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安石诗歌用典探析

王安石诗歌用典探析

来源:九壹网
第l3卷第2期 2010年6月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N0.2 V0L.13 JUN.2010 [文章编号]l671—8178(2010)02__0063-_O4 王安石诗歌用典探析 姚涛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王安石诗歌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是善于运用典故,体现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特色,肇江西诗 派的先路。文章对王安石诗歌的典源进行了考察,并探析了其用典的阶段性特征和用典心态,进而对“荆 公体”及其用典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有了更确切的把握。 [关键词]用典;诗歌;典源;阶段性;心态;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王安石是北宋诗坛重要的诗人,在建立“宋调” 要用典得法,能够自出己意,典故虽多,亦不为病。 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严羽在《沧浪诗话・诗 因此王安石诗歌中的典源除了来自经史子集,还包 体》“以人而论”中,将北宋诗体分为五种,其中即有 括经史子集中的注语以及佛典小说等,典源非常广 “王荆公体”,与“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 泛。 “邵康节体”_1]59并列。王安石的诗歌讲究炼字、押 用典,在钟嵘《诗品》中称为“用事”,刘勰《文心 韵,工于对仗,善于运用典故,严谨精切,臻于至境, 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 确立了宋诗风貌的基本特征,已开江西诗派的先声。 古以证今者也。”《校释》:“文学用典,亦修辞之一 用典之要,不出以少字明多意。其大别有二:一 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王安石诗歌用典的技巧,而对 法,其用典的心态及用典在宋诗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关注 用古事,二用成辞。用古事者,援古事以证今情也; 4_1 按照《文心雕 不够。本文拟对王安石诗歌的典源进行梳理,探析 用成辞者,用彼语以明此义也。”l其诗歌用典的阶段性特征,进而对“王荆公体”及其 龙》对古人用典的界定,“事”指的是古代故事和经典 用典在宋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有更确切的把握。 一中的言辞,既包括事典,又包括语典。本文对王安石 诗歌的用典主要从语典和事典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典 、王安石诗歌用典典源考察 王安石博览群书,而且兴趣广泛。他在《答曾子 固书》中说:“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 语典就是运用经典诗文或者古籍中的成辞,形 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 成一个浓缩的语义单位,使新的文本显得精炼含蓄、 问。”l2】l 博闻广识,为王安石“以才学为诗”,在诗 意蕴深远。王安石裁剪经史子集中的辞语,巧加点  歌中精切地用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王安石本 化,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如:人也十分重视用典,《蔡宽夫诗话》载:“荆公尝云: 《和杨乐道见寄》:“杀青满架书新缮,生白当窗 5 ”这里分别用了《战国策序》和《庄子》 ‘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 室久虚。”_是编事,虽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发明, 的典故。杀青,《战国策序》日:“皆定以杀青,书可缮 情态毕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 他认为只 写。”生白,《庄子》:“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收稿日期]2010—03—24 [作者简介]姚涛(1986一),男,河南南阳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唐宋文学。 ・63・ 姚涛:王安石诗歌用典探析 《结屋山涧曲》:“结屋山涧曲,挂瓢秋树 诗文也十分熟悉,他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地袭用前 颠。”[ ]撕这里袭用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 人诗文,或用其语,或袭其意。清代薛雪《一瓢诗话》 车马喧”的语词,表现自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评论说:“王荆公好将前人诗窜点字句为己诗,亦有  j 这个评断是比较公允的。反 上文略举经史子集中数例用典,可以看出王安 竞胜前人原作者。”石用典十分广泛,而且注意和原文意思的契合,达到 观王安石的诗歌,喜用前人诗句,不尽体现为字句的 言约意丰、文笔晓畅的效果。王安石为了求新求变, 模仿,在构思方面也受到前人的启迪,能做到夺胎换 除了引用经史子集的语词,还引用了经史子集的注 骨,后来居上。下面分别举王安石前期和后期诗歌 解。严有翼《艺苑雌黄》:“予顷与荆南同官江朝宗论 各一例,借以一窥王安石袭用前人诗歌的工巧。 文,江云:前辈为文,皆有所本。如介甫《虎图诗》,语 《寄育王大觉禅师》:“山木悲呜水怒流,百虫专 极遒健,其问有‘神闲意定始一扫’之句,为此只是平 夜思高秋。” 李壁注云:“退之诗‘夜深静卧百虫 5 王诗反用韩愈 常语,无出处。后读《庄子》:‘宋元君画图,’有一史 绝’。此言‘百虫专夜’,皆佳。”_后至,值值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解衣盘礴, 《山石》诗中旬意,生动地写出了秋虫鸣不绝的情景。 裸,君日:‘是真画者也。’郭象注:‘内足者神闲而意 《北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 8∞王维《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兴阑啼鸟 定。’乃知介甫实用此语也。” 踟“神闲意定”运用了 迟。” 5l郭象的注解,但是我们不仔细追究,也看不出王安石 换,坐久落花多。”