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捕 惩 妩/情不自禁 获/花圃罚/得逞媚/抚摸 寒噤........B.炽/攒/长吁热/炙热 剽悍/缥渺 积攒动 呼吁短叹 ........C.教诲/后悔 真谛/花蒂 粗犷/旷/玲珑剔达 警惕透 ........D.联袂/诀/淡泊 差别 洒水/哂笑 湖泊别/差强人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镇 拉家常 一如既往 人才倍出 B.凑合 大拇指 平心而论 仗义执言 C.追溯 通辑犯 坚如磬石 推心置腹 D.针贬 老古董 真知卓见 鼎力相助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持续快速增长,这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B.农历三月三,阳光明媚,旗幡招展,轩辕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隆重举行,盛况空前。 C.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很容易使孩子滋生骄纵、任性、自私等缺点。
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评卷人 得分 二、情景默写
4.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李白在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
第 1 页
(4)王维《使至塞上》中与首句“单车”相呼应,将万里行程用寥寥数语轻轻带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莺歌燕舞的画面。 评卷人 得分 三、名著阅读
5.名著阅读。
同学们,《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你应该读过吧,你能根据所给的语段写出所描写的人物吗?
(1)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___)
(2)我叫他老徐,因为苏区人人都是这样叫他——教书先生老徐。他步履矫健,双目炯炯,他的一双健腿在长征途中曾经帮他渡过大河,爬过高山。(___)
(3)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被敌军俘获了,他又去打仗夺马,结果真的夺了回来。(___)
(4)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中绝大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___)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读《三字经》 《弟子规》,正衣冠,朱砂启智,行鞠躬礼-—这就是汉中蒙正学堂举办的开蒙仪式。近日,陕西汉中市汉台区几名家长集资百万元开办“私塾”,主要教授孩子国学以及现行的语文、数学,茶艺、曲艺等内容。学堂内20多名全日制学生大多是投资家长的孩子和教师子女。
材料二: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少儿都在诵读《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亲近
第 2 页
经典,可以净化心灵,涵养大气。这些书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文化经典,其中有不少内容在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上联,请根据你所学的对联知识,拟写出下联。 上联:诵读《三字经》,懂为人处世规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你和同学就“现代孩子应不应该接受旧时私塾式的教育”这一话题展开辩论。甲方的观点:现代孩子应该接受旧时私塾式的教育。你是乙方,请写出你方的观点,并陈述一条支持你方观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①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②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③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④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第 3 页
⑤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⑥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⑦“用心。”
⑧“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⑨“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7.本文写了奶奶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8.“鞋”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第⑥段“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一词有何作用?
10.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第 4 页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你是勇敢的孩子,”小女孩接过小熊,说: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第 5 页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 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11.选文中的“他”一个什么样的人? 12.第1段划线部分的句子有何作用?
13.第⑶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作者交代这两段有何用意?
14.分析选文第⑾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15.分析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评卷人 得分 六、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期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第 6 页
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翳:遮盖,这里是指云。 1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有时朝发白帝 ..C.属予作文以记之/常有高猿尝啸,属引凄 ..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17.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8.语段(甲)中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用原文回答)
19.语段(甲)和语段(乙)都写到山,两语段写的山各有什么特点? 评卷人 得分 七、诗歌鉴赏
20.古诗鉴赏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合理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一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21.作文:
(1)以《榜样》为题作文。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第 7 页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情,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第 8 页
参
1.A 【解析】 【详解】
A. 捕bǔ获/花圃pǔ、惩chéng罚/得逞chěng、妩wǔ媚/抚fǔ摸、寒噤jìn/情不自禁jīn。 B. 炽chìn动、呼吁yù/长吁xū短叹。 热/炙zhì热、剽piāo悍/缥piāo渺、积攒zǎn/攒cuáC. 教诲huì/后悔huǐ、真谛dì/花蒂dìng达、警惕tì/玲珑剔tī透。 、粗犷guǎng/旷kuàD. 联袂mèi/诀jué别、洒水sǎ/哂shěn笑、湖泊pō/淡泊bó、差别chā/差chā强人意。 2.B 【解析】 【详解】
A.人才辈出。B.正确。C.通缉犯、坚如磐石。D.针砭、真知灼见。 3.B 【解析】 【详解】
A.“水平和意识在不断提高”搭配不当,B.没有语病。C.搭配不当,应是“专利意识明显增强”。应是“养成……等缺点”。D. 不合逻辑,应该是“他们体味着人间的冷暖”。
