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杜仲化学成分现代研究

杜仲化学成分现代研究

来源:九壹网
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第5卷第9期 .113. 杜仲化学成分现代研究 Modem research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 胡伟 (枣庄职业学院,山东枣庄,277800) 中图分类号:17,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3)09—0113-04 【摘要】对杜仲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主要有木脂素类、苯丙素类、环烯醚萜类、黄酮类、多糖类、其它萜类等方面。 【关键词】杜仲;化学成分;综述 [Abstract]To review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Eucommia ulmoides oliv,including the lignans,the phenylpropanoid,the Iridoid, hte lfavonoids,the polysaccharide and other terpenoids. [Keywords]Eucommia ulmoides oliv;Chemical composition;Review doi:10.3969 ̄.issn.1674-7860.2013.09.063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 木脂素类化合物是杜仲化学成分中研究最多、结构最清 燥树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均将其列为药之上品, 晰、成分最明确的一类化合物,迄今为止,从杜仲中分离出的 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功效。有关杜仲化学成分、 木脂素类化合物已有27种、其中多数为苷类化合物(见表1)。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如下概述。 其中双环氧木脂素类有14种(1~14),单环氧木脂素类有4 1杜仲化学研究进展 种(18--21),倍半木脂素类有3种(15~17),新木脂素类有 5种(2226),环幕木脂素类有1种(17)。 1.1木脂素类及其苷类 表1杜仲中的木脂素及其苷类 ..114.. Clinical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 2013 Vo1.(5)No.9 1.2苯丙素类及其苷类 对苯丙素类的报道较少且主要集中绿原酸、香草酸等活性成分 的研究上。迄今为止,杜仲中发现的苯丙素类有13种(见表2)。 苯丙素类是形成木脂素的前体,在杜仲中广泛存在。目前, 表2杜仲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 1.3环烯醚萜类及其苷类 环烯醚萜是植物中的臭蚁二醛(iridodia1)转变而来的单 于葡萄糖成苷,4个环烯醚萜苷三聚物和四聚物为12.15,是 京尼平苷酸(geniposidicacid)中的羧基与另一分子中的羟甲 基成酯聚合而成【1 7l他 9]。Takahashi等 发现,日本干杜仲皮 的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环烯醚萜类较鲜皮中含量较少,原因 是树皮中含有环烯醚萜分解的胞内酶(intracellularenzymes),采 集的树皮(叶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自然干燥过程中胞内酶会 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环烯醚萜键。杜仲醇类无环烯醚萜键, 可看成是环烯醚萜开环后的产物。另外,环烯醚萜还可形成多 聚体。 到目前为止,从杜仲中分离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共15个 (见表3)。用乙醇、稀甲醇提取,提取物以醋酸乙酯脱脂、 正丁醇提取或水层经活性炭 】或大孔树脂柱[’】纯化,在经硅 使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发生分解。若在新鲜树皮干燥前使用沸 水或微波处理,使酶失活,则可有效防止分解过程的发生, 使皮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发现提示杜仲 生药传统采集方法中特殊的发汗处理会导致该部分成分酶 解。 胶和纤维粉层析法【 ,或用HPLC ̄。 法进~步分离纯化。 其中5个4一去甲环烯醚萜有4-8,3个环烯醚萜衍生物,环戊 烯类化合物(cyclopentenoid)【ll_ ’ ’ 。 为9.11,1位羟基多 表3杜仲中的环烯醚萜及其衍生物 CJCM中医l临床研究2013年第5卷第9期 其他单萜类化合物:6,6a- ̄-羟甲基。3,3a,4,6a-四氢.2H. 环戊 bJ并呋喃.2.酮,rehmaglutinC,1,4a,5,7a-四氢.7.羟甲 基环戊烯[el并吡喃.4_羧酸甲酯(1,4a,5,7a-tetrahydro.7. hydroxymethyl2cyclopentaCCJpyran-4-carboxylicmethylester)为首 次在杜仲中发现[22]。 1.4黄酮类及其苷类 杜仲黄酮类化合物富含于杜仲叶和雄花中,皮和果实中较 少。主要有山柰酚、山柰酚3-0.吡喃葡萄糖苷(astragalin)、 山柰酚3.O.芸香糖苷、山柰酚3.O.(6”.乙酰基).吡喃葡萄 糖、槲皮素、槲皮素3.0.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0.吡喃木糖 基.(1-2).吡喃葡萄糖苷、儿茶素.(7,8-b,c)--4a.(3,4. 二羟基苯基).2(3H).吡喃酮、儿茶素.(7,8-b,c).4 (3, 4.二羟基苯基).2 (3H.吡喃酮)、表儿茶素、儿茶素、芦丁[13]。 1.5多糖类 杜仲多糖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活性成分。组成明确的有 Gonda等【∞】从杜仲皮中分离出的酸性聚糖杜仲糖A(EucommanA) 和Tomoda等[24]分离出的杜仲糖B(EucommanB)。杜仲糖A分 子量约6×104。由 阿拉伯糖:D半乳糖:D一葡萄糖:L.鼠 李糖:半乳糖醛酸按摩尔比8:6:4:5:8组成。光谱数据表 明,杜仲糖B的结构主要为a.1,2-L.鼠李糖.a.1,4.D.半乳糖。 这两种多糖对网状内皮系统均有活化作用,可增强机体非特异 性免疫功能。赵晓明等【2 1用水提醇沉法也从杜仲叶中分得到了 灰白色多糖成分,该成分易溶于水,不易潮解,不溶于高浓度 的有机溶剂,不含淀粉、酚类、氨基酸及黄酮类成分,其糖基 组成和药理活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1.6微量元素及氨基酸 目前杜仲中己发现的对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6种,而在 杜仲皮、叶及枝中检出了其中的15种。杜仲所含微量元素有: 锌、锰、铜、铁、钙、磷、硼、铝、镍、镁、钴、钒、钛、钼、 铬、钾、钠、硒、砷、钡、镉、锗等。其中钙(2947mg/100g)、 镁(2215mg/100g)、钾(3001mg/100g)、磷(1744mg/100g)、 铁(360mg/100g)含量很高。臧友维等曾对杜仲皮和叶中的氨 基酸含量进行了分析,从中检出了谷氨酸、胱氨酸等17种游离 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精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最高。 1.7其它化学成分 酒石酸、生物碱、脂肪、及维B】、维C、维E、 谷甾醇 ( sitostero1)【 、胡萝卜苷(daucostero1)【 等物质。贵州省 中医研究所李东等从杜仲皮中分离出脂溶性成分正二十九烷 (Nonacosane)、正三十烷醇、白桦脂醇(Betalin)、白桦脂酸 (Betalicacid)、熊果酸(Ursolicacid)[13]等成分;续俊文等从 杜仲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吉尼波西狄克酸 (Geniposidicacid),孙燕荣等[13]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出正二 十八烷酸、二十四烷酸甘油酯。 1.8杜仲胶 杜仲的树皮、叶、种子中均含有丰富的杜仲胶。杜仲胶国 外又称古塔波胶,它是一种硬橡胶,耐腐蚀性强,绝缘性能极 佳,可塑性好,耐压强度高。杜仲各部位的含胶量分别为:成 熟叶片含3%~5%,成熟果实含10%~18%,干皮含6%~10%, 根皮含1%~12%。 .115. 2小结与讨论 本文主要从杜仲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木脂素类、环烯醚萜 类、苯丙素类、其它萜类、等方面进行综述,纠正了以往综述 中化学名称的混用、重用、分类混乱等。近来杜仲的活性成分 研究主要集中在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绿原酸等,对其他成 分研究匮乏。对于成分提取分离报道,多是桃叶珊瑚苷、松脂 素二葡萄苷、绿原酸等采用现在分析手段,如RP-I-IPLC,大 孔吸附树脂,HPLC.MS。其他成分鲜有报道。为了全面了解杜 仲的药理药性,应该在多做些其他成分的基础性研究。 参考文献: [1]J Rain 517,haile5一MfC:elino D1,et a1.High close estrogen in_hi-bets bone resorptionand stimulates bone formation in the ocariec-tomized mouse[J].Bone Miner.1993,8(4):435 [2]赵晖.杜仲叶药理作用研究抗疲劳及愈伤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0,4(22):21 1 [3]stJld,' ̄,胡忠,李英,等.杜仲皮中抗真菌蛋白的分离和特性研究[J].云南植 物研究,1994,16(4):385 [4]Oerama T The constituents of Eucommia ulmiodes ofiv.I.Isolation of(+) -Medioresinoldi-O 『.D l】c0pyran0s .ChernPharmBul1.1983,31(9):2993 [5]Deyama Ikawa Nishihe S part.isolation and g虹uctures of three new lignan glycosides.chem[1]pharm bul1.1985,33(9):3651 [6]Deyama Ikawa Kitagawa S et a1.partⅢ.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a new lignan glycoside.Chem Pharm Bul1.1986,34(2):523 [7]DeyamaTlkawaT kitagawa S et a1.partIVisolation ofa new sesquilignan glycoside nad iridoid.Chern Pharm Bul1.1986,34(12):4933 [8]Deyama Ikawa kitagawa S et a1.part V isolation of Dihy droxy de hydrodiconiferol alcohol isomers and phenolic compounds.Chem Pharm Bul1. 1987,35(5):1785 [9]Deyama T Ikawa kitagawa S et a1.part VI.isolation of a new sesquili gnan and noelignan glycoside.Chem Pharm Bul1.1987,35(5):1803 [10]Gewali L Hattori M Kitagawa S constituents of the stems of Eucommia ulmiodes oliv.shoyakugaku zasshi.1988,42(3):247 [11]Hattori Mche Q M,Gewali M et.al constituents ofthe stems ofEucommia ulmiodes oliv.shoyakugaku zasshi.1988,42(1):76 【12】李家实,阎玉凝.杜仲皮与叶化学成分初步分析[J】.中药通报,1986,11(8):4 [13]李东,王翰龙,陈家明,等.杜仲的化学成分[J】.植物学报,1986,28(5):528 (14】成军,白焱晶,赵玉英.杜仲叶苯丙素类成分的研究[J】_中国中药杂志,2002, 27(1):38 [15]Bianco A Iavarone C Trogolo C.structures of Eucommiol,a new cyclopentenoid-tetrol from Eucommia ulmiodes.Tetrahedrom.1974,30:41 17 [16]Bianco A Bonini CC Iavarone C,et a1.s仃ucnlres elucidation of eucommioside(2”一0-D- D—glucopyranosyl Eucommio1)from Eucommia ulmiodes.Phytochemistry.1982,21(1):201 [17]Yahara S,Kata K,Nakazawa et a1.new iridiod trimers and tetramers rfomEucommiaulmiodes.ChemPharmBul1.1990,38(1):267 [18]Yasuoshi Carcella Q et a1.Ulmoidosideas pharmaceuticals from Eucommiaulmiodes seeds.JP0381,226 [19]Yasuoshi K,Yoshihisa N,Motozumi et a1.glycosides rfom Eucommia .116一 Clinical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 2013 Vo1.(5)No.9 ulmiodes rompharmaceutifcal preparations.JP 0381,284 [24]Tomoda M,Gonda R,Shimizu N et a1.A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activating gly call from the bark of Eucommia ulmiodes.Phytochem.1990, [20]Bianco A,Amandodroriano B.Iridoids XXVI.Ulmoside(aucubigelmin一 1-isomal—toside),a new iridoid from Eucommia ulmiodes.Gazz Chim Ital, 1978.108:17 29(10):3091 [25]赵晓明,张鞍灵,张檀,等.杜仲叶多糖研究明.西北林学院学报,1999,14(4): 73 [21]Takahashi L Matsumoto N,Oshio H.The stability ofbioactive components in the ofE.ulmiodes.shoyakugaku Zasshi,1988,42(2):1l1 [26]续俊文,李东,赵平.杜仲的化学成分[J].植物学报,1989,31(2):132 [271孙燕荣,董俊兴,吴曙光.杜仲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4,27(5):341 [22]华会明,尹宏权,李宝强,等杜仲化学成分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3, 1(5/6):801 作者简介: 胡伟,枣庄职业学院医学系,讲师。 [23]Gonda R,Tomoda M,Shimizu N et a1.An acidic polysaccharide having activity on the reticoloandothedial system from the bark ofEucommia ulmiodes. Chem Pharm Bul1.1990,38(7):1966 编辑:李妍编号:EA-12121927(修回:2013.05.14) (上接l12页) 表2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情况 (%)】 抗菌药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3讨论 菌构成和耐药情况,及时发现细菌耐药性的变化特点,选取敏 感抗生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艺.重症监护室Icu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 (12):146・147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 敏感抗生素,控制患者感染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如果抗生素应用不当,或者滥用,不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 会导致菌群失调,导致耐药情况的发生I 。 本研究中,70例感染性患者,分离出150株病原菌,其中 [21 ̄lJ,w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细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l中国医药指 南,2012,10(8):74—75 革兰氏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对头孢 哌酮/舒巴坦耐药性较低;但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断接受气管 插管、机械通气,以及各种导管等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菌株, [31朱德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J.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1,21(2):389—390 尤其是多种耐药菌株。而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为100.0%, 所以,万古霉素作为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所致重症监护病 房感染的首选药物【4Jc [4]冯学仁.呼吸重症监护室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浙 江医学,2008,30(6):608-610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的细 编辑:李妍编号:EC一12110226(修回:2013—05.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