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方路基施工技术、工艺
路基填筑为本工程的重点工程,在填筑路基时,要确保路基坚实稳定,路基填筑采用推土机粗平,再用机械精平,光轮压路机20T振动压路机碾压实.施工程序:测量放线→原地面处理→路堤填筑→路基压实→取样检试验→修边坡→砌护坡。
1、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 ↓↓ 原地面处理 →→ 运到指定点 ↓↓ 原土碾压 ↓↓ 取土点运来土石方→土石方分层填筑←大块解小 ↓↓ 碾 压 ↓ ↓ 检测密实度 达到设↓计密实度 工序验收
2、主要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进行现场踏勘,编制详细的回填方案并报送监理工程师,在施工方案得到书面同意后,即开始进行路基的施工。
1.2路基施工前,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杂填土、淤泥、树根、草皮、垃圾、积水及地面上影响施工的构筑物。
2)施工测量
2.1对设计单位或业主提供的导线、中线、水准点进行复测,横断面的检查与补测,并根据需要增设水准点。
2.2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加密,道线点用水泥混凝进行保
护,并保证在道路施工全过程相邻导线点间能相互通视,导线点必需与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
2.3全面检查恢复道路中心桩,将道路的主要控制点如交点、转点、圆曲线的主要要素点、两线路的交叉点等加以固定。如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并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
2.4测放好中线后,进行纵横断面的水平标高测量。以确定土路基的回填高度。
2.5根据路线中桩、横坡、路肩边线、路堤坡脚线等定出路基轮廓,每隔5m设置标志桩。
2.6施工过程注意保护好有关的测量点、桩志,并随时进行检查,如发现测量网点及其它测量点有变动或下沉,及时通知工程部进行检测,并报给监理检查和复核。
2.7测量资料整理:如实详细记录测量结果,每段测量完成后,测量记录本及成果资料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组负责人共同签字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认可。
3)原地面处理
3.1路基施工前,先进行场地清理,清除施工范围内的表土、杂填土、淤泥、树根、草皮、垃圾、积水及地面上影响施工的构筑物。
3.2当在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2的斜坡上填筑时,填土前要先把原地面挖成台阶状,台阶宽≥2米,向内倾斜4%。
4)路基土方填筑
4.1对已设好的标志桩进行挂线,使线顶的高度即为设计路床高。 4.2检查填土的质量,回填土尽量使用无膨胀性且经压实后具有较高强度的粘性土或砂土,以保证路堤的稳定性。填料粒径规定:路槽底下0~80cm深度范围内不得大于10cm,80cm深度以下不得大于15cm。
4.3在填筑前,对填料进行含水量等指标的试验,填筑时检查填料的含水量,使之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填筑高度小于80cm或不填不挖时,将原地清理后,表面翻松30cm深,然后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5%;填土高度大于80cm时,将原地表整平后压实,使基底以下30cm 范围的压实度不小于93%,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才开始填筑。
4.4填筑时采用水平分级分层卸料、摊铺,最大松铺层厚不超过30cm,最小松铺厚度不小于10cm。并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4.5填筑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先填低洼地段,后填一般路段,使路基保持一定的路拱和纵坡,横坡坡度为2%。
4.6填方路基边坡上部0~8.0米采用1:1.5,8.0米以下采用1:1.75,并在
8.0米处的平台设一宽度为2.0米的平台,当路基填方边坡高度小于12.0米时,取消8.0米的平台,采用1:1.5一坡到底。
4.7在同一路段上要用到不同性质的填料时,应注意:
a.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层填筑,不能混填,以免内部形成水囊或薄弱面,影响路堤的稳定。
b.尽量采用水稳性较好的土填筑。并将透水性好的土填下层,透水性较小的土填上层;如透水性小的水填下层时,层面要设4%的横坡以利排水。
c.填方相邻作业段交接处若非同时填筑,则先填地段按1:1坡度分层留好阶梯;若同时填筑,则采用分层相互覆盖法,使相邻土层相护交迭衔接,搭接的长度不少于2m。
⑨填土分层的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与压路机、土的种类和压实度要求有关,通过现场试压来确定。
5)土方的碾压
5.1碾压时,按先边缘,后中间的顺序进行。注意纵横向碾压的接头必须重叠。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40~50cm,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的1/2,前后相邻两区段的纵向接头处重叠1~1.5m。碾压时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并确保碾压均匀。
5.2开始碾压时,土体较疏松,强度低,先轻压,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加,再逐步提高压强。推运摊铺土料时,机械车辆均匀分布行驶在整个路堤宽度内,以便填土得到均匀预压。否则要采用轻型光轮压路机(8~12t)进行预压。正式碾压时,用振动压路机,第一遍静压,然后由弱到强。
5.3碾压时如土质的含水量小于或大于最佳含水量的要撒水或晾晒才能进行压实。压实时出现弹簧土的,要将弹簧土清挖掉,用砂砾石换填后再继续压实。
5.4路堤边缘压实不到的地方,仍处于松散状态,雨后容易坍塌,土方填筑时两侧多填宽40~50cm并压实,压实工作完成后再按设计宽度和坡度刷齐整平。
5.5填方路基压实度要求:路槽底面以下0~80c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5%;80cm以下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3%。
3、施工难点、重点及解决方案 3.1半填半挖、填挖交界处处理方案
对于半填半挖、填挖交界处的填方,填方高度H》2.0米,在半填半挖交界处采用聚乙烯土工格室,长12.5米,幅宽4.0米,其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格室高度为50mm,方格尺寸为40×40cm。土工格室用格室连接件连接,共设2层,当填方端长度大于6.0米时,顶层和底层土工格室嵌入挖方区长度不应小于1.5米,伸入填方区长度不应小于4.5米,当填方端长度小于6.0米时,
土工格室应布满填方区,前日有挖方区长度不小于填方区长度的3/5。填料采用天然砂性土,禁止各种机械在没有填筑的土工格室上通行作业。
3.2新旧路基交界处治方案:
新旧路基交界处采用聚乙烯土工格室,长12.5米,幅宽4.0米,抗拉强度》150Mpa,延伸率<15%,格室高度为50mm。土工格室用格连接件连接,共设3层,当填方长度大于8.0m时,顶层和底层土工格室嵌入方区长度不应小于2.0米,伸入填方区长度不应小于6.0米,当填方端长度小于8.0米时,土工格室应布满填方区,前日有挖方区长度不小于填方区长度的3/5。填料采用天然砂性土,禁止各种机械在没有填筑的土工格室上通行作业。
4、雨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1雨季施工优先安排受影响小的工程,并在施工前制订详细土方施工计划,○
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力争在非雨天多投入设备和人力,加大工作量。
2雨季施工时,缩小施工段长度,每层填土的分段长度尽量减小,摊铺后○
及时碾压密实,减少松土的暴露时间。
3施工中作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并保持排水沟的畅通。 ○
4下雨时,不得进行路基回填及压实作业。 ○
5压实后的路基经雨水淋湿,因有横坡将水排至原有排水系统,故雨水的○
影响深度一般不太深,清除表面浸水饱和的软土后即可进行上一层填筑。
6施工时,要回填一段、压实一段、封闭一段。 ○
三、路基工程竣工
路基工程竣工之后,要按照设计、规范要求检测路基弯沉,发现弯沉值
过大的路段,要进行翻修,并再次测定弯沉,直至符合要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