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

有限空间作业方案1

来源:九壹网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1.1 施工图纸 1 1.2 施工组织设计 1 1.3 规范、规程及标准 2、工程概况 1 2.1 工程总体概况 1 2.2 有限空间作业概况 3、施工部署 2 3.1 人员准备 2 3.2 各人员职责 4 3、作业程序 4 4.1 作业申请 4 4.2 作业方案 4 5、作业要求 5 5.1 准备工作 5 5.2 施工安全要求 6

1

2

5.3 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6

六、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7

6.1 有限空间作业潜在安全隐患 7

6.2 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8

6.3 抢险救援 8

6.4恢复现场 9

1、编制依据

1.1 施工图纸

1.2 施工组织设计

1.3 规范、规程及标准 序 号 1 2 3 4 5 6 规 范、规 程 名 称 编 号 京安监发〔2009〕8 号 令第393号 京建施〔2009〕521号 GBZ159-2004 GB58-2006 《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北京市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GBZ2.1-2007 因素》 7 8 9

2.2 有限空间作业概况

本工程深基坑肥槽内的所有作业均属于有限空间作业,如肥槽清理、地下室外墙防水、地下室外墙保温、地下室消防水池及水池防水作业等。多数有限空间作业与高空作业同时存在,危险性大。

3、施工部署

3.1 人员准备

组长职责:(1)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副组长职责:(1)副组长是项目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项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2)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3)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4)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有毒作业分级》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 2、工程概况

GB/T12331-1990 GB/T186-2002 CECS266:2009 技术室职责: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负责对工程部现场责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工程室职责:(1)在安排有限空间施工作业前,认真阅读施工方案、如对施工方案有疑问必须立即向技术部反映、不得有误。(2)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用。(3)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签署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4)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安全室职责:(1)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2)应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并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3)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4)培训有记录,培训结束后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材料室职责:应根据工程部或者技术部提交的有关有限空间作业所需的设备、物资、个人防护用品计划及时购买和配备,要求供应单位提供符合GB∕186检测报告、材质证明、合格证及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并认真核对资料的真伪和有效期,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3.2 各人员职责

施工前,确认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其中作业负责人为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监护人为项目及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

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工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4、作业程序

4.1 作业申请

本工程所涉及的有限空间作业均必须按要求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具体的办理程序如下:

本班组根据施工安排向项目部安全副经理申请有限空间作业申请→项目部安全负责人核实后向业主提出有限空间作业申请→检验有限空间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安全员根据施工情况确认安全措施→项目部安全负责人检验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是否合格→填写《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

4.2 作业方案

施工队办理好《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还应遵循以下程序:

(1) 作业前安全室对作业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工作环境交底;

(3) 检查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4) 作业人员作业。

5、作业要求

5.1 准备工作

5.1.1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需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名称、作业单位、作业的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监护人、签发的日期及作业结束时间、作业内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限空间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的检验结果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防护和应急措施。

5.1.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1.3 应配备急救援装备: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基本装备。

5.1.4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对消防水池及水池密闭空间内防水等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

5.1.5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工作业。

5.1.6 检测指标应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值等。检测时应填写《特殊部位气体检测记录》。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对作业环境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5.1.7 有限空间作业入口处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5.1.8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至少有两人同行和工作。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5.2 施工安全要求

5.2.1 作业前,需对监护人和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有限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和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培训应有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签字确认。

5.2.3 当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可燃气体或爆炸性粉尘时,所有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器。

5.2.4 施工前及施工中严禁喝酒。施工现场严禁抽烟。

5.2.5 进场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应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2.6 有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照明灯照明,使用的手持电动设备应具有良好的防漏电设施的设备。

5.2.7 有限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应安排轮换作业和休息,每次的作业时间不易过长。严禁超时有限空间作业。

5.2.8 有限空间作业时,还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空作业等有关安全的规定。

5.3 安全作业技术要求

5.3.1 检测

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5.3.2 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5.3.3 通风

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5.3.4 防护设备

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5.3.5 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6、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

为提高抗御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防止一旦发生中毒或窒息现象,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维护社会稳定,迅速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减少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6.1 有限空间作业潜在安全隐患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

(1)中毒事故

(2)缺氧窒息事故

6.2 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6.2.1 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根据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

6.2.2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根据有限空间氧气含量及消耗量的不同,其后果有轻有重)。

6.3 抢险救援

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抢险人员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在发现受伤人员后,将其抬上担架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在转移过程中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在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将救出伤员转移至安全区后,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情况严重时将伤员转送医院救治。

6.4 恢复现场

抢救活动结束后,对出入口进行清理,保持抢救通道通畅。加强对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时检查作业人员身体情况,有禁忌症人员,禁止其进入现场作业。作业人员统一检查自己的防护设备及灭火器等物品,确保安全可靠。有关单位、部门应积极调查原因,统计事故损失,避免事故再次发生,尽快恢复生产。

附件:

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 编号 总包单位 主要危 害因素 作业内容 作业人员 检测项进入前 检测数据 检测结果 开工时间 序号 年 月 日 时 分 确认安全措施符合要求(签名) 目 氧含量 易燃易爆物质浓度 填报人 作业单位 设施名称 监护人 有毒有害气体 (粉尘)浓度 检测人 检测 时间 主要安全措施 作业人员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 连续监测的仪器和人员 监测仪器的准确可靠性 呼吸器、梯子、绳缆等抢救器具 通风排气情况 氧浓度有害、有毒气体浓度检测结果 照明设施 个人防护用品及防毒用具 通风设备 其他补充措施 监护人 项目负责人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工作结束确认人(作业负责人签名) 确认工作结束时间 年 月 日 时 注:该审批表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