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齐国其庶几乎(近似,差不多)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这件事) .C.举疾首蹙安页而相告曰(收紧) .D.一游一豫,为诸侯度(法度、标准) .【解析】 B项,诸,兼词,“之乎”。 【答案】 B
2.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齐王)曰:“可得闻与?”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解析】 A项,“闻”,使动用法;C项,第一、三个“乐”,名词用作动词;D项,“王”,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B.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C.盖《徴招》《角招》是也 D.畜君何尤
【解析】 A项,“害”通“曷”,何时,何日;C项,“招”通“韶”;D项,“畜”通“慉”,喜欢。
【答案】 B
4.对下列加点虚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则齐国其庶几乎 ..③王语暴以好乐④暴未有以对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②分别为代词和表揣测语气的副词,③④分别为介词“把”和连词“来”。 【答案】 C
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从兽无厌谓之荒 A.暴见于王 C.未之有也
B.何以能田猎也 D.畜君者,好君也
【解析】 A项,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
【答案】 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6~9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
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答案】 D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道:说,谈论 爱:吝啬
异:对……感到奇怪 隐:掩饰
【解析】 D项,隐:痛惜,哀怜。
衅钟将以.A.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堂上王坐于.B. 逢蒙学射于羿.不识有诸.C.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过堂下者有牵牛而.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A项,都是介词,用。B项,介词,在;介词,向。C项,兼词,“之乎”;各。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
【答案】 A
8.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孟子不会不知道他们的事迹,但孟子意在劝说齐宣王行仁义称“王”,而不是靠武力称“霸”,所以推说不知而转换了话题。
B.当齐宣王问“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时,孟子回答得简短肯定,不容置疑,这样就一下子激起了齐宣王探究的兴趣,为下面的进一步劝说打开了局面。
C.孟子引用齐宣王“以羊易牛”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齐宣王不忍杀生,有恻隐之心,而这正是“仁”的开端。但这个故事是孟子虚构的,所以他委婉地说“闻之胡龁曰”。
D.孟子在这里提出的“保民而王”,实质上就是他一贯提倡的“仁政”思想,后面孟子又用“不忍”的说法对此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解析】 C项,“这个故事是虚构的”错,是确有其事。 【答案】 C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然则废衅钟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然这样,那么不祭钟了吗?
(2)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臣早就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啊! 【参考译文】
齐宣王说:“齐桓公、晋文公春秋称霸的事迹,可以听您讲一讲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说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所以后世也没有流传。我
也不曾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讲,就讲讲‘王道’吧!”
齐宣王说:“道德要达到哪一步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以爱惜百姓来称王于天下,没有人可以阻挡。” 齐宣王说:“像寡人这样,可以通过爱惜百姓而称王于天下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曾听胡龁说过:大王坐在殿堂之上,有人牵着牛从殿前走过。大王见了就问道:‘牵着牛干什么?’牵牛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祭钟。’大王就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它哆嗦,就像无罪的人要被押送到刑场处决一样!’那人说:‘既然这样,那么不祭钟了吗?’大王又说:‘怎么可以不祭呢?用只羊代替吧!’不知道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凭这种善心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臣早就知道大王是于心不忍啊!”
齐宣王说:“是的,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不大,我也不至于吝啬一头牛吧?我就是不忍心看它哆嗦,就像无罪的人要被押送刑场处决一样,所以才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必奇怪,百姓以为你吝啬。用小的替换大的,他们哪能体会到您的想法呢?大王若是可怜它无罪却被送去屠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三、语言表达
10.(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
注
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
【注】 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1)材料的中心是一个“忧”字。尧、舜以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为忧,农夫以耕种的丰歉为忧。准确理解文言句意是解题的基础。第(2)题同样要理解文意。
【答案】 (1)①“忧”的内容不同,②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③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意思对即可。)
(2)①“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②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③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意思对即可。)
四、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3则,然后完成11~14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非:非难、责怪 .B.春省耕而补不足 .C.乐酒无厌谓之亡 .D.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答案】 C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 A.吾攻赵旦暮且下,而.
 必移兵先击之
天下,忧以天下乐以.B.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然后以.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C.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慝睊睊胥谗,民乃.D.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省:视察 厌:厌恶 适:到,前去
【解析】 C项,“厌”通“餍”,满足。
【解析】 A项,前句为顺承连词,可译为“就”;后句为假设连词,可译为“如果”。B项,前句为介词,表对象,可译为“与”;后句为提宾介词,可译为“把”。C项,前句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样的事”;后句为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D项,两句都是副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
【答案】 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孟子先承齐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借题发挥,提出了为王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中心论点。
B.文中的晏子借夏谚“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来肯定君主外出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
C.晏子在对话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需要,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文章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逼
真地再现了齐相晏子的机智灵活和雄辩才能。
D.文中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与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一致的。
【解析】 本文是论辩文,不是记叙文,C项,“记叙生动,形象鲜明”的说法牵强附会。 【答案】 C
14.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2)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作巡狩;所谓巡狩,就是巡视诸侯守卫的疆土。 (3)如果大王跟老百姓共同娱乐,就能称王统治天下了。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