4. 江入大荒流 (4)(1)牧人驱犊返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山随平野尽,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5)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详解】
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本题注意“驱”“荒”“蓬”“啄”的正确书写。
5.(1)周恩来 (2)徐特立 (3)贺龙 (4)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识记人物时可抓住其特征。根据“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可以确定这是周恩来;根据“叫他——教书先生老徐”“ 步履矫健,双目炯炯”可知这是徐特立;根据“大个子”“ 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可知此人是贺龙;根据
第 9 页
“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分析这是。
6.(1)汉中几名家长集资百万办“私塾”。 (2)示例:学习《三国志》,知兴亡历史变迁 (3)观点:现代孩子不应该接受旧时私塾式的教育。 理由示例:私塾式的教育,学的知识较为单一,一般只学习四书五经之类;私塾教育一般是一个老师只教几个学生,学生与同龄孩子的接触面很窄,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培养、交际能力的锻炼。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感知材料大意,在此基础上,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用“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来概括,语言要简洁。细读材料一,可知“陕西汉中市汉台区7明家长集资百万开办‘私塾’”是材料的主要内容,据此加以整理,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及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上联写出了读”和“懂为人处世规范”两部分,《三字经》的意义,包含“诵读《三字经》据此拟写下联即可,如:学习《三国志》,知兴亡历史变迁。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辩论词的能力。拟写辩论词,要紧扣论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议论,要求思路明晰、逻辑严密、材料典型、论证有力。解答此题,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针对甲方的观点,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并联系实际生活,陈述理由,理由充分,言之有理即可。如:我方观点是“现代孩子不应该接受旧时私塾式的教育”。可从“私塾式教学的知识较为单一”“学生与同龄孩子的接触面窄”等方面阐述理由。
7. (1)奶奶克服失明的障碍切菜做饭。(2)奶奶吃饭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饭给小驴。 (3)奶奶深夜不睡,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小驴做棉鞋。
8. (1)“鞋”是小说的线索,文章用他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2)小驴穿着破旧的鞋在雪地里找药的情节,突出了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感情。 9. “颤抖”这个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奶奶对小驴没有新鞋穿的痛心,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人间真情。
10. 示例:用“长在心上的眼睛”好。因为“心上”一词集中、具体地表现了奶奶的爱,形象生动,深化主题;而“奶奶的眼睛”则较为平淡,既不形象,也没有文采。
第 10 页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找到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在此基础上,抓住人物的主要活动,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格式来概括,语言一定要简洁。根据奶奶“做饭切菜”时、“吃饭”时、“晚上”这三个时间段的活动,可以将本文的主要事件概括为:奶奶克服失明的障碍切菜做饭;奶奶吃饭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饭给小驴;奶奶深夜不睡,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小驴做棉鞋。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作用的能力。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与题目和文章主题的关系,文章的线索,具体语言环境,文章中人物①“鞋”是线索;②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结合文章分析,表现奶奶对小驴的爱。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对小驴冒大雪去摘治失眠的草药而感动,并对小驴没有新鞋穿双脚被冻伤而感到心疼和自责,表达了祖孙二人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用“长在心上的眼睛”好,因为这个标题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心上”一词最集中、最具体地表现了奶奶的爱,形象生动,深化主题。而“ 奶奶的眼睛”则较为普通,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1. 勤劳、有责任心、善良。(答对两点即可)
12. ①交代时令,②渲染恬静的气氛,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烘托他愉快的心情③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
13. ①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②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做铺垫。③突出本文的主旨。(答出两点即可)
14. ①“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②形象地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的内心震惊。
15. ①总结全文,②照应题目,③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
第 11 页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人物的言行上分析其性格或思想品质,从他披星戴月地干活可知他的勤劳;从他拿出五十元钱给小女孩看病可以看出他善良有爱心;从“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这句话可知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铺垫情节、衬托人物心情、突出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等;还要具体根据文章来分析,比如本文开头写景不仅设置了故事的环境,还与下文写“他”救助女孩的情节有关,同时对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品质有一定的联系。因此,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作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品质。
13.本题考查探究小说创作技巧的能力。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这两段属于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叙的作用一般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等。(3)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补充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做铺垫,使文章脉络清晰,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所表达的内容或人物的心情。“凝固”指固定不变,停滞,这里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内心震惊无比。
