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二单元复习知识要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二单元复习知识要点

来源:九壹网


黄河颂 新诗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lán

屏píng障

哺bǔ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魂/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注释 ① 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1.修辞:呼告(啊,朋友!)、反复(啊!黄河!)、比喻(摇篮、巨人、臂膀)

2.“望”字统领全诗

老山界

1. 字词

惊惶(huáng) :惊慌,恐惧。

苛(kē)捐杂税:指当时反动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缴(jiǎo):①交纳,交付,缴公粮。②迫使交出:缴了敌人的械。

攀谈:本文是找些话题与他人交谈的意思。

酣(hān)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蜷(quán) :弯曲。

呜咽(yè) :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2. 内容结构

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半内所发生的事情。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 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 一开头就点出“ 30 里高”,表明老山界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第二部分 (第 2-32 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这是课文的主体,按时间顺序和地点的变化又可以分为四层。

第 1 层(第 2 一 ll 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帮助。

第 2 层(第 12-22 段),从天黑以后写到黎明之前,从山脚下写到半山腰,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

第 3 层(第 23-30 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从雷公岩写到老山界山顶,

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 4 层(第 31-32 段),在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写到山下,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 (第 33 段),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重要问题探究:

1、①像春蚕在咀嚼桑叶,②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③像山泉在呜咽,④像波涛在澎湃。①与③调一个位置为什么不好?

【答案】①与③调一个位置不好。四个“像”其实可分为两组,1、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较2、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受。如果①与③对调,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受。 2、“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答案】用一种赞赏的口吻,表达了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反映了红军在艰难征程中昂扬奋发的精神境界。 3.“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答案】“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跳,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

4、“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

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2分) 【答案】“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第9课 土地的誓言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chì痛

嗥háo鸣

谰澜斓lán语

镐gǎo头

污秽huì

默契qì锲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标直:笔直。

(3)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4)亘gèn古:远古。

(5)污秽:肮脏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

注释①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

◇字词积累:P59 注释②,P60注释②—⑤

1. 呼告: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你必须站立!(P61)

2. 修辞:排比、反复

3. 贬词褒用: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P59)“泛滥”表达激愤狂放的心情不可遏抑。

4.人称变换:由第一段的“她”变成第二段的“你”,表达情感的变化;将“土地”比作“母亲”,更加亲切。

第10课 木兰诗 乐府民歌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zhù

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

溅jiān溅

啾jiū啾

柝t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当:对着。

(2)唯闻女叹息 唯:只。

(3)愿为市鞍马 市:买,动词。

(4)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 著:穿。

(7)双兔傍地走 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只。

(9)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 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木兰还乡”一段。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

◇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

◇翻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五、重要问题句

1. 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案】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答案】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

默写: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

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含相似诗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