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曹冲称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曹冲称象》

来源:九壹网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口语训练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二、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二)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三)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四)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探究新知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们是怎样说的呢?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2.师引导: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学着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3.师: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师: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师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四、归纳总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当堂练习

选字填空

在 再 象 相 像

①这件事过几天( )说吧!

②河边来了一头大( )。

③你不要( )他一样贪(tān)玩。

④你现( )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吧?

⑤朋友之间应该互( )帮忙(bāng máng)。板书设计:

称 象

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