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管理员试题
一、填空题
1、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原则是充分考虑(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满足。使企业和职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P1 2、职工具有法律强制性的福利,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法定假日)和其它福利。P16
3、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原则是,定额水平(平均先进),定额结构形式(简明适用)。P21
4、劳动时间利用指标包括(出勤率)(作业率)(制度工日利用率)。 5、劳动工资计划的任务是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使用与分配(劳动力)。并提高技术业务水平;正确组织和合理的运用(工资基金)P7
6、对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进行预测,其目的是弄清企业对各类人力资源的确切(需求状况)以及可以满足上述需求的内部和外部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P4
7、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均称为(综合指标),包括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P10
8、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定额水平)平均先进,二是(定额结构形式)简明适用。P21
9、按工人不同的劳动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身产率有(时)劳动生产率,(日)劳动生产率、【月(季、年)】劳动生产率。P17
10、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有(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技术测定法)。P24
11、综合指标包括(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平均数指标)。P10
- 1 -
12、人力资源计划是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层面出发,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及其(实施方案)。P1 13、劳动工资计划的任务,包括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使用与分配(劳动力),并提高(技术业务水平);正确组织与合理运用(工资基金)。P7
14、计算平均先进水平的步骤:剔除(不合理因素);(计算平均值);(计算平均先进值)
15、按使用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P14
16、定额时间包括(作业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休息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
17、非定额时间包括(多余或偶然工作的时间)、(停工时间)、(违犯劳动纪律时间) 二、名词解释
1、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2、技术等级工资制:按照职工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标准确定工资等级,并按照确定的等级标准计付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适用于技术工人的工资管理。
3、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数量与其劳动消耗量之间相比的比值。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指标有两类,一是正指标,用消耗的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另一是逆指标,用生产的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现行制度中使用正指标。
4、平均先进水平:是经过努力,多数工人可以达到或超过,少数工人
- 2 -
可以接近的水平。
5、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有四个方法,即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技术测定法。 三、判断
1、计划内的基础是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重点,企业的技术设备特点。经营规模。营业收入和扩展发向是确定人力资源计划的前提条件。(√)P4
2、统计分组是根据现象本身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任务对现象总体按一定的标志,划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个部分或组。(×)P11
3、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共同点:他们都反映现象的总量,都称为总量指标。(√)P11
4、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P15 5、时间定额是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P20 6、时间数列是指同类指标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也称静态数列。(×)P14
7、平均指标指同质总体内,各个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相同数值的一般水平。(×)P12
8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或100%)。(√)P15
9、产量等额是指在正常施工(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定量的合格产品,所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量的标准。(×)P20
10、定额时间包括作业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休息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P23
11、时间定额是在单位时间内合格产品生产数量的标准。(×)P20 12、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原则上不管在任何环境中,即使不能满足企
- 3 -
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要确保企业得到长期的利益。(×)P1 13、平均指标是指各个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不同数值的一般水平。(√)P12
14、休息时间包括在定额时间内。(√)P23 四、单项选择
1、下列哪些指标属于时期指标·······(B) A.职工人数 B.产量 C.期末人数 D.企业数 2.下列哪些属于时点指标········(A)P11 A.职工人数 B.产量 C.产值 D.工作量 3.劳动生产率是·······(A)P17
A.生产数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职工人数与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C.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数量的比值 D.劳动消耗量与职工人数的比值 4.按人员范围不同,劳动生产率可分为······(D)P17 A.时劳动生产率 B.日劳动生产率
C.月劳动生产率 D.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工人劳动生产率 5.技术等级工资制适用于·····(B)P3 A.管理技术岗位工资管理 B.技术工人工资管理 C.企业工人岗位工资管理 D.后勤人员工资管理 6.下列不属于结构工资制构成范围的是······(D)P2 A.基础工资 B.岗位工资 C.效益工资 D.社会保险
7.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指标有两类,其中正指标是用什么表示的·····(B)P17
A.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B.用消耗的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产量来表示
- 4 -
C.用生产的单位产品可消耗的劳动消耗量来表示 D.用消耗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产品产量来表示
8.下列哪些指标不属于劳动时间构成指标·····(C)P18
A.日历工日数 B.制度工作工日数 C.制度工日利用率 D.公休工日 9.属于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是····(C)P18
A.非生产工日 B.停工工日数 C.出勤率 D.实际工作工日
10.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关系,下述表答错误的是······(D)P21 A.时间定额=1÷产量定额 B.产量定额=1÷时间定额 C.时间定额×产量定额=1 D.时间定额+产量定额=1 11.下列属于定额时间的是······(C)P23
A.停工时间 B.违反劳动纪律时间 C.作业时间 D.偶然工作时间 12.下列属于非定额时间的是······(A)P23
A.多余工作时间 B.休息时间 C.不可避免中断时间 D.准备时间 13.用报告期水平与上期水平对比,计算的指标称为·····(B)P14 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 14.用报告期水平减去固定基期水平计算出的指标称为·····(B)P14 A.逐期增长量 B.累计增长量 C.环比增长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 15.反映现象总体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累计总量,这种指标称为······(A)P10
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16.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统称······(C)P10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综合指标 D.绝对数指标 17.适用于技术工人工资管理的工资制度是······(B)P3 A.结构工资制 B.技术等级工资制
- 5 -
C.职务等级工资制 D.岗位技能工资制
18.通过对施工(生产)过程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各种工时消耗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后,拟定合理的施工条件。操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时消耗,在考虑挖掘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确定定额水平的方法,称为······(D)P26
A.比较类推法 B.统计分析法 C.经验估计法 D.技术测定法
五、计算题
1.某企业有如下资料,试计算该月平均工资(保留两位小数)。 工人按月工资 分组(元) 600以下 600—800 800—1000 1000—1200 1200—1400 1400以上 合 计 职工人数 (f) 20 50 120 250 80 30 550 组中值 Xf (x) 500 700 900 1100 1300 1500 ---- 10,000 35,000 108,000 275,000 104,000 45,000 577,000 x =∑xf/∑f=577000/550=1049.09(元)
2.某承包队有生产工人120人,3月份病事假60工日,开会学习45工日,公休假日8天,加班246工日,出差联系材料20工日,其中一人协助炊事班,2人守卫,,其余工人没有执行定额的620工日,全月
- 6 -
共完成定额工日2190工日,求3月份执行定额面及定额完成程度。(保留两位小数) 解:
①全部作业工日=(120-3)×(31-8)-60-45-20+246=2812(工日) ②执行定额工日=2812-620=2192(工日) ③执行定额面=2192/2812=77.95% ④定额完成程度=2190/2812=77.88%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