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南京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南京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附解析答案)

来源:九壹网
 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采用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先讲述梁山英雄聚义再重点刻画单个英

雄。

B. 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短篇小说集,它是古代讽刺小说杰出的代

表。

C. 《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学著作,由西汉学者刘向汇编整理而成,有三十三

篇。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内容反映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

实。2.

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基因编辑婴儿引发人们思考: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边界在哪里?B.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C. 一代武侠泰斗金庸辞世,有人感叹:“金庸之后,再无江湖”。D. 许多人热衷圣诞节等“洋节日”,却忘掉了我国传统的节日。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3.

用诗文原句填空。

溪云初起日沉阁, 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 。(李商隐《无题》)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______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_____ ,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俗子胸襟谁识我? ______ 。(秋瑾《满江红》)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 。(《鱼我所欲也》)

______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古代诗人多借“弓”的意象来抒发豪气。苏轼“ ______ ”,一展太守意气;辛弃疾“ ______ ”,常忆战场英姿。(用《江城子》《破阵子》中的诗句填空)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第1页,共14页

4.

请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11.0分)5.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作 揖 _ _ _ _ _ _顿开茅 塞 _ _ _ _ _ _shà ______ 白zhì ______ 之不理6.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好的小说大都给读者两度的满足,首先是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使读者欢喜感动,紧接着的是读者陷入沉思,他想到许多东西,他所想到的比他所看到的更多。前者为① _____,即感性的满足;后者为②_____,即理性的满足。理性的满足应由感性的满足引发,小说以故事发挥其感性的力量,“说故事”使小说可以跟诗或散文表达同样的主题而又和诗或散文分途。“ 只 有 一 个 故 事 而 已”是一篇价值很低的小说,完全没有故事可能不成其为小说。横线上应填写的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具体的思考B.①抽象的思考C.①抽象的感受D.①具体的感受

②抽象的感受②具体的感受②具体的思考②抽象的思考

用一句话阐述什么样的小说是“只有一个故事而已”。7.

作文修改

①我走在郊野的小径上,蒙蒙细雨中,空气里的草香味越发清新了。②抬眼望去,西塞山早已褪去冬日的灰黄,露出一片怡人的青黛。③田垄间,一群白鹭栖息在池塘里,忽然有两只张开翅膀,冉冉腾空,飞向苍青的天宇,引得弯腰耕作农人们也直起身来凝望。④“桃花流水鳜鱼肥”,再往前走,就是江堤了,只见江岸边桃花盛开,春水初涨, ______ 。⑤靠近江岸的船上,隐隐约约看见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哦,是渔翁吧。⑥想到他们冒着风雨还在垂钓,我不禁心生悲悯,他们的生活好艰难啊!

上面是小丁同学改写的张志和的《渔歌子》,与原诗情感表达不符的一句是 ______ (填序号)。

根据原诗内容,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在第④句横线处补充一点描写。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8.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野步[唐]许棠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路无人到迹,林有鹤遗毛。物外趣多别,尘中①心枉劳。

第2页,共14页

沿溪收堕果,坐石唤饥猱②. (选自《全唐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兰泽、云泽两叔③

[明]袁宏道长安沙尘中,无日不念荷叶山乔松古木也。因叹人生想念,未有了期。当其在荷叶山,唯以一见京师为快。寂寞之时,既想热闹;喧嚣之场,亦思闲静。人情大抵皆然。如猴子在树下,则思量树头果;及在树头,则又思量树下饭。往往复复,略无停刻,良亦苦矣。

尊叔虽居深山,实享天宫之乐,不可不知。双桂树下,酒瓮如人④,树皮如蟒,黄山青色,万片飞来,更不知有寒暑之易,及人间爱别离⑤之苦。由此观之,虽得一官亦当掉臂不顾明矣。

(选自《袁中郎随笔》,作家出版社1995年版)【注释】①尘中:俗世。②猱:猴。③兰泽、云泽:均为袁宏道的堂叔公。云泽,爱松竹深信佛理。④酒瓮如人:云泽嗜酒。⑤爱别离:佛教用语,指与亲爱的人、事、物离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唯 以一见京师为快 ______ ②人情大抵皆 然 ______ ③ 及在树头 ______ ④ 略无停刻 ______ 用“/”为句子标两处停顿。 虽得一官亦当掉臂不顾明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尊叔虽居深山,实享天宫之乐,不可不知。

两则诗文的内容意境可组一副对联。下列语句化自《野步》,可用作“长安尘中,常思乔松古木”下联的一项是 ______ A.山阴道上,一见林鹤为快。 B.山阴道上,一路沿溪坐石。 C.山阴道上,何妨闲步野吟。 D.山阴道上,时有物外之趣。

两则诗文都写到了猴,作者用意有何不同?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可以做他想让我做的事--我别无选择。“我思索着,“但我觉得,我不适合长期待在印度的骄阳下。然而他并不在乎这一点。当我的人生走到尽头时,他会平静地让我回到给予我生命的上帝身边。如果离开英国的话,我便要离开这片挚爱的土地,即便这土地上空空荡荡、一无所有--罗切斯特先生已经不在这里了。即使他还在那儿,我又怎么可能再回到他身边呢?”

“我将要做的就是在没有罗切斯特先生的世界生活,这真是荒谬空虚的生活啊,只会度日如年。当然,正如圣约翰曾经说过的那样,人生中应该找到新的焦点,来代替旧的。现在他为我提供的职业,不正是由上帝委任、只有最为光荣的人才能从事的吗? 在情感与希望被撕毁后,这高贵的职责和庄严的成果难道不是我能想到的填补空洞的最好方式吗?好像我必须说,是的--是的,我仍旧恐惧地颤抖着。唉!如果我加入了圣约翰的传教事业,那我便放弃了一半的自己。如果我去了印度,那

第3页,共14页

我的人生一定会提早结束。离开英国去印度和离开印度去坟墓之间的空隙,将如何填满?

哦,我十分清楚这一切。我一直压抑自己来满足圣约翰的期待。如果跟他走了,我会把一切都抛在圣坛上,全身心奉献。他永远不会爱我,但会认可我。我会向他展示出他还未发现和预料的能力与机智。

“那么,我是有可能同意他的。但还有一件可怕的事,那就是他要求我做他的妻子,却对我没有一丝丈夫应有的心,他的心比那边峡谷中小溪“咕咕’流过的那块巨石好不到哪儿去。他赞赏我,就像一位士兵赞赏一把好剑。我能不能让他冷酷地执行他自己的计划,与我一起走向婚礼?我能不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想法--他赠予的每一点情意都