致使中和热数值偏低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8分)绿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问题1】绿矾晶体(FeSO4·7H2O)由于保存不妥或长久放置,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为探究绿矾样品的变质情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准备:取少量绿矾样品,用蒸馏水在烧杯中配成溶液。 (1)方案1: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

试剂(写化学式),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血红

色;实验结论:证明绿矾样品已被氧化。

(2)方案2: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如果观察到的现象

是 。实验结论:证明绿矾样品完全被氧化。

(3)使用FeSO4时,如要防止Fe3+的干扰,可以加入适量铁粉进行除杂,写出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

(4)要从FeSO4溶液中得到绿矾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冷却结晶、 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此空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烧杯 D.玻璃棒

【问题2】灼烧绿矾的反应方程式:2(FeSO4·7H2O) Fe2O3+SO2↑+SO3↑+14H2O

工业上常通过高温分解FeSO4的方法制备Fe2O3,为检验FeSO4高温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是否含有SO2和SO3,进行如下实验:将FeSO4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I中氯化钡溶液中可观察到现

象 。若氯化钡溶液足量,将最后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重为2.33克,则灼烧绿矾的过程中转移了_________mol的电子。 (2)装置II中试剂为品红溶液,其作用

(3)装置III中试剂为NaOH溶液,其作用

是 。

参:

【问题1】 (1)KSCN

(2)溶液不褪色 (3)Fe+ 2Fe 3+=3Fe2+

(4)蒸发浓缩;B

(5)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 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

【问题2】 (1)有白色沉淀产生 0.02

(2)检验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SO2,

(3)除去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参:

18. (7分)某元素的同位素,它的氯化物XCl2 1.11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 加入1mol/L

的AgNO3溶液20mL恰好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写出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

(7分)(1)Z=20 A=40 (2)X是钙元素,第四周期、第ⅡA族 (3)Ca + 2H2O === Ca(OH)2 + H2 ↑ 略

19. (18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周期 二 ① ② 三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 ⑨ ⑩ (1)在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4)在③~⑦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