王安石袭用王维的诗句,但是后来 用典,可见他用典已经达到毫无雕琢痕迹、臻于至境 居上,辞意更工。意境清新自然,寓禅意予诗中。叶 的地步。这是王安石“以才学为诗”,努力在唐诗之 梦得《石林诗话》卷一h云:“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 外,为宋诗开拓出的一片新天地。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 (二)事典 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若经隐括权衡者,其用 王安石所用的事典也是经史子集无所不包,典 意亦深刻矣。” 王安石袭用前人的诗句,往往点铁成金,焕发出 源广泛。此外,还包括方志、诗话、民间传说、神话传 说等,下面主要对王安石引用史部典和集部典略作 新的活力。除了引用前人的诗歌,王安石还引用前 考察。 人的文赋、铭诔、书启等,以及同时代人如欧阳修、苏 王安石的一生和政治密切联系着,他借诗歌来 轼等的诗文,前人评荆公诗“字字有来处”,此言不  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人民的政治关怀。因而, 虚。他的诗歌中多用史书典故,与他“欲与稷契遐相希” 王安石用典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同时又具有 的志向是一致的。史书中的典源主要来自于《左 自己的特色。首先,王安石用典非常广泛,除了经史 传》、《十国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晋 子集外,还用经史子集的注语,故他用典常给人耳目 书》、《南史》、《宋史》等。如: 新的感觉,不落入前人窠臼。其次,王安石用典多 《过刘贡甫》:“枕中鸿宝旧所传,饮我宁辞酒或 有所本,而且多有自己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宋人“以 索。”_5 《汉书・刘向传》:“上复典神仙方术之事, 才学为诗”的特征。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荆公诗 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而更生父德,武帝时治 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尝云:用汉人语,止可以对 淮南狱得其书,更生幼而读诵,以为奇。”此处用刘向 汉人语对,若参以异代语,便不相类。如‘一水护田 典以喻刘贡甫的博学。 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之类,皆汉人语也。此惟 4 王安石用典达到了用 《题朱郎中自都庄》:“明时须共理,此兴在他 公用之,不觉拘窘卑凡。” J年。”{ ]42。《汉书・循吏传》:“孝宣常称日:‘庶民所 典的最高境界,把典故藏在诗里,如“水中着盐”,无 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声者,政平讼理也。与 迹可求。 我共此者,惟良两千石乎?”’此处用典称赞朱郎中治 政有方,政平民安。 二、王安石诗歌用典的阶段性特征探析 在王安石一生的创作道路上,其前后诗风的变 王安石在元祜五年,受宋次道所托编《唐百家诗 迁轨迹是比较明显的。因而,王安石用典也有明显 选》,主要选录除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以外的诗人的 的阶段性。我们将王安石的诗歌以56岁归隐钟山 作品,对于开阔视野很有益处。因此,王安石对前人 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考察王安石诗歌用典的阶 ・64・ 第l3卷第2期 2010年6月 段性特征。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N0.2 VOL.13 JUN.2010 佛教的故事作为典故。如王安石曾作《拟寒山拾得 (一)前期诗歌用典概观 二十首》,寒山和拾得都是著名的诗僧,作品富有禅 王安石前期的诗歌创作主要以政论诗和咏史咏 意,王安石的拟作中也多用佛教的故事。此外,在王 怀诗为主。他青年时代宦游大江南北,长期担任地 安石的后期作品中也多用表现自己超脱思想的典 方官,所以他继承了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 故,如: 纪实传统,写下J 少揭露时弊的诗作,对社会矛盾 《赠僧》:“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 和民族危机都毫/f 隐lJ『j:地 以批判。l9 ’前期的诗歌 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_5l9 杜牧诗: 题材决定r_ 安 胁 砍的用典的独特性。我们 “闲爱孤云静爱僧。”李白诗:“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 李白的诗句,希望过一种属于自己的宁静生活。 《吴真院》:“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 从其前期诗歌的 源求 ,} 安 前期诗歌的典故 闲。”作者对自己熙宁新政进行了反思,化用杜牧和 多来自史部的史书和1集鄙的杜甫、韩愈等人的诗文。 王安石从前辈的支:协l_f1,-方面汲取营养充实 自己诗歌的思想内容,另一力‘面,也是更重要的,就 无。” 王维诗:“不向春山去,日令春草深。”孟东 是总结前人治国的经验和教训,为自己的政治理想 野诗:“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 服务。对于前人的诗文,王安石多引用韩愈、杜甫等 晚年时候,王安石尤喜陶渊明,在诗歌中多次引 人的诗句,就是因为韩愈、杜甫等诗人受传统儒家思 用其诗句。陶渊明追求安贫乐道的为人准则和崇尚 想的熏陶,以一种人世的姿态参与当时的政治,他们 自然的人生哲学,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 的诗文思想与王安石的政治诉求是一致的。以杜甫 许多士人在仕途失意或厌倦了官场之后,往往会回 到陶渊明,从他的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l1o 37o这和 为例,如: 《强起》:“ 以窃 ,更觉负平生。” 呱杜诗: 王安石晚年的心态是吻合的,因而,陶渊明也成为晚 “白头趋幕府,深觉 、1 l ”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王 年王安石的一个精神寄托。如《岁晚怀古》:“先生岁 安石引杜诗,II j他“治…、y-.人下”的志向是一致 晚事田园,鲁叟遗书废讨论。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 的。 松菊喜犹存。