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阔绰.(chuò) 谩.骂(màn) 打折.
了腿(zhé) B.校.订(xiào) 涅槃.(pán) 彬.彬有礼(bīn) C.谄.
媚(chǎn) 珍馐.(xiū) 恹.
恹欲睡(yān) D.悖谬.(miù) 熟稔.(niàn) 光彩熠.
熠(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诀窍 热衷 毋庸赘言 颓垣断壁 B.请帖 赞誉 地大物博 兵慌马乱 C.蕴藏 纽带 不屑置辨 眼花缭乱 D.攀缘 珍慑 瘦骨嶙峋 未雨绸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新化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生意盎然....,令人陶醉,真是一方宝地。 B.犯了错误不要讳疾忌医....,应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认真检查,坚决改正。
C.《富春山居图》画上的这座山,与小洞边上的一座山峰极其相似,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 D.在我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A.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
B.“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历史的真实与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看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5.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网络安全知识进万家”知识普及活动是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主题之一。
B.特区和各界正在有条不紊地恢复“占中”扰乱了50多天左右的社会秩序。
C.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在冬季来临之际,要尽全力避免恶性事故不再发生。
D.由娄底市教科所主办的2014年娄底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讨会在新化一中举行。 6.下列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2分 ) A.小说《孔乙己》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底层人物形
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B.晏殊的《浣溪沙》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浣溪沙”“菩萨蛮”是词牌名,“书江西造口壁”是词的题目。 C.《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之作的作者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 D.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动的领袖。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笑面人》《悲惨世界》等。 7.对下面应用文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住在学校对门的张大娘是一位孤寡老人,她行动很不方便,买粮、挑水、拉煤十分困难。为了帮助张大娘克服困难,发扬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们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请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为张大娘买粮、挑水、送煤。希望同学们都能踊跃参加这些活动。 2014年5月27日 九年级三班班委会 A.第一行正中加上标题“帮助孤寡老人的倡议书”或“倡议书”。 B.第二行顶格加上称呼,如“亲爱的同学们”或“同学们”。 C.正文下面必须加上“此致”“敬礼”这些祝颂语。 D.调换“2014年5月27日”与“九年级三班班委会”的位置。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 (1) ,上有黄鹂深树鸣,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3)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在《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 。 (5)《〈论语〉十则》中孔子要求人们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的句子是: , 。 (6)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轻声吟出“ , ”,为远方的亲人祝福,那一刻,你不再孤独。(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填写)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两道综合性学习题。(6分) 材料一: 2014年10月,湖南省印发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拓展和优化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支持冷水江市和新化县合并设市。 材料二: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新化设县,取名为“新化”,意思为“新近归化”,新化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号,归属邵州管辖。南宋宝庆元年改邵州为宝庆府,新化属宝庆府。元时属宝庆路,行政长官称县尹,明清时属宝庆府,行政长官称知县。1960年新化划东南川石学校2015年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
部土地成立冷水江市(1962年撤销,1969年10月复置)。 材料三:如今的新化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已初步形成,新化被列为全国“星火技术开发密集区”和电子陶瓷、艺术瓷出口基地。城镇建设迅速发展,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东梅苑经济开发区与城西建设开发带由资江大桥连成一体,比翼齐飞;铁路、公路、水路互联成网,交通十分便捷。 (1)当省支持冷水江市与新化县合并设市的消息公布后,网上立即热议起来,如果将来真的合并的话,新的市名到底是什么呢?有的认为应该是新化市、有的认为应该是冷水江市,有的甚至认为应该为梅山市。针对这个问题,如果你请语文老师谈谈看法,你会怎么说?(3分) 答: (2)新化某市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对新化发展的赞叹之情。下面是他写的上联,请你根据材料的内容补写下联。(3分) 上联:昔日古县融古韵 下联: 二、阅读(60分) (一)马 说(17分) 韩 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C.望桓候而还.走(回转,掉转) D.何以.效之(因为)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 B.这篇杂文以人喻马,托物寓意,构思极为得体。 C.全文不过150字,却生动地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论点,并进行多角