15.本题考查学生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作用,考生要从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关键语句等方面着手分析。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的答题格式可固定为:在内容上,起到……作用;在结构上,起到……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包括“含义、思想情感”,结构上的作用包括“照应、总结”等。本文结尾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人物的心情;内容上,写出内心的豁然开朗,深化了文章主旨。阅读文本可知,结尾句照应题目,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 16.B
17.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日光和月亮。
18.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第 12 页
19.语段一描写的三峡两岸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语段二描写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解析】 【分析】
16.A.有的人/有时。B.都解释为“早晨”。C. 叮嘱/连接。D. 消失、停止/隔绝。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应注意,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找出原句回答即可。
19.本题考查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甲乙都写到山,但山的特色又各有不同,甲文写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乙文写山“入霄汉”、“无此奇”、“纤丽奇峭”,据此我们就可以对两文山的特点作出简明而准确的概括。 译文: 【甲】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
第 13 页
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
20.(1)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2)遥望对岸,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城的树木枝繁 叶茂,清楚可见。那鹦鹉洲上的草长得极为茂盛,郁郁葱葱,就像铺上一层绿茸茸的毯子。【解析】 【详解】
(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往往会在诗歌的最后一句体现出来。《黄鹤楼》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在诗歌的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流露出来,从这句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做此类题目,不仅需要掌握诗句的翻译,还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让所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饱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翻译为: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在做题时,可以结合翻译,加入一些形容词,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1.榜样
三月,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三月不仅是春天的季节,更是学雷锋的活动月。而在我们 身边也有着拥有雷锋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品质的“活雷锋”。他们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老师,普通常见,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呢?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的淳淳教导,使我们永生难忘,老师如春雨,滋润我们幼小的心田,老师如蜡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那头上的白发,是被粉笔染白了,那眼睛中布满的血丝,是被红墨水染红了,这难道不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最好解释吗?老师把我们培养成人,不但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做人。在我们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坏事时,是谁把知识把道理用慈祥的目光、温柔的语言教导我们呢?是老师。老师,是美的播种者,把人间的真善美教给我们。老师难道不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榜样吗?
除了老师,我们还有哪些应该学习的榜样呢?有,那便是工人。工人,一个普通却不平
第 14 页
凡的名字。或许,他被一些上流人物称作低贱的职位,他们大多数皮肤黝黑,有些说着家乡的方言,没有美丽的外表、华丽的服装,但你千万不要忘记:一幢幢高楼大厦是谁造起?是工人。一片片树林是谁栽起?是工人。别墅、公路又是谁建起?是工人。一个看似普通的名字却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家园,工人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尊重、肃然起敬的职位吗?难道不是我们的榜样吗?
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动力。身边处处有榜样,而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优秀的品质,他们或许看似普通,但是他们以认真、勤奋的态度对待生活,只求付出,不求收获。在三月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找到你心中的榜样,好好学习吧!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平凡的举动常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令人感动的一幕。寻找身边的榜样,哪些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要学习这些人或物的什么品质?写作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人,有故事的人,优秀的人,有特点的人,榜样式的人,中心就是要把他的事迹写出来,树立自己学习的方向。此文应重点写“我”在“榜样”的影响下的具体行为或思想发生的变化。能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即可。注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注意材料最后一句是关键的提示,“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这就给写作的思路开了一扇大门。“一些事情”,比如“时间”,不由想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间如流水”“昨天就是死去的今日”等警示与训诫。可以感叹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看似有“以后”,而时光如梭,“以后”很快就会消失,所以要有“没有以后”的意识,要有“没有以后”的紧迫感,抓紧今天。可以写亲情,在一个家庭里,为人儿女,享受亲情的温暖,但生命是短暂的,父母都会老去,亲情会离去,享受亲情,“以后”不多,“没有以后”,要珍惜今天的一点一滴的亲情。可以写校园生活,人不可能永远在校园里生活,校园生活在人生过程中是短暂的,稍瞬即逝,校园生活“没有以后”,好好的享受现在的校园生活吧,要以为学习的繁重而烦恼,拥有的,以后不再有。总之,这篇作文讲的是“珍惜”的话题。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立意:①“以后”无法弥补曾经的遗憾与过错;②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的努力争取;③要珍惜今天,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④可写对已逝的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含对亲朋做下的、许下的、难以救赎践行的事或诺言);⑤可写对人生经验方面的如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的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