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 4醯此诗全用 《到郡 jfI ; 饮》:“J I 多痫少玖颜,独负佳宾 遥谢载醪怯惑者,吾今欲辩已忘言。” j} :“人庇人1 您I 俱欢颜,风雨不 陶渊明事,浑然无痕,可观作者晚年的陶渊明情结。 此时乐。” 动安如山!”这I 乏Jtl夺l:} ,玖 奠的乐 j作者的忧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Ii发 ,J :减之心 . 作为一个一生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战斗着的政治 家,晚年的他并非完全超脱于世俗之外,只是此时他 王安石本人对ff:fti ir常 做t,曾fi-<<杜 画像》, 的汹涌的思想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呈现出来。 杜甫的文学成就、政治抱负币II/f ’}_=的命运都在这首 《杖藜》云:“杖藜随水转东冈,兴罢还来赴一床。尧  J7 《庄子・大宗 诗歌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所以 公像,再拜涕泗 桀是非时入梦,固知余习未全忘。” 5流。惟公之一tl,古亦少,愿起公夕匕从之游 ” li>)载:“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 文章 gi最后的议论,充分说明了王安 受杜甫忠君忧民思 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 想的影响,愿意效之的抱负。李壁注日:“公不喜李 化其道。”此处用典表明王安石并不能真的将对国事 白诗,而推敬少陵如此,特以其一饭不忘君,而志在 的关心完全排除在外,因而自嘲尚有余习未忘,无法 民也。” 弼因而,在诗歌中王安石不自觉地引用杜 获得解脱。清人吴之振言“其悲壮寓于闲淡之中”。 诗,正是作者政治思想的一种折射。王安石前期主 种积极向上的风貌。 (二)后期诗歌用典概观 从这些诗歌的用典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后 心境的典故,以表现自己已经超脱于世俗之外,追求 一要受儒家入世哲学的影响,在诗歌用典中表现出一 期诗歌用典更倾向于引用那些表达自己超脱与静谧 种静谧和宁静的生活,渴望远离政治困扰的心态。 综上所述,王安石诗歌用典与其心态有很大的 王安石晚年闲居江宁后,留恋山水,吟诗学佛, 平静的生活和心境使他的诗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关系,前期他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用典多用史部 以写景诗和禅理诗为主。这一时期,王安石受佛教 典故和杜甫、韩愈等人的诗语。晚年王安石倾心于 思想的影响较大,因而在其诗歌中也多用禅语或者 佛教,超脱于尘世之外,用典多为表现自己超脱与静 .65. 姚涛:王安石诗歌用典探析 谧心境的典故。 三、王安石诗歌用典的价值定位 后五车书”来自《庄子・天下篇》的典故:“惠施多 方,其书五车。”作者通篇用典,但是却不为典所累, 王安石诗歌在宋初的诗文中呈现一种独特的风 实为咏物佳作。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称其“虽 l3J 貌,用典是形成这种风貌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安石 全篇佻谑,使事处犹觉天趣洋溢”。_诗歌用典精切自然,严谨不殆,在形成“王荆公体”和 宋诗主体风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庭坚用典深得王安石用典之法,用典广泛,精 切严谨,对宋诗主体风格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用典是促成“王荆公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并且黄庭坚比王安石走的更远,将用典升华为理论,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正式提出了“王荆公 提出“夺胎换骨”理论,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体”的名称,并注云:“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 影响。 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莫砺锋在《论王 四、结语 王安石用典典源广泛,经史子集无所不包,而且 荆公体》中对王安石的诗歌进行了详尽的考察,认为 “王荆公体”不仅包括其后期的绝句,还包括前期的 还引用经史子集的注解,显示出作者在继承前人的 部分诗歌,其后期诗歌是他前期诗歌的自然延伸。 基础上求新求变的倾向。从形式上看,荆公用典精 “王荆公体”是就王安石诗歌的独特风格而言的,它 切自然,严谨不殆;从内容上看,王安石用典具有明 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其主要 显的阶段性,这与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心态有很大关 载体是他晚年的绝句。¨I_驺王安石晚年的绝句风格 联,但是贯穿其诗文的是儒家的人世精神。总之,王 清新自然、修辞巧妙、韵味隽永,体现出向唐诗复归 安石用典,开启了宋诗“以才学为诗”的先河,对以黄 的倾向,在宋代诗坛自成一家。叶梦得论:“王荆公 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创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8 我们已 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在前面考察过王安石前期和后期诗歌的用典情 【参考文献] 况,可以看出王安石诗歌的用典在王安石诗歌创作 人民文学 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几乎无一篇诗歌不用典,并 [1]严羽(著).沧浪诗话校释[M].郭绍虞(校释).北京:出版社,加 . 且用典精切自然,而用典正是形成“王荆公体”风格 的主要原因之一。 [2]王安石(撰).王荆公文集笺注[M].李壁(注),李之亮(笺注). 成都:巴蜀书社, O4. 其次,王安石诗歌用典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王安石前的宋代诗人用典尚不 广泛,而且也没有产生重要的影响。王安石的诗歌 则大量地用典,并且精切自然,充分体现了宋人“以 [3]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刘勰(著).文心雕龙义证[M].詹瑛(义证).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9. [5]王安石(撰).