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雨污水排水施工方案

雨污水排水施工方案

来源:九壹网


成都市金牛区路北一段139号商住项目

沿河绿化带提升优化工程

污 雨 水 管 道 方 案

编制单位:四川瑞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2年9月16日

成都市路北一段139号商住项目

沿河绿化带施工工程

污雨管道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公司名称:四川瑞通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1

目 录

一、工程概况…………………………………………………3 二、施工依据…………………………………………………3 三、施工流程…………………………………………………3—4 四、沟槽开挖…………………………………………………4—6 五、管道基础施工……………………………………………6—7 六、管道安装…………………………………………………7—8 七、闭水试验…………………………………………………8—9 八、井体施工…………………………………………………9—10 九、管沟回填…………………………………………………10—11

2

雨污水排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成都市金牛区路北一段139号,沙河驷马桥——跃进桥右岸绿地。南接二环路北四段北接北路一段,整个项目区呈一个7定形带状。具体施工内容根据最终审批的综合管线图纸内容进行施工,施工时污雨水管道由工程中间分别向南北门同时施工,分为两个施工区。 二、工程依据

1、北路一段139号商住项目沿河绿化带施工工程设计图及相关技术资料 2、《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的标准施工 三、施工流程

污雨水排水管道施工顺序如下:测量施工放线→基坑开挖(局部降水)→管道沟槽开挖(雨、污水)→雨、污水管基础施工→雨、污水管道安装→检查井施工→回填。混凝土基础管道施工顺序见下图:

3

二、测量放线

1、测量前先复核水准点,符合规范要求。

2、若管道线路与地下原有构筑物交叉,必须在地面上用标志标明位置。 3、定线测量过程应作好准确记录,并标明全部水准点和连接线。 4、根据图纸和现场交底的控制点,进行管道和井位的复测,做好中心桩、方向桩固定井位桩的验桩、拴点工作,测量高程闭合差要满足规范要求。

6、施工过程中发现桩钉错位或丢失及时校正或补桩

7、标高测设 根据需要沿施工范围加密测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设置在相对稳定的位置,沿线每隔200m设置一个。临时水准点设置后,要统一编号,在图纸上标明,经复核无误方可使用。并根据施工进度定期复测,按每月一次的频次复核。 四、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确认地下管线走向及埋设深度。 1、土方开挖

(1)、开挖前,根据施工图纸测量管道中心线和周围构筑物位置,核对永久水准点及已建管道连接处高程,施放挖槽边线、堆土、堆料界限及临时用地范围,

4

测量允许偏差符合GB50268-2008的规定。

(2)、开工前,对工程沿线及现场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天然密度,含水量等参数的测定,用于填方的土样,应测定最大密度,最佳含水量。 2、沟槽开挖

(1)、沟槽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修整边坡、清底为辅。基坑采用明沟排水,局部较深检查井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沟槽开挖边坡比例根据现场土质及《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3条的规定执行,最陡边坡为1:0.67。沟槽开挖宽度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2条的规定执行。

(2)、在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要对其开挖位置及标高经常进行测量复核,以确保基槽开挖的准确性。开挖前做好既有的地下管道及埋地电缆的调查工作,以便施工中加以保护。

(3)、机械开挖时,槽底应留不小于10cm厚土层,用人工拣底找平至设计槽底高程。

(4)、槽底宽度:

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按下式计算:

B=D1+2(b1+b2+b3)+2b4

式中 B—管道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mm); D1—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mm);

b1—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mm),可按下表采用; b2—管道一侧的支撑厚度,可取150~200mm; b3—现场浇筑混凝土一侧模板的厚度(mm);

b4—沟槽底部一侧排水沟的宽度(mm)。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单位mm)

管道结构的外缘宽度D1 D1≤500 500<D1≤1000 1000<D1≤1500 管道一侧的工作面宽度b1 400 500 600 5

1500<D1≤3000 3、沟槽开挖特殊情的处理

800 (1)、如果遇有较长阴雨天气时,边坡可采用4cm厚水泥砂浆进行护坡。开挖时如地质、水文等情况与设计相差较大时,及时上报监理、业主单位,重新部署开挖方案。沟槽开挖采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清坡、清底。挖掘机挖土应严格控制标高,防止沟槽超挖或扰动基底原土层,当挖至槽底设计标高以上20cm左右时,用人工配合,修整槽底、边挖边修,并立即进行基础、垫层施工。槽底的松散土、淤泥、大块石要清除并保持不浸水。

(2)、基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区域内的已埋地下管道,仔细核查相关资料并进行细致的现场确认,对现场与图纸资料有差别的如光缆、电缆等有重要影响的地下管道更应慎重对待,相关路段应进行探沟,以人工开挖为主,避免对已埋管道的破坏。人工开挖探沟的间隔及沟深等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3)、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顶部进行水平位移、沉降监测。沟槽土方开挖前在混凝土道路上每隔30m设置1个位移观测、沉降观测点,并记录好初始值。土体开挖全过程中不间断进行土体位移、及沉降观测。基坑开挖初期每天1次,见底后每2天1次,直至回填结束。在下雨期加密观测,每天2次,对观测值必须如实记录及时上报。位移、沉降观测当日报警值25mm,累计位移报警值100 mm。