指导学生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为
第 15 页
依据,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学习指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1.指导集体学习
集体学习的优点吸引着很多教师。一般来讲,采用集体学习策略所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教学时间都相对较少
典型的集体学习包括:讲授、讨论、辩论、演示和指导。 (1)讲授。讲授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是使学生接受人类已有的间接知识快速达到人类发展的最前沿的一种快捷方式。从教师的角度看,讲授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方法,从学生的角度看,讲授是一种教师以“专家”的角色与学生分享知识的方法。讲授经常用来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运用讲授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释,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情感教育、开发智力有效地结合,融为一体。使用讲授时既要注意学生的听讲技巧和注意广度,也要注意教师的讲授技巧和身体语言 (2)讨论。讨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讨论题,组织学生讨论的一种方法讨论的过程是:提出问题,设立情景。根据问题,学生自学。划分小组,进行讨论。课堂讨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第 16 页
得出结论
讨论的目的是交流,参与者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说明自己的理解以及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教师在其中承担“促进者”的角色。参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分享自己知识的过程。讨论前要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课题,要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作好讨论发言的准备。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讨论时要善于对学生启发引导,既要使学生积极主动自由地发表意见,又要使学生围绕课题,联系实际进行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的争论。讨论后作好讨论小结。总结要承前启后,语言要简洁。采用讨论的策略、选择恰当的主题,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考虑学生的年级、年龄以及理解该话题和参与讨论的能力。确定进行开放式讨论还是让学生举手发言,指导学生遵守讨论规则,避免少数学生“控制”讨论等,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内容,让每个学生轮流说出一个从讨论中得出的观点。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难以保证学生完全参与;难以使学生始终围绕同
主题进行讨论;教师难以确定是否应该干预;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或者对该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等。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不参与”或“被动参与”以及讨论时的跑题”,教师有必要进行规则的训练,只有遵守规则,讨论的效果才会改进
(3)辩论。辩论源于有争议的问题。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集体学习,教师承担“促进者”的角色。这种学习要求学生有较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先要了解关于某问题或观点的信息,确定自己的立场,然后针
第 17 页
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辩护。他们必须学会倾听对方的发言,然后驳倒对方;也必须学会巧妙运用已有知识来满足听众的需要。使用辩论法,要选择恰当的主题;确保学生拥有关于该主题的较广博的知识基础。 成功的辩论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该主题的理解能力;二是学生是否带有求知的愿望而不是强烈的情绪反应参加辩论。课堂辩论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年龄、群体等,还要帮助孩子们建立大致的知识基础,做好辩论中的指导和总结工作等。通过指导和总结,希望学生回顾辩论的内容并思考辩论的力度,从而巩固辩论中所分享的知识
2.指导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是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学生能感觉到自己与同伴联系在一起,并且他们会觉得课堂是一个安全的,能给自己提供支持的团体,而不是一个孤立无援或者必须与别人竞争的地方。小组学习策略包括合作学习、协作学习、项目合作、临时小组合作等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求参与者在一个非竞争性的环境中作为团体进行学习,大家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互相帮助,确保所有成员都成功实现小组目标。教师对每个学生单独进行评估,如果所有组员都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个人就可能获得加分。这种形式的小组合作目标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实现 相似的目标。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要求参与者一起学习,但是结果更加不确
第 18 页
定。在协作机制中个人的学习责任更大。协作学习的目标与合作学习不同。在这种小组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减少,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大。教师仅仅规定任务,由小组自己确定完成任务的方式。此时教师的角色更像一个教学促进者。协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合作、交流、研究以及任务完成进行学习。协作学习使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比单独时间短。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很适合形容协作 学习。不过,尽管每个组员的“声音”丰富了小组的经验,但是多个“声音”在 起却需要退让和协商。
(3)项目合作。当小组任务的目的是出产品或者展示成果时,比方说科学研究或者社会研究,适合采用项目合作的策略。项目合作已经成为促进积极学习的一种普遍的小组学习。项目合作经常也很费时,但是它提供了知识应用的机会,因此可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使用项目合作时,要根据任务需要选择组员,要规定不同组员的责任,要确定评估的方式。项目合作不仅有利于学习规定的内容,而且有利于学习很多现实生活技能,比方说合作、管理组织、交流等。如果你尝试这种策略,你会发现成功的关键是组织高效率的小 组以及详细、清楚地规定各项任务。
(4)临时小组合作。临时小组经常用来完成短期的、简单的任务,对于分享信息很有价值。临时小组合作时要确定分组策略,要确定临时小组任务,要收集必要的材料。学生组成临时小组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时间,对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很有用。
第 1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