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
36. 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 A.肾阴亏损 B.胃热炽盛 C.肺热津伤 D.阴虚燥热 E.阴阳两虚 【答案】D
【解析】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选D。
37. “消渴”上消临床表现突出的症状( )。 A.消谷善饥 B.烦躁不安 C.身体消瘦 D.烦渴引饮 E.尿频量多 【答案】D
【解析】消渴上消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38. 传统三消辨证理论认为,消渴为病何脏是关键?( ) A.心、肾 B.脾、肾 C.肺、胃、肾 D.肝 E.脾 【答案】C
【解析】三消辨证理论认为上消在肺,中消在胃,下消在肾,故消渴为病,肺、胃、肾三脏是关键。
39. 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治则宜用( )。 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B.养阴润肺,生津止渴 C.清胃泻火,养阴保津 D.滋阴固肾,生津止渴 E.滋养胃阴,生津止渴 【答案】A
【解析】此为消渴上消证,证因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故治当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考试宝典下载 考试宝典视频课程。
40. 内伤发热实证的病机为( )。 A.气、血、水郁结,壅遏化热 B.正邪相争 C.卫外不固 D.阴阳失衡
E.邪入腠理、驱邪外出 【答案】A
【解析】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
41. 内伤发热虚证哪一型可以适当配伍清退虚热药?( )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阳虚 E.阴阳两虚 【答案】C
【解析】内伤发热之阴虚发热者可以适当配伍退虚热药。
42. 血虚发热治疗最佳方药为( )。 A.四物汤 B.当归补血汤 C.归脾汤 D.参苓白术散 E.四逆汤 【答案】C
【解析】血虚发热责之于血虚失养,治当益气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
43. 午后热甚属于哪一型内伤发热?( ) A.血瘀发热 B.气郁发热 C.湿郁发热 D.气虚发热 E.血虚发热 【答案】C
【解析】痰湿郁热证的发热特点为低热,午后热甚,心内烦热。故选C。
44. 气郁发热的最佳治疗方药为( )。 A.柴胡疏肝散 B.一贯煎 C.小柴胡汤 D.逍遥散 E.丹栀逍遥散 【答案】E
【解析】气郁发热证因气郁日久,化火生热,治当疏肝理气,解郁泻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45. 内伤发热的常见病因,以下哪项不对?( ) A.气血阴阳不足 B.五脏六腑亏虚 C.瘀血 D.气郁 E.痰郁 【答案】B
【解析】内伤发热的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两类。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故内伤发热病机总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所导致。B选项五脏六腑亏虚为虚劳的病因病机。
二、A3/A4型题
[共用题干]
证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目眩,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1. 此属何证?( ) A.心火亢盛型尿血证 B.阴虚火旺型尿血证 C.膀胱积热型尿血证 D.血淋 E.以上均不是 【答案】B
【解析】此为尿血之阴虚火旺证。
2. 本病例最合适的治疗是( )。 A.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B.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C.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D.补脾摄血
E.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答案】C
【解析】本病责之于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治当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3. 本病例最恰当的代表方是( )。 A.知柏地黄丸 B.养阴清肺汤 C.龙胆泻肝汤 D.左金丸 E.柏叶汤 【答案】A
【解析】本病治当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本方滋阴降火腰膝酸软,适用于肾虚火旺的尿血,骨蒸潮热,盗汗梦遗。方中地黄、淮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旱莲草、大蓟、小蓟,藕节、蒲黄凉血止血。
[共用题干]
王某,女性,45岁。主因口渴多饮3月余来诊。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舌红,苔薄黄,脉洪数。中医诊断为消渴病。
1. 该病例中医辨证为( )。 A.胃热津伤 B.肺热津伤 C.肺胃热盛,伤津 D.肺胃热盛,伤津耗气 E.肺肾阴虚,热盛伤津 【答案】B
【解析】此为消渴上消之肺热津伤证,证乃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所致。
2. 该病例中医治法应为( )。 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B.清胃泻火,生津止渴 C.滋养肺肾,泻热生津 D.清泻肺胃,益气生津 E.清泻肺胃,生津止渴 【答案】A
【解析】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故治当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3. 该类型消渴中医主方为( )。 A.白虎加人参汤 B.消渴方 C.玉泉丸 D.玉液汤 E.二冬汤 【答案】B
【解析】治疗当选用消渴方加减。本方清热降火,生津止渴,适用于消渴肺热津伤之证。方中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生津清热,养阴增液;黄连、黄芩、知母清热降火。
4. 该类型消渴,肺胃热炽,耗损气阴者,可选方( )。 A.白虎加人参汤 B.消渴方 C.玉泉丸 D.二冬汤 E.玉液汤 【答案】A
【解析】消渴,肺胃热炽,耗损气阴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
5. 该类型消渴,肺肾气阴两虚症状突出者,可选方( )。 A.白虎加人参汤 B.消渴方 C.二冬汤 D.玉女煎 E.增液汤 【答案】C
