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来源:九壹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

故事新编作文范文400字(精选12篇) 故事新编作文范文400字(精选12篇)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五、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喜爱春天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 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游园不值》教案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1、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和其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诗。

3、拓展积累其他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和句子。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诗,背默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

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 出示: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相互检查是否读正确了。也许就是我读不太准确,让我试一试。我愿意再和大家一块儿读读这首诗。

我欣赏到有几位同学不仅会读(板书:读背)已经会背诵诗了,不妨背一背,默一默。如果不会默写,就抄写一遍。 默写(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来默写) 二、学习新诗,解意,晓意境。

(一)这首诗如果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又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你懂不懂呢请对照注释说一说诗意,有困难的话提出来。

这位男孩告诉我,第一句诗不怎么能用现代语言表现:咱们讨论讨论。

应 怜 屐齿 印 苍苔,

(大概是怜惜园内的青青的苔藓,怕游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老师顺势在词上标上序号。还可以怎么表达指名说说。

怎样连贯的表现诗意呢请你们四位随即串一串,看言语是否流畅。四人小组在串一串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

(作者去游园,而主人却不在。轻轻地敲了那柴门不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怕木屐鞋地在苔藓上踩上脚印吧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来了。) (二)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出示画面和录象。想看一看你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吗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流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拓展写春的其他诗。

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肯定又会吟出许多优美的诗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 迟日江山丽, 桃红复含宿雨, 桃花一蔟开无主,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花草香。 柳绿更带春烟。 可爱深红爱浅红。

——朱熹 ——杜甫 ——王维 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 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5、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齐读。咱们富有情感的读一读。 三、拓展、化用或运用

1、你们谁都不会想到:叶绍翁的写的千古名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正如同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脱胎于谁的呢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 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 陆游

2、情景中理解何为“改造”与“引用”。

扮演成叶绍翁“听说班中有小朋友以为我是抄袭、剽窃吴融和陆游的作品,你们误会我了。创作时,正值我“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读到了“吴融”、“陆游”的诗句,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枝红杏出墙来”正好能表现我看到一枝红杏时的惊喜心情,确实能让我想象到“表现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现在你们能明白我的想法了吗就请各位跟着我到大自然去走一趟吧!说不定也会诗性大发呢

看一段春景的录象创编小诗一首。(教师旁白作诗)

如:涓涓化冬雪,潺潺流春水。桃花不惜胭脂红,千朵万朵相映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村前村后花满蹊,万紫千红压枝低。不是花中偏爱紫,此花开尽更无花。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蜂蝶争蜜暖。天南天北绕路边,野花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东风劲吹又一年。 学生反馈。

四、总结古诗学习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读背中积累诗句,读懂中理解诗句,语境中运用古诗,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80首古诗只是沧海一粟。通过背诵80首古诗,通过这80枝“红杏”,感受古代文化的“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的美。 五、留趣课外,激发爱诗之情

过渡:我留了一个挑战题:如果你会做了,别忘了把这份喜悦告诉我。

1、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吱吱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2、“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碧澄澄的,此情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3、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返着点点绿光,远远

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 ”所表现的景象吗

4、姜林参加国际少儿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出了学校,传遍了北京,人们纷纷称他是“ ”。 板书: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背

小扣柴扉久不开。读懂(释留补调)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3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重点:

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 教学难点:

诗人依据画面产生的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春”,让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并写在黑板上。 二、读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师范读。 4.生再读古诗。 三、猜诗意品古诗 1.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 (师根据学生汇报画出景物) 2.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重点交流:

(1)从哪得出早春的信息? (2)为什么春江水暖“鸭先知”? (3)诗人的联想。 3.完整说古诗的意思。 四、比一比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2.朗读。

3.交流重点描写的景物。(山,水)

五、写一写

1.说一说:春天还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 2.课堂小练笔:写一写兰州的春天。 3.交流展示。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写的优美的语段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早春 喜爱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