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复习纲要
提示:必须在已经顺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梳理以下内容。(注意课文中的注解) (一)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生),别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
(二)重点字词注音:
缘溪行 便舍船 阡陌 俨然 垂髫 (借代) 怡然 屋舍 诣太守 刘子骥
(三)重点词语:
缘溪行: 鲜美: 欲穷其林:
俨然: 属: 阡陌: 交通: 悉: 咸: 要: 妻子: 无论: 延至其家: 不足: 为外人: 便扶向路: 说如此: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四)古今异义:
1妻子 2 无论
3、鲜美 4绝境 5交通
(五)重点词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六)写出与课文有关的五个成语: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世外桃源、鸡犬相闻、豁然开朗、
(七)文章理解:
1、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 ①活动 ②穿着 ③精神面貌(神态) 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平等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3、请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第三自然段,桃花源人与渔人都说了什么内容:
①桃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②桃源人向渔人说出他们来桃源的原因 ③桃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④桃源人嘱托渔人不要向外人提这里的情况。
《短文两篇》复习提纲
提示:必须在已经顺通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梳理以下内容。(注意课文中的注解)
《陋室铭》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不以权贵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品质。
文章结尾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再次衬托陋室不漏,并引孔子的话以反问作结,再次强调陋室不陋,与开头相照应。
《爱莲说》文章托物言志,从菊、牡丹、莲三者的品格上加以对比,表明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一)重点词语注音:
德馨 鸿儒 案牍 亵玩 淤 涟 濯 涤 谥号 蕃 逸 (二)重点词语解释:
名: 斯: 惟: 馨: 鸿: 儒: 鸿儒: 白丁:
调: 乱: 劳: 形: 案牍: 蕃: 独爱莲: 濯: 妖: 蔓: 枝: 益: 植: 宜乎众矣: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文章理解
1、点明《陋室铭》中全文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陋室铭》中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不陋:①环境清幽 ②交友之雅 ③生活恬静 ④不受世俗、官场干扰四个方面来写。 3、《爱莲说》重点写莲花,却三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作用)。
全文主体形象是莲花,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衬托莲花。写菊花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都是为了突出莲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正面形象。
(五)背诵要点: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陋室中主人生活环境清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陋室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莲花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莲花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6、莲的高雅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