【解析】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可选用玉泉丸或二冬汤,前者重在益气,后者重在清热,二者皆可生津止渴。
[共用题干]
李某,男,45岁。患淋证已半年,反复发作不愈,现淋出如脂,微有涩痛,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1. 本病应诊断为下列何种病证?( ) A.气淋实证 B.气淋虚证 C.膏淋实证 D.膏淋虚证 E.湿热下注型尿浊 【答案】D
【解析】此为膏淋虚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小便混浊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状凝块物,或混有血液、血块。消瘦,腰膝酸软,口干,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2. 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 )。 A.沉香散
B.膏淋汤 C.补中益气汤 D.程氏萆薢分清饮 E.无比山药丸 【答案】B
【解析】膏淋虚证,治宜补益脾肾,利湿去浊,方选膏淋汤加减。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0岁,急性发病,发病半日,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腰部绞痛,大便秘结,曾发作2次,排尿突然中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紧数。
1. 此患者应诊断为( )。 A.腰痛 B.石淋 C.腹痛 D.气淋 E.热淋 【答案】B
【解析】此患者的表现符合石淋的特征。故选B。
2. 立法应为( )。 A.利气疏导 B.清热利湿 C.泄热通腑
D.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E.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答案】D
【解析】石淋的治疗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共用题干]
患者,男,65岁,排尿不畅3年,加重1月,小便点滴而出,小腹胀痛,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1. 应诊为( )。 A.淋证 B.腰痛 C.癃闭 D.关格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癃闭是指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又以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
2. 辨证为( )。 A.中气不足
B.肺脾气虚,水道不利 C.尿路阻塞 D.肾阳衰惫
E.清气不升,浊阻不降 【答案】D
【解析】此为癃闭之肾阳衰惫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白光白,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弱。
3. 方应选用( )。 A.济生肾气丸
B.千金温脾汤合吴茱萸汤
C.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D.香茸丸合知柏地黄丸 E.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 【答案】A
【解析】癃闭虚证中的肾阳衰惫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畏寒怕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主方为济生肾气丸。
[共用题干]
证见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1. 本病为黄疸的何种证型?( ) A.湿热兼表 B.湿重于热 C.热重于湿 D.胆腑郁热 E.疫毒发黄 【答案】C
【解析】此为阳黄之热重于湿证。黄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大便秘结,舌苔黄腻均是里热炽盛,耗伤津液的表现。
2. 本病例最合适的治疗是( )。 A.清热化湿,佐以解表 B.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C.除湿化浊,泄热除黄 D.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E.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答案】B
【解析】黄疸湿重于热证是由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而致,故治当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3. 选择最恰当的代表方是( )。 A.茵陈五苓散 B.甘露消毒丹 C.茵陈蒿汤 D.犀角散 E.大柴胡汤 【答案】C
【解析】茵陈蒿汤加减有清热通腑,利湿退黄的作用,是治疗湿热黄疸的主方。方中茵陈蒿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清热泻下;茯苓、滑石,车前草利湿清热,使邪从小便而去。
[共用题干]
姜某,男,29岁。平素身体健康,3天前出现纳食不佳,厌食油腻,神疲乏力,发热口渴,随后身目俱黄,大便秘结,小便短少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1. 此时最佳治疗的方剂是( )。 A.茵陈蒿汤 B.茵陈五苓散 C.茵陈术附汤 D.甘露消毒汤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此为黄疸热重于湿证,责之于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治当清热通腑,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2. 若该患者既往有胆结石病史,突然右胁疼痛,牵引肩背、身目黄染,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治疗当用( )。 A.小柴胡汤 B.大柴胡汤 C.柴芩清胆汤 D.黄连温胆汤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此为黄疸之胆腑郁热证,乃由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而致,治当疏肝泄热,利胆退黄,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3. 若因虫体阻滞胆道,突发身目黄染,胁痛时发时止,痛而有钻顶感,治疗当用( )。 A.柴胡疏肝散 B.龙胆泻肝汤 C.大柴胡汤 D.小柴胡汤 E.乌梅丸 【答案】E
【解析】此为胆道蛔虫病,因蛔虫阻滞胆道,肝失疏泄,胆汁泛溢而致,治当用乌梅丸
加山栀子、茵陈以安蛔止痛,利胆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