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 教学《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内容 1、四年级学生在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基础上,掌握了基本知识,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 2、阅读能力较弱,应将阅读放在主要训练地位。 一、学情分析 3、四年级学生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差,需要老师时刻关注课堂的掌控。与此同时思维活跃,对很多事物保持好奇心,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将知识生动有趣的教授给学生。 《爬山虎的脚》选自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这是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常识性的精读课文。 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他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启二、教材分析 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全文分为5个自然段,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2)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认读生字 (1)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 三、教学目标设计 ·过程与方法 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 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用词的准课时安排 第 2 课时 授课类型 讲授 杨红云 年级 四年级 授课时间 2021年9月29日

通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及特点。 ·教学重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及爬山虎的脚与叶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设备为辅助的五、教学策略设计 原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自主学习,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复习字词 预设学生行为 1、学生按行每个人读一1、对上节课的学习成果的复习回顾。 2、对教学目标中第一个目标的巩固: 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初步形成对于爬山虎的具体概念和具体感知,帮助同学对之后学习的课文中相对抽象的描写语言进行理解。直观,形象,生动的动画画面最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从而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而先前的直观感受,更能促进后面的文字领悟,使教师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抽象的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读字:墙 占 嫩 舒 均 个词 匀 茎 紧 贴 痕 迹 逐 渐 读词:嫩绿 舒服 均匀 墙上 痕迹 紧贴 逐渐 爬山虎 2.回顾课程内容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按顺序说一说文中都一、导入环节 描写了爬山虎哪些地方?(板书文章内容) 3.读题目,提出疑问 看到题目《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疑问? 4.看动画,初步了解爬山虎的脚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爬山虎是因为有脚才能在墙上向上生长,那么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学生可能在读错茎字 2、学生自读课文,总结每段大意。 学生总结不够简洁准确。 3、学生提出疑问。 可能问题:为什么有脚?脚是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子?怎么爬的…… 4、学生观看动画,了解爬山虎的脚。 学生模糊知道爬山

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爬山虎的小动画,我们来一起学一学。看了这个动画,你知道爬山虎的脚是什么了么? 作者在文中也给我们生动的描写了爬山虎的脚,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虎的脚的样子和为什么能够爬墙。 响应大纲要求,培养四年级学生初步学生默读课文,快速寻找描二、初读课文 写爬山虎脚的段落 大意的能力。 学生找到3-5自然段 学习默读、略读,初步把握文章段落 分析第四分析第三自然段 1、教师出示自学提示:自读第3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2、学生自读所画句子,老师引导总结出作者从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三方面进行了描写。 3、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请2位同学描述。 4、全班朗读第3-5句,加深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的了解。 1、出示自学提示:自读段落,用曲线画出描写爬山虎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2、学生发言,阅读用横线画的句子,并总结特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以及合作学习探讨的能力。 2.能够抓住事物特点,培养学生阅点。(学生总结不准确) 读能力。 3、学生观看图片感受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结合书上的描写口头描述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其他学生点评。 4、学生朗读,加深感受 1、学生自学,完成填空 1.通过视频动画和肢体动作帮助学2、观看动画,感受爬山生更 好的理解抽象文字。 3.完成教学目标4和教学重点 4.培养学生的口头组织表达能力,更能拓宽学生想象思维空间,《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精读课文 自然段 往上爬的动作的词,并完成填空。 2.出示填空,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爬山虎的脚( )到 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 的头上就( )细丝原先是 ( )住墙。现在( ) ( )的,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 )一把,使它( )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 样( )往上 爬。 3.观看小动画,直观感受爬山虎的生长动作。 4.老师带领学生以肢体动作模仿爬行动作,再有2明同学分别模仿。 教师要求学生自读,引领学第五生找到爬山虎的脚和墙之自然间的变化。 段 1、点播作者用词准确性,老师改句子。 提出疑问可以用一步一步往上爬代替一脚一脚往上爬么? 师通过人类和爬山虎行走方式的不同,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能够具体的描写爬山虎?

学生了解到要细致入微的去观察周边事物,并且描写的时候用词要准确。 1、完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2、培养学生想象力。 变化。 的能力。 学生抓住关键词,发现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词总结事物特点虎的爬行方式。 3、学生跟着老师肢体模仿,感受爬山虎的爬行方式。 4、学生想象自己走路的方式和爬山虎走路的方式,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爬山虎的爬行 特点。 4.完成教学难点。 分析学习作者用词准确性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1、学生自读,总结叶子1、教师要求学生自读,总结叶子特点 分析2、出示图片 第二3、提出疑问 自然为什么作者主要是描写爬段 山虎的脚还要描写它的叶子。 子供给营养,爬山虎的脚才能长得这么好)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生发散思维回答问学内容,分享收获。 题。 四、总结 提问:通过此次学习,(预设答案:喜爱爬山学习到什么?对爬山虎有虎,很美,很有趣。。。。。) 什么样的感受? 1.通过背诵积累好词好句。 2.鼓励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生活中的 1.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 事物,将课堂学到的与实际生活相结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植物,按五、作业设计 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观察植物的叶、茎、花、果 3.以作文的形式,可提高学生的书等。 面表达能力。 板书: 叶子(第2段)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的特点(第3段) 形状: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第4段) 触 巴 弯曲 拉 紧贴 脚 (第3-5段)— 脚怎么爬 (细心观察) 小圆片 萎 脚的变化(第5段) 嫩红—灰色 合。 3.完成选做题。 (可能回答:因为有叶堂气氛。 3.发散思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受美。 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的特点 2.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感 1.发散学生思维,感受美,培养学八、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观察描写某种植物的常识性的精读课文。重难点是通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及特点。体会爬山虎的脚怎么爬及爬山虎的脚与叶子的关系。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语文教学刚要》的要求,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媒体课件为辅助的教学原则。 爬山虎虽然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但是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很少会去仔细观察,对爬山虎并不是和了解。并且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控能力差,课堂的掌控尤为重要,而且四年级学生更多关注的是直观的影响而非抽象的语言,所以我选择了用小动画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学生对于了解爬山虎脚的兴趣。并在讲授课文中穿插观看图片和九、教学反思 肢体动作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去理解文中的抽象语言。并且学生对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会非常的踊跃发言。 根据大纲中对于四年级学生的培养要求,我加强了默读和自读的练习,并且加入了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坚持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方式,寻找关键词句,总结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作者的用词准确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