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三)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三)

来源:九壹网
2021年凉山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冲刺试卷(三)

本试卷分为A卷(100分)、B卷(5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A卷(共100分) 第Ⅰ卷(客观题 共21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拗(ào) .B.匿名(nì) .C.阔绰(chuò) .D.娉婷(pīng) .

刹那(chà) .绮丽(yǐ) .菜畦(qí) .惊骇(hài) .

入场券(quàn) .大姆指(mǔ) .萤火虫(yínɡ) .

杜鹃花(juān) .

忍俊不噤(jīn) .强聒不舍(ɡuō) .自惭形秽(suì) .彬彬有礼(bīn) .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位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

B.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D.李波和王成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形影不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省级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对本地区“双色球”销售活动实施具体的管理和组织。 B.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

C.通过5G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实际是一种方。起初,它只是一种读书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后来,又成为一种著述方法、一种研究人物的方法。

B.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那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最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C.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D.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

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5.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艾青对祖国深沉的爱。

B.“中国速度”“打赢硬战”“直播空间”“远见卓识”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孙权劝学》就出自《资治通鉴》。

D.三皇五帝,是传说中中国远古时代的帝王,具体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记载,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二、文言文阅读及古诗文积累(25分)

(一)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6.下列括号内对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猛浪若奔(飞奔) 春冬之时(结构助词,的) ..

B.蝉则千转不穷(穷尽) 其间千二百里(这) ..C.略无阙处(同“缺”,缺口)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D.属引凄异(连接) 不以疾也(认为) ..7.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乙文中“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的所见所感,又是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征。

C.甲、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都暗含避世归隐的想法。 D.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萧瑟凄清;《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第Ⅱ卷(主观题 共79分)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资治通鉴(节选)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

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

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的财物。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自子之居即墨也 居:________ .(2)封之万家 封:________ .(3)莫敢饰诈 饰诈: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选文后,你认为“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有关?请概括作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诗文默写。(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3)_________________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1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题目一: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感情等。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题目二: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适合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合适。”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

请以“敢与不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B卷(共50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共15分)

月 光

①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着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

②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③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缓步登上阁楼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儿呀?前面一栋黑乎乎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

④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蹬上皮鞋,妻问我何去,我无法对她说。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飘浮弥漫。霓虹灯在辨认着各色人脸,彩色探照灯把商业大楼照得通体辉煌。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喑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去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

⑤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

⑥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他们的诗句让我迷醉、颤抖。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在村边此起彼伏。它们在疯长着,使这些月光更亮,更有力。村西就是终年流淌着的涧河,水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

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土地;它照在村舍上,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都有着深深的失落。

⑦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够长出更为繁茂的月光。只是现代人已没有这种心境,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

⑧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

(选自《大地无语》,有删改)

14.文章主要写生活中的“月光”,开头为什么要从唐诗宋词元曲中的“月光”写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深情地描写“我童年的月光”,有何用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共15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

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

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有删改)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8.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4分)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6分)

22.阅读《约客》,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描写景物的句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及语言运用(14分) 23.名著阅读。(4分)

那人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1分)

(2)文段中的“那人”和“真君”分别是谁?“那人”与“真君”打斗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某校是全寄宿制学校,学校对全体新生做了以下两个调查统计表。请根据统计表的信息进行分析,用“既……又……”的句式归纳新生矛盾的现状。(45字以内)(4分)

表一

原因 集体宿舍 睡眠不好 40% 不习惯集 体生活 18% 不喜欢食 堂饭菜 76% 洗澡不 方便 13% 表二 原因 可以参加更 多课外活动 73% 可以学会 生活 24% 自习有老 师辅导 80% 没有父母 的约束 71% 能与同学 更多交流 47% 能学会自主 安排时间 42% 不习惯 早起 9% 不能经常 见到父母 33% 管理制 度太严 16% 比例 比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综合·探究。(6分)

材料一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 “帮作业、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

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 据一位八年级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九(1)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卷 第Ⅰ卷

一、1.D 解析:A.拗niù,忍俊不噤—忍俊不禁;B.绮qǐ,大姆指—大拇指;C.秽huì。 2.D 解析:不合语境,“摩肩接踵”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3.B 解析:A.搭配不当,删掉“和组织”;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4.C 解析:C项使用了“如果……如果……若……”构成排比句式,故“……你会生还”与“若疏于训练……”之间应该使用分号。

5.B 解析:“中国速度”和“直播空间”都是偏正短语。 二、(一)6.A 解析:奔,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骏马。 7.C 解析:《三峡》并没有包含作者避世归隐的想法。

第Ⅱ卷

8.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二)9.(1)任职。 (2)封赐。 (3)作假骗人。

10.(1)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2)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啊!

11.求真务实,赏罚分明。 参考译文: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职,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近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重金买通我的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啊!”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12.(1)随君直到夜郎西 (2)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醉里挑灯看剑 (4)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三、13.题目一:

【写作指导】“不该丢失的________”,巧补文题。对任何一种作文题型来说,创新都显得相当重要。在半命题作文考试中,也应使自己的补题富有新意。在一般情况下,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马上就会选择题目材料导语中已经提供了的诸如“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自尊”“自强”之类的词语,这些内容虽然也是可选择的对象,也能突出主题,但容易让人感觉千篇一律,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如果我们能从创新角度考虑,在补写题目时,将如“滋味”“色彩”“蜗牛壳”等新鲜词汇作为写作内容,定会让人眼前一亮。生活中,不该丢失的东西确实很多,可选具体事物,如“皮筋”“眼神”“阳光”“绿色”等;也可选抽象的对象,如“单纯”“信任”“苦难”等。可选某一时段的事,如“童年”;也可选不同时空的事,如将童年、少年等不同的时间及不同的地点发生的事串起来写。在选材时,我们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拿手的内容,而且是他人未曾写过或想到的话题。

【范文示例】

不该丢失的记忆

有时候邻居在我家门前晒太阳,明媚的阳光好似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撩逗着人们的心思。人群中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有时也会开个玩笑:“你现在怎么不哭了,还记得你小时候吗?那一哭起来可真要命啊,全村的人都能听见。”其他的人也都说起来,可我却一脸茫然——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我跑去问奶奶:“我小时候很爱哭吗?”奶奶叹了一口气:“唉,你从小就不让人省心啊!那大热天的,你爸抱着你在大街上到处转,一停下你就哭,你爸整天累得满头大汗。你稍大点,身子又那么虚,动不动就发烧。我记得有次你发烧,那天正下大雨,你爸背着你就往卫生院跑,你不记得了?”我摇摇头,我怎么把这些忘得一干二净了?“唉,回去好好想想吧,你爸妈为你可是受苦了!”

晚上,我在写作业时,妈妈悄悄地递给我一杯热牛奶:“别累着啊!”我抬头看了看,发现不知何时,那无情的皱纹已爬上了妈妈的眼角,我忽然又想起了奶奶的话。

“难道这眼角的皱纹是我的不省心画的?”我闭上眼睛,想回忆爸妈为我操劳的画面,却发现是那么的空白,也就只记得,妈妈在我做手术时,曾经昏倒过三次。我怅然了,我的记忆已变成了空白,我睁开眼,努力地想要找回,猛然间,看着这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噢,

这不也是吗?原来是我把这些事当成他们应该做的了。

我又闭上眼睛,虽然这次都是一闪即逝的画面,但我看到了在微弱的烛光下妈妈为我缝衣服不小心扎破手的背影,听到了妈妈在天冷时让我多穿衣服的温暖声音,看到了爸爸为供我上学努力挣钱而流汗的情景……我这时才慢慢找回自己的记忆。一点心酸,一点感动,一点温暖,交织杂糅在一起,涌上心头。

我想,不光是我,大多数的同学都不会记得这些小事。我们记住了与父母吵架的愤怒,记住了友情,甚至写下同学录来铭记,但唯独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流水一样从脑海中流过不留痕迹,变得那么模糊。还是努力试着去找回吧。如果记忆是一部相机,我希望用它来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保存在我的影集中,时常品读,使记忆不再褪色。

题目二: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材料起到打开学生思路的作用。经分析可知,所谓敢,是一种态度,一种无畏的勇气;不敢是一种处事的态度,一种谦虚谨慎的做事风格。两者并不矛盾,做事之前,保持一种勇敢的态度;做事之中,保持不敢的敬畏。以此立意构思即可。本文宜写成议论文,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题。首段点明论题或论点,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需先论述敢是什么,怎样做到敢;再论述不敢是什么,怎样做到不敢;然后论述敢与不敢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文末则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向读者发出号召。

B卷

四、(一)14.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为下文回忆童年时明亮、洁净、充满诗意的月光做铺垫。

15.表现童年纯洁、朴实、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与写病态的月光作对比,反衬现代人生活的残缺;照应结尾对幼时月光的怀想与追寻,表现对充盈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16.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温柔、亲切,表达了“我”对明净、纯洁的月光的向往。

17.大气的污染(或:环境污染);生活中无边的琐屑、烦恼、不安;内心缺少了如水般的清辉;现代人已没有深入到月光内部的心境。

(二)18.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19.①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②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③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举例论证。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21.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读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闲的面貌,虽经历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美好未来的信心。

五、22.(1)第一、二句是描写景物的句子。“雨”是“黄梅时节”的雨,声音细密低回,是低音部;“蛙”是“青草池塘”的蛙,声音密集响亮,是高音部。“家家”“处处”写出了声音分布的空间之广与节奏之快,表现了夏夜雨中蛙鸣的热闹,以声衬静,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 (2)敲,敲击。一个动作,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怅惘、无奈之情和敲棋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

六、23.(1)西游记 (2)“那人”是孙悟空,“真君”是二郎神。原因:孙悟空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降服不了他,于是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捉拿他。

24.既因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而恋家,又喜欢能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师生有更多的学习交流。

25.(1)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备受众多学生青睐(或“它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

(2)示例:利: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方便、快捷;运用得当,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呈现同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弊:一遇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久而久之不愿思考问题,会产生依赖性;对于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粹的“抄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