度的反复论证,有很强的说服力。 D.本文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文中的“食马者”“策马者”比喻为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路的,虽然她走的是辛苦路,但这条路对于我来说,却通向幸福的那 译文: 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一端,我吃着母亲给我送来的饭,心里更加幸福。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④高中毕业后,我走出了大山,在离家千里远的城市上大学。这译文: 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回真的远离家乡,远离母亲了,母亲脚下的路变成了牵挂。每次我放14.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你认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假,母亲照样走山路,提前在车站等我,接我回家,每次看到母亲,为呢?(5分) 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我都像看到了家。母亲脚下的路虽然没有延长,但那条爱的路一直没
答: 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有间断。工作后,我回家的次数少了,可我明显能感觉到,母亲接我 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的路却越来越短,刚开始是车站,再后来是镇上,再后来是村口,再
(二)泊秦淮(8分)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5.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极具神韵的名诗。前两句写 ,后两句 。全诗表现了诗人 感情。(1+1+2分) 16.诗中的“笼”字用得很好,你觉得好在哪里?(4分) 答: (三)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9分)赵 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有删改) 17.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18.文章第②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3分) 答: 19.第②段的画线语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第③段中的画线语句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 (四)爱是母亲脚下的路(14分)程 刚 ①昨天和朋友说起“爱”的话题,有说爱人的,有说孩子的„„我想起了母亲的爱。 ②小时候,每逢阴天下雨,母亲怕我走山路滑,总会披着塑料布到学校接我,有时嫌泥泞不愿意走,母亲便会背上我。每次我都会在母亲背上偷偷地笑,因为,我感到十分温暖,十分幸福,以致现在每逢我走在风雨里,都会想起母亲拉着我、背着我走山路的情景,每次我都想流泪,总感觉心里比蜜还甜。 ③我走出了村子,成了村里唯一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学校离家25里地,我选择住校。那时家里也穷,回家大部分是山路,所以,我每半个月回家一次取干粮和生活费,每次回家先坐一段车,然后从镇上走回家,每次回家都抱怨脚疼。后来,母亲就不再让我走了,每隔两个星期,母亲都来学校给我送干粮和生活费,逢过节家里杀只鸡,买点肉做个好菜改善伙食,母亲也会把它装进碗罐里,挎着篮子给我送到学校里。因为母亲不会骑自行车,到了镇上也舍不得坐车,这一来回都是走。每次来母亲要看我吃完饭,笑着提醒我慢点,我却不敢抬头看母亲,因为我的心在痛,母亲这一来回就要走50里,要走一天,我不敢想象她有多累。那时,我就感觉母亲的脚是用来量山
川石学校2015年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4 页)
后来是家门口。我那时才发现,母亲老了,那曾经蹚着泥泞、健步如飞的脚也老了,每每想起痛彻心扉。 ⑤母亲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膝盖常被骨刺扎得钻心痛,四处求
医不见效果,因此,现在母亲很少走路。上个月回家,我发现母亲变
了,每天她都要早早地起床,然后咬着牙在院子里吃力地走几圈。我便对母亲说:“既然膝盖有骨刺,就减少活动。”可母亲每天还要照常走。那天,我和父亲研究母亲的腿该如何治,并让父亲劝劝母亲,
不要每天在院子里走了。父亲听我说完,长叹了一口气,对我说:“孩子,这都是为了你啊。”我有些茫然,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对我说:“你不是要有小孩了吗?你妈要去给你带孩子,可腿走不动。你妈听说,每天坚持活动,磨来磨去把骨刺磨掉就好了,所以,她每天坚持走,她说要在孩子出生前把腿治好,然后带孙子,送孙子上学„„” ⑥父亲说着说着,泪水便流出来了。而我,泪水也像决了堤一样,收都收不住。那一刻,我只想紧紧地拥抱母亲,告诉母亲,儿子就是母亲余生的腿,让爱继续,让母亲未来的路平坦。 2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2分) 小时候,雨天母亲背我走山路→高中时, →上大学时, →成家后,母亲为给我看孩子坚持练习走路。 2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2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笑着提醒我慢点”中的“笑”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2分) 答: 2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5.文章结尾说:“儿子就是母亲余生的腿,让爱继续,让母亲未来的路平坦。”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五)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
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26、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2分)
答: 27、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答: 28、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2分) 30、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4分)
答: 三、作文(60分)
26.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不会放弃
(1)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29、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 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川石学校2015年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4 页)
川石学校2015年下学期九年级11月份月考试卷
19.(2分) 20.(3分) 21.(2分) 22.(2分) 23.(2分) 24.(4分) 25.(4分)
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7题每小题2分,8小题1空1分) 1. 2. 3. 4. 5. 6. 7. 8.(1) (2) (3) (4) (5) (6) 9.(1)(3分)
(2)(3分)
26.(2分)
二.阅读(60分) 10.(2分) 11.(2分) 12.(2分)
13.(1)(3分) 27.(2分)
(2)(3分)
14.(5分) 28.(2分)
15.(4分) 29.(2分)
16.(4分) 30.(4分)
17.(2分) 三.作文(60分)
18.(3分)
川石学校2015年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