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年级上册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外洞、孔隙、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 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设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两条线索有机交融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也是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 谈话导入 引出课题
让学生以旅游为话题,进行口语交流,说说自己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老师随机点评学生交流所见景物时采用的顺序。
这一环节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初步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突出本课学习重点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先用课件检查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回顾作者游览了好几处景点,那几处写的比较具体?学生交流(外洞、孔隙、内洞)写得比
较具体。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双龙洞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瑰丽。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课件引领,感悟文本:
策略一:导学思疑 掌握学法
问题探究一:
听课文录音,想想:洞口、外洞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描写洞口、外洞特点的词句读一读。结合交流,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洞口、外洞的特点了然于心。
(设计意图:“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以读促悟,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策略二: 自学思疑、运用学法
1、运用学习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2、品读句子,交流感受,质疑释疑,体会孔隙、内洞的特点和安排材料的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贴、挤压、稍微 (结合图片)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窄、矮、险。
教学内洞的特点时,让学生观看内洞的录像,感知内洞的黑、奇、大。
之后提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像。
(设计意图: 在抓重点段,借助课件,对学生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
策略三:深究质疑 领悟写法
我将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对本课的内容,表达方法以知识树的方式进行归纳梳理。
一、写作上语言优美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把双龙洞内的的奇异景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写作线索明确: 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全文脉络清楚,井然有序。
这一环节的设计 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掌握写作技巧,理解文章内涵。
策略四:模拟导游,巩固写法
1、跟随叶圣陶先生我们走进了双龙洞,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谁能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老师为你提供风景图。
请学生上台,老师引导,播放录像,导游解说,游客提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内化语言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悟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仿照写法,实际运用
仿照写法,将自己的游览经历写成一篇游记。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本环节通过拓展延伸,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 板书设计 精彩再现
好的板书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采用了图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向学生展示双龙洞各部分的特点,学生从图上就感知了内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及孔隙的窄,让人一目了然,真正为理解课文起到了辅助作用。
设计理念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从而达到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3、教学中学路分明,从“导——扶——放”上,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
以上就是我关于《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说课。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