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2期 总第110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mal of Vajian Radio&TV University No.2,2015 General,No.1 10 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李晓菊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社区治理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社区建设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但 与此同时,社区治理过程存在的一些普遍性I*"-1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积极地探讨、思考完善社区 治理的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区治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15)02—0051—04 社区一般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 动社区的各项事业,更无法控制社区各项事业 发展;另一方面社区自治又难以实现,行政色 彩突出。各级行政权力对社区干预多,下达的 任务多。社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超职能、超权 限的责任。如计生调查、经济普查、社区治安、 社区卫生和疾病预防、社区消防安全、帮扶贫 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可看作地区 社会,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社会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实际上已经发展 成为城市化的最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在 加快城市化进程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进 困、疏导信访等等,管理的对象也越来越多, 如老龄人口、下岗人员、流动人口等,社区治 入新世纪后,城市社区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社区治理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已经得到社会 各界的广泛认可,在社区建设中逐渐占据重要 地位,但与此同时,社区治理过程存在的一些 普遍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积极地探 讨、思考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就具有较大的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等同于基层建设。社区居委会本该率先对社 区居民负责,现实中却是率先对负责。社 区治理等同于基层建设。目前这种管理造 成了社区的社会职能不是强化而是弱化,社区 居委会工作难以开展,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 求,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 (二)社区治理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费不足 、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不清、社区自治难以实现 目前社区承担着许多本应由和企业承 担的职能,但是社区工作所需要的配套设施却 跟不上社区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表现在社 随着我国城市改革进程的发展,过去 很多由和企业承担的部分职能都转移到城 市社区中。而社区作为居民自治委员会,一方 面非国家一级行政组织,没有权力来指导和推 收稿日期:2015—0l一30 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不足。有的社区居委会甚 至没有办公用房,两项相加约占全国社区居委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闽江学院社科项目(专项)(编号:YTZ14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晓菊,女,福建邵武人,闽江学院思政部教授。 ・5l・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总第110期) 会的10%以上。社区要组织开展公益性活动没 有场所,没有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其次,办 公设施如电脑、电话等设施配套也跟不上社区 管理工作的需要。当今社会居民信息化交流手 段越来越普及,城市社区高楼林立,原来必须 由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走家串户通知、联系的 事情,现在可以用电脑、电话联系和沟通,但 是,现在许多居委会并没有配备上相应的办公 设施,造成工作效率很低,基础设施匮乏已经 成为制约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瓶颈。再则,经费 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社区管理的资金主要 来自业主、部门和一些社会捐助。其中业 主交纳的物业管理费主要由物业公司收走,居 委会的经费只能来自划拨和少量的社会捐 助。而这部分经费显然无法满足社区各项管理、 服务工作的需要。 (三)社区治理中人才缺乏 社区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专 业化、综合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社区管理不 仅要有一支数量稳定的工作队伍,而且还要求 社区管理工作者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 必须具备社区管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综合素 质。但是现实情况是社区工作事情多而杂,工 作人员数量偏少,而且现有工作人员普遍学历 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据调查,现在很多社区 的工作人员女性偏多,且大多四十岁以上,大 多没有接受过社区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一些 有条件的社区也有吸纳大学毕业生进入社区工 作,但是,由于薪金偏低,条件不好,人才流 失很快。社区管理的这种人才状况,显然严重 影响和制约了社区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服务质量 的提高,与我国飞速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 环境极不相适应。 (四1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与参与意识薄弱 社区是社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居委 会和社区居民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 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然而,一方面,由于我 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由管理单位、单位管 理社会成员的及观念,影响了我国居民对 ・52・ 2015年4月25日 所居住社区的参与,社区意识不强,缺乏认同 感和归属感。很多社区居民只是把社区居委会 当作一个自己居住场所附件的一个工作场所, 只有在生活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社区帮忙时才 会想到社区的存在,而平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却漠不关心,高高挂起。另一方面,社区所提 供的居民参与渠道和机制也不是十分健全,因 此,很多情况下,社区居民对自己的社区环境、 社区治安以及其他社区公共事务的处理有参与 的愿望,但苦于没有参与的渠道和机制。与此 同时,社区及社区管理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 有的社区居民并不十分了解社区管理的工作, 在多数情况下,居民只是参与社区具体事务的 运作,尤其是社区内的一些临时性的文化娱乐 活动,而对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就基本不 参与,这些都制约着社区治理的发展。 (五)社区治理的法制、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政治改 革的关键时期,国家已经制定了“依法治国” 作为改革发展的目标,城市社区治理也必须遵 循国家的法律法规,社区治理的各项事务也应 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 城市规划法、土地法、房地产法等一系列法律 法规,但是涉及到城市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却 不是十分健全,特别是操作急需的法律法规缺 失或不完善,具体管理执行中的工作人员找不 到法律依据,过多地依赖于行政命令和群众运 动等行政手段,执法主体多元化造成执法机构 过多,如派出所、交警、巡警、工商、税务、 物价、卫生监督、规划、市政、路政、园林、 环保等,执法过程中存在着非常突出的职责重 复交叉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 果。 