五、管道基础施工

1、管道应尽量铺设在耐压力强、未经扰动的天然地基上。若地基已被扰动,其深度在150mm以内时,采用连砂石换填夯实后表面找平,换填压实密度不小于96%;特殊情况可采用素砼进行换填,使之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2、管基施工前应放出管道控制中心线。管道基础应按要求采用20cm砂石基础密实度≥0.96,施工时由挖机沿线将砾石砂甩入槽底,人工平整夯实。基槽宽时由蛙式打夯机夯实,基槽窄时由人工夯实。180°粗砂基础管道管基施工方法与上相同,基础厚度参照国家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第11页执行,密实度≥0.85。

2、混凝土基础管道,一律采用支模现浇,混凝土基础采用两次浇筑成形。平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方可以下管,管座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平基混凝土

6

凿毛冲洗干净,平基与管子接触的三角部位,应用同强度混凝土填捣密实,浇筑管座混凝土时,应两侧同时进行,以防管子偏移。 六、管道安装 1、砼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原则上采用平基法施工,即:先打砼平基,待平基砼达到5N/mm2将砼管安放在平基上,安放时调整好管节的高程、中心,然后再浇筑砼管座。

(1)、管材

以设计图为标准,采用设计图中的管材要求。 (2)、下管

①下管前对平基进行刷毛,并冲洗干净后,对砂基础进行整平。在平基面上弹线以控制安管中心线。管子下沟时,以逆流方向铺设。

②下管前对钢筋混凝土管进行检查,首先检查质量保证书,若无保证书退回其管子,若有则进行外观检查。外观质量及尺寸公差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11836-》或厂标的要求。不合格管材退回不用。

③管子内外侧应清扫干净。

④下管前应在一个井段内按照管壁厚度进行排号,以保证相邻管内错口不大于3mm。

⑤砼管一律采用机械下管,采用挖机在沟槽侧进行吊管,人工予以配合。⑥下管由检查井的一端开始

如铺设承插管,承口在前。

⑦下管时注意平缓作业,防止绳索折断。下管时要适时拨正找直,拨正时撬棍下垫以木版,不直接插在混凝土基础上。

(3)、安管

①管子安好后,用干净的预制稳管垫块卡牢。

②安管前管子内外侧清扫干净。管径大于600mm的平口或承插管管接口留有10mm,管径小于600mm时,留不小于30mm的缝隙。

③遇到检查井处安管与管长不符时,以适当调整井位来实施,避免截断管材。 (4)、管座

①浇筑前平基和管子应清洗干净。

②对平基与管子接触的三角部分,要选用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的软灰,先行

7

填捣密实。

③浇筑水泥混凝土时,应两侧同时进行,用机械或人工挑运混凝土到沟槽内进行浇筑。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

(5)、抹带接口

①抹带前将抹带与管座相接的部分约10cm凿毛干净,并预先提前24小时进行管口的湿润。将管口冲洗干净并刷一道素水泥浆。

②钢丝网抹带接口两侧安装好弧形钢边模。钢丝网保证无锈,无油垢,长度按设计要求,留出搭接长度。

③抹带砂浆里的黄砂应过筛后方可使用。水泥砂浆拌和时水泥和黄砂应过磅控制好配合比。

④直径大于600mm及600mm的管内缝,用水泥砂浆填实抹平,灰浆不高于管内壁管座部分的内缝

应在浇筑混凝土时勾抹,直径600mm以内管,应在浇筑

混凝土管座时,用麻袋球或其他工具,在管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灰浆拉平。

⑤水泥砂浆各种接口的养护,采取草袋洒水养生。 2、塑料波纹管道施工

波纹管的连接方式为承插式连接,施工方便简洁,采用人工铺设安装。施工工程中注意在连接前应加橡胶止水环,采用紧线器收拉到位,保证橡胶圈密封。 七、闭水试验

1、管道闭水试验时,试验管段应符入下列规定: 1)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 2)管道未还土且沟槽内无积水;

3) 全部预留孔洞应封堵,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 3、管道2、闭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作为标准试验水头;

2)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3)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但不得小于0.5m;

8

4) 试验管段灌满水后浸泡时间不得少于24h;

5) 观测管道的渗水量,应从达到试验水头开始计时,直至观测结束。观测期间应不断的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渗水量的测定时间不得小于20min

6)一段闭水试验完毕,将水抽至另一管段,连续作业以便节约用水。 4、实测渗水量应按下式计算: q=w/T.L×1440

式中:q――实测渗水量 (m3/24h·km)

W ――补水量 (L)

T――实测渗水量观测时间(min) L――试验管段长度 (m)

5、按表格记录好数据,按上述公式计算,当d300时q小于28m3/24h·km,当d500时q小于36m3/24h·km试验合格。

八、井体施工

本工程检查井包括新建雨水、污水检查井。井体施工时,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施工,雨水系统井体只需内壁用水泥砂浆批荡,污水系统的井体内外壁均需用水泥砂浆批荡。

1、井室砌筑 混凝土基础强度必须达到1.2MPa以后,方可进行井室砌筑。砌筑前,应将砌筑部分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并对凿毛处理的部位刷素水泥浆。 井室砌筑采用丁砖砌法,两面排砖,外侧大灰缝用“二分枣”砌。砌完一层后,再灌一次砂浆,然后再铺浆砌筑上一层砖,上下两层砖施工准备、井室砌筑、流槽与脚窝、踏步安装、井筒砌筑、抹面勾缝、井环及井盖安装竖向缝应错开。

砌砖宜采用“三一”砖砌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采用铺浆法操作时,铺浆长度不超过500mm。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砌筑时,要上下错缝,相互搭接,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控制在8~12mm

2、流槽与脚窝 流槽应与井室同时进行砌筑。雨水检查井流槽高度为到顶平接的支管线的管中部分。流槽表面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

9

与上下游管道平顺一致,以减少摩阻;污水检查井流槽高度为干线管顶高,表面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实抹光,与上下游顺接一致。 脚窝应提前用1:2.5水泥砂浆预制

3、踏步安装 踏步安装时,要求上下垂直,尺寸一致。踏步应边砌筑井墙边安装,位置要准确,随时用尺测量其间距,在砌砖时用砂浆埋牢,不得事后凿洞补装,砂浆未凝固前不得踩踏。

4、井筒砌筑 井筒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筑时要挂中心线,边砌边测量内径尺寸,防止尺寸出现偏差。圆形收口井井筒砌筑时,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收口。四面收口时每层不应超过30mm;三面收口时每层不应超过40~50mm。 5、抹面勾缝 抹面前应先用水湿润砖面,然后采用三遍法抹面,第一遍1:2.5水泥砂浆打底,厚10mm,必须压入砖缝,与砖面粘贴牢固,第二遍抹厚5mm找平,第三遍抹厚5mm铺顺压光,抹面要一气呵成,表面不得漏砂粒。抹面完成后,井顶应覆盖养护。勾缝前检查墙体灰缝深度,清除墙面杂物,洒水湿润。勾缝要求深浅一致,交接处平整,一般要求比墙面深3~4mm,勾完一段清扫一段。 6、井环及井盖安装 井环采用C30混凝土预制,下铺1:3水泥砂浆座底。 九、管沟回填

当雨、污水检查井侧墙施工完毕,混凝土经养护达到一定的强度,且具备一定的回填作业面时,即开始基坑的回填。回填前,应清除管沟内的垃圾、积水以及各种杂物。填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填土应水平分层铺填,分层压实,并应分层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密度,经检查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回填土过程中,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沟槽回填应先从管道、雨水井等构筑物两侧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管道敷设后,管顶0.5m以上直至道路基层底部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采用相应材料,并分层平整分层夯实以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回填土过程中,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沟槽回填应先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管道敷设后,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部分采用人工级配砂砾回填(HDPE管周围采用中粗砂)回填,人工级配砂砾配合比为砾石(粒径0.5~4cm):中粗砂=6:4(体积比)。管顶0.5m以上部分采用山砾石进行回填,并分层平分层夯实以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10

管顶500以上部分1:m500180°粗砂基础管道回填示意图注:1:m根据具体土质情况确定,至少为1:0.67.沟槽回填应遵循以下规定:

a.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0.5m范围内采用人工级配沙砾回填(波纹管周围采用中粗砂回填),管顶0.50m以上按照路基填筑要求进行填筑,填筑材料如下:

当管道覆土厚度小于3.5m时,管顶0.5m以上至路基顶面采用山砾石回填;当覆土厚度大于等于3.5m,路基顶面下1.5m范围内采用山砾石回填,其下至管顶0.5m以上部分采用黄土回填。

b.回填先从管底与基础结合部位开始,沿管腔两侧同时对称分层填并夯实,两侧高差不得超过0.3m,压实厚度根具体压实设备确定,施工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c.管道及检查井基坑槽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得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 d.在阴雨天气回填时,回填土要从两积水坑中间向积水坑分层回填,保证下班前中间高于积水坑,有利于雨水排除,下班前必须将当天的虚土压实,分段回填,防止漂管。

f.新建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部位的回填应符合密实度要求,并应使回填材料与被支撑管道紧贴,或按有关规定进行加固处理。如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再确定具体的措施经过监理业主确认后实施。

1:m按照路基填筑要求回填山砾石或素土+山砾石管顶500以下回填人工级配砂砾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