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地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逐步地形成自我学习能力。近年来,我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1、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形态。这种形态也决定了今后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学生终究要离开校园,走上社会,毕竟要地面对社会的工作和选择,要地面对高科技的调整发展。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就谈不上终身的学习,就不能适应今后社会的发展。因此,自学能力的形成是学生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此外,从教育所担负的任务来讲,就是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而这种人才必须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育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之一。
2、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本质之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单从“学习”两个字的字面来解释,带有模仿和重复的含义。所以,很多人把学习简单理解为猎取知识。其实,这只是学习的表象和初级阶段,它只是学习的明显特征。每一个人猎取知识的过程,都蕴含着对学习方法的参透和形成。猎取知识是表象的,学习方法的形成是隐性的,决定着每个人再发展的潜力。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先哲倒比我们认识得更为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也同样如此,最初的模仿和重复,只是为获取学习方法做准备,获取了学习方法,就有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改造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本质之一,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她)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
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地诱发问题情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3、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遇到困难时,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他们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中感到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从而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4、教给尝试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确,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会有思维受阻的时候。这时,就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调整思路,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及时激发学生试一试的欲望,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经过不断的尝试,最终获得正确认识。尝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这种方法;否则,学生一旦思维受阻,不能调整自己的思路,不能另辟蹊径,就无法继续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