二、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加快改革,实现社区自治 当前世界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是逐渐 从以行政管理为主,过渡到以社区自治为主。 根据我国的国情特点,以社区自治、自我管理 为主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思路。从20世纪 2015年第2期 李晓菊:社区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5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治理 方面发挥了协助工作、履行公共责任的重 要作用,也承担了很多繁杂的行政化工作。当 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城市社区 治理也必须由主导过渡到社区自治,并且 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分清政 府与社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此保证行 服务费约占30%左右,以此保证社区治理的正 常运作。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经费 保障机制,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 建设规划,保证资金的投入,形成社区配套基 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完善社区建设的 工作机制建设;另一方面,要给予社区吸纳社 会捐助的和权力,鼓励社区积极地筹措社 政与社区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 为此,首先,必须思想、更新观念, 培养社区治理的服务理念。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很多 部门领导人以及管理人员仍然被旧的思想观念 所束缚,习惯于沿用旧的行政命令手段进行社 区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的部门领导以及社 区居委会干部和办事人员更新观念,加强社区 治理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学习现代社区管理理 念和方法,思想、转变观念,确立良好的 服务理念。其次,要推进社区职能转变。当前 我国社区治理职能行政色彩严重,因此,社区 治理创新必须去行政化,回归社区自治。从而 必须推进社区职能转变,必须以职能转变 为前提,要严格和规定具体治理职能的责 任主体,打破上级行政部门一层一层把任务压 给下级的现象,改变“上面千条面,下面一根 针”的局面。同时,社区本身也要明确自身的 职能范围,明确规范哪些职能是由社区承担, 哪些职能不需要社区承担。再则,城市社区体 制的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党是我 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街道党组织应在社区 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社区建设方面的 投入有所增加,但是与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相 比还远远不相适应,而当前很多社区受到行政 机制的影响也无法培养和吸纳社会资金的参与。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社区治理的一些先进 的做法,比如,美国社区建设的发展资金就是 由三部分组成,即投入约占60%左右;社 会捐助,约占10%左右(企业和个人捐赠);有偿 会资金,以此建立和完善投入和社会捐助 相结合的社区治理经费的保障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社区团队 社区治理水平如何,直接取决于社区工作 者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关键就 是要提高社区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首先,要求 我们要加强社区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培育,重视 和加强对社区管理干部的政治、业务培训,改 善社区管理人员的结构,培养和造就一批知识 化、专业化、年轻化、素质高的人才,提高在 岗从事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 平,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可以通 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择 优选聘社区管理人员,把具备良好政治素质、 服务理念、热心居委会工作的人充实到社区管 理队伍中,优化队伍结构;高等院校的相关专 业也要开设社区管理方面的课程,积极培养具 备社区管理知识的人才。其次,要改善社区工 作者的待遇。要建立社区工作者的培养机制, 要留得住人,提高工资等各项待遇,提供给社 区工作者特别是年轻的社区工作者施展才华的 空间,营造平等、和谐的工作氛围,以保证社 区工作的运作。再则,要努力建立一支社区志 愿者服务队伍,鼓励那些热心公益的社区居民 积极加入到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参与社区 服务。 (四)培育社区参与意识,完善参与渠道 社区居民充分地参与社区治理,是保证社 区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运行的基本途径。为此, 首先,要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可以通过 教育以及培训机构加强居民参与的教育,培养 居民参与的素质和能力,养成社区居民参与社 ・53‘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总第1 10期) 2015年4月25日 区治理的习惯和兴趣。同时媒体也要加大宣传 力度,为社区居民的参与活动提供支持, 治理得到有序的展开,使社区建设得到持续、 健康的发展。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社区治理的 法制法规体系,要在法律上确立社区组织 的主体地位,明确社区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自治性质,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居 民自治组织。其次,要理顺社区组织和各种相 并且营造良好的环境,以此促使社区居民参与 到社区治理的活动中。其次,要完善社区居民 参与的途径和机制。应该拓展社区居民参与的 渠道和形式,增强参与的相关内容,加强和完 善社区居委会的选举、日常议事和决策的参与 制度。从而使社区居民能够与社区组织保持顺 畅、沟通和互动,并且以此实现社区居民的 关组织的关系。在法律上规定城市社区组织与 社区居民的权利义务,明确社区组织和其他相 关组织的职责和权限,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社 区组织和有关组织依照法律规定各司其职,防 止交叉管理和互相扯皮的现象,从而提高社区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进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实现社区治理的民主化。 (五)完善法制法规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效果 治理的成本,提高效率,以共同促进社区的繁 荣、稳定和发展。再则,要提高社区管理人员 和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他们的法律素养将直 接影响到法律法规实施的功效。 社区治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这是社区治 理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健全社区的法制法规体 系,对社区的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才能使社区 参考文献: 【l】覃安基.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1.城市问题,2012,(5):77—80. 【2】王欢.社区管理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 ̄i-[J1.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2):14—17. 【3】孔祥参.社区. ̄-rz中的法律缺失及完善【J].沈阳干部学刊,2Ol1,(2):35—37. 【4]雷连明.多元管理:我国社区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6—138. 【5】肖永凤.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转型思考[J1.法制博览,2012,(9):293. 【6]张南.公民参与社区管理的i*"-1题与策略[J】.贵1'9党校学报,2o13,(4):38-41. 【7】吕耀怀,高志秀.我国社区管理中的主要f*-I题解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8]谢婷婷.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J】.理论月刊,2005,(8):73—75. [责任编辑:姚青群】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