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庙
刘延强
自古以来,和尚住庙,道士住观(觀),尼姑住庵。但在风光秀美的仲宫镇,却有一座小有名气的——将军庙(亦称“将王庙”)。这座庙座落在仲宫镇二仙村与土屋村的搭界处,是两个村庄的天然界牌。这座庙最特别之处在于;供奉的是位将军,不是和尚僧人。庙宇小巧却也香火旺盛。庙宇上方拱卫着三棵租壮的柏树,每棵树围都在三米以上。三株树冠互衬,在将军庙上方形成一个巨型伞盖。庙宇中塑有一位威严的武将,当地乡民都敬称将军爷。
庙宇虽小,却有悠远的传说。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河南信阳人刘次元,字子玉,高中武举人后,在家刻苦砺练,白天习武,晚上习文,间或揣摩医学古籍,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转眼迎来了三年的春闱(京城殿试),这天,子玉收拾利落,跪别父母。骑马提刀,腰中配剑,春风得意,进京赶考进士。
一路无事,刘次元白天赶路,欣赏着风光旖旎的春色,晚上住店,时时温习着各种武功秘籍。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向京城赶来。
这日晌午时刻,刘次元骑马路过土屋村与二仙村的一处丁字路口,正碰上一伙从大寨洼山上下来的三十多个匪徒,持刀仗剑,正在抢劫过路的客商与村民。客商舍财保命,村民胆小怕事,一群人唯唯诺诺,跪地求饶。任凭匪徒劫掠打骂。场面惨不忍睹。
刘次元催马上前,好言劝说匪徒放过一众人等。匪徒仗着人多势众,没把武举人放在眼里,污言秽语辱骂刘次元少管闲事。刘次元依然笑脸苦劝,众匪徒益发张狂,甚至刀威逼刘次元。刘次元立马火起,义愤填膺,催马舞刀,杀向众匪徒。三十个匪徒也不是白给的,堪称“悍匪”,个个是亡命徒。匪首见刘次元是武举人装扮,知道单打独斗准不是对手。他把三十个匪徒分成三拨,十人一伙,利用车轮战法,轮番上阵,围攻武举人。好个刘举人,大刀过处,银光一片, 上下翻飞的大刀封住战马周围,向众匪徒压去。匪徒们靠近不得刘次元,战马往来奔驰,寒光一片,立马有五个匪徒身首异处,跌落荒野。匪首又调整战法,施放冷箭,依然轮番围攻武举人,片刻不让刘次元休息。
刘次元愈战愈勇,使出平生所学,在一块宽阔的平地上,与众匪徒不停厮杀,转眼间杀到黎明时分。战马累到了,刘次元就徒步挥剑继续砍杀残匪。不间歇的独自一人奋战了三天三夜,杀死了二十几个匪徒,其余的抱头鼠窜。逃命去了。
刘次元经过三天鏖战,又累又渴,汗流浃背。持剑休息,胆小怕事的客商、村民,这时才从藏身处出来,扶着刘次元休息、擦拭伤口。
后来,刘次元感染风寒而殁。
残害一方的匪徒被消灭了,乡民安居乐业,商旅不绝。人们为了缅怀为民除害的英雄刘次元,在刘次元力战匪徒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庙,内塑刘次元金身像。附近乡民尊称将军爷。庙宇叫“将王庙”,庙西侧一块平地是刘次元孤身奋战群匪的地方,后人称为“孤战地”,乡民土语叫成了“谷渣地”,庙旁栽种三棵柏树,至今苍翠葱郁。
近几年,乡民踊跃捐款,重修将王庙,企盼刘举人的浩气长存人间。古庙苍柏在,永佑吾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