王荆公诗注补笺[M].李之亮(补笺).成都:巴蜀 书社,20O2. 才学为诗”的特色,对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的创 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黄庭坚诗文在用典方面, [6]胡仔(纂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M].廖德明(校点).北京: 明显受到王安石的影响,典源更加广博,并且用典也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自然工巧。如: [7]王夫之,等.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l981. 《题李夫人偃竹》:“闺中白发翰墨手,落笔乃与 [8]何文焕.9]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天同功。”¨2J ‘落笔”句援引李贺《高轩过》诗:“笔 [O]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补造化无精神。”气势壮阔,借用典充分展现了李夫 [1[11]莫砺锋.论王荆公体[J].南京大学学报,1994(1). 人高超的画技。 《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爱酒醉魂在,能言 [12]孔凡礼.黄庭坚诗词选[M].刘尚荣(选注).北京:中华书局, 2O06. 机事疏。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物色看《王会》, [13]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M].福寿荪(校点).上海:上海古 勋劳在石渠。拔毛能济世,端为谢杨朱。” 2] “爱 籍出版社,1983. 酒”句引用裴炎《猩猩说》中的故事。“能言”句引用 (责任编辑:方楚勤) (下转第22页) 《易・系辞上》“几事不密则害成”。“平生几两屐” 引《晋书・阮孚传》典:“未知一生当着几两屐。”“身 ・66・ 向华丽,程广帅,石智雷,李波平:基于人口分布的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武汉城市圈区域的快速发展。 [注释] [2]张建华,洪银兴.都市圈内的城乡一体化[J].经济学家, 2007(5):98—104. [3]李全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J].研究中 央党校学报,2007(12):23—29. ①该预测模型为杨云彦教授于2005年提出。 【参考文献] [1]刘则华.广州拟5年内实现城乡一元化户籍[EB/OL] (2009—08—01)[2010—05—13].http://unn.people c0m.cn/GB/14748/9769385.htm1. (特约审稿人:李春洋) Survey on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Wuhan City Circle Based o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XIANG Hua—li,CHENG Guang—shuai,SHI Zhi—lei,LI Bo—p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Population and Region,Zbongnan University ofEconomics and Law, Wuhan.Hubei 43007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the changing tendency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Wuhan City Circle.Meanwhile,it proposes the ideas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well as ideas of promotiong reasonabl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from the following ̄peets such as:in- stitutional reform,allocation of resource optimiz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Key words:population distirbution;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regional development (上接第66页) Analysis on the Use of Allusions in Wang An—shfs Poetry YA0 Tao (Faculty o ̄Arts。Fujian NormM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7,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Wang An—shi g poetry is the good use of allusions,which re- lfects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writing poetries by knowledge”of the Song Dynasty poetries and explores the ifrst road of Jingxia Poem.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ources of the allusions of Wang An—shi S poetry,then ana。 lyzes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ity when using the allusions,finally gets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n the poetry style and its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Song Dynasty poety.r Key words:the use of allusions;poetry;the source of allusions;stage;mentality;influence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