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综合训练人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一)塞翁失马
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入塞,丁壮者引弦⑤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
①塞上:长城一带。塞,边塞。②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③何遽(j
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④髀(bì):大腿骨。⑤引弦(xián):拿起武器。 [1]请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近塞上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善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无故亡而入胡: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与“虽与之俱学”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吊之 C.此独以跛之故 D.而疑邻人之父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____ 方:_____ 欲: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对老婆婆的态度是刚开始(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
1 / 7
3.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书戴嵩画牛》(节选)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
A.搐(chǔ)入两股 B.拊(fǔ)掌 C.曝(pù)书画 D.谬(miù)矣 [2]“处士笑而然之。”句中带点字词的解释是( ) A.然而 B.认为对的 C.一件接一件 D.既然这样 [3]你喜欢谁?请联系人物的言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③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见人持(______) (2)人云(______)
[2]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②止,钱③于郊衢④,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⑤,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弗:不。③钱:用酒食设宴送行。④郊衢:城市郊外的大道。⑤谢:认错,道歉。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遂辞归(______) 响遏行云(______) 求反(______)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青是位怎样的老师?薛谭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7
6. 小古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④ ,夏居山之阴⑤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 (xǐ)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以……为难④阳:山之南,水之北。⑤阴:山之北,水之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乃掘地:___________ ②不亦过乎: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老马之智可用也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乃放老马而随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途”。 [5]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王戎早慧
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王戎早慧(__________) 七岁尝与诸儿游(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濂嗜学
余①幼时即嗜②学。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手自⑤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录毕,走⑦送之,不敢
3 / 7
稍逾约⑧。以是⑨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
遍观群书。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注释)①余:我;宋濂自称。②嗜:喜爱。③致:买。④假:借。⑤手自:亲手。⑥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⑦走:快跑。⑧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⑨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余幼时即嗜学。________________ 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______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3]用“ ”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 [4]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 )。 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 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枫叶
父自山中归,拾红叶一片,以示①其子。子曰:“树叶皆②绿,至秋则黄。何③有红叶?”父曰:“此枫叶也。经霜则红。”子不信。明日父携④子,至山中,观红叶。但见红叶满林,鲜艳如染。子大喜。父曰:“事须亲见而始信之,凡⑤人皆然,不独汝也。
(注)①示:给……看。②皆:都。③何:为什么?④携:带着。⑤凡:所有。
[1]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随父亲在山中看到的红叶是什么样子的?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与“事须亲见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集思广益,多见多闻。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0. 文言文阅读。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②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 ②去:距离 ③顾:难道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 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___ ② 越明年_____________
4 / 7
[2]翻译句子: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 [4]读了这段短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2]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文阅读。
日攘①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②告之日:“是非③君子之道。”曰:“请损⑤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⑥已⑦。”如知其非义⑧,斯⑨这⑩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攘(rǎng):窃取,偷。②或:有人。③是非:这不是。是,这。④君子:此指品行端正的人。⑤损:减少。⑥然后:表示接着前一个动作(情况)之后。⑦已:停止。⑧非义:不符合道义。⑨斯:就。①速: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是非君子之道 是:_________ 道:_________ (2)以待来年然后已 已:_________ (3)斯速已矣 斯:__________ (4)何待来年 来年: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
5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言文阅读。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停车坐爱枫林晚 B.族诛连坐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视不理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B.齐人因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 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4. 仔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6 / 7
[3]下列句子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解释:杨生从井里被救了出来,行人牵着他的狗离开了,狗一次又一次地回头看他。)
B.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解释:这狗和我生活了很久,我不能把它给你。)
C.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解释:杨生养了一条狗,他非常喜爱它。) D.君若出我,当厚报。(解释:你如果救我出来,我一定重谢。)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的话回答)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休好射雉
孙休①好射雉②,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③!休曰:虽为小物,耿介④过人,朕所以好之。
(注释)①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后继位。②雉:野鸡。③耽:沉溺,贪恋。④耿介:正直有节操。 [1]解释下列语句划线词的意思。 ①孙休好射雉________ ②则晨去夕反________ ③此为小物________ ④何足甚耽________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从文中看,孙休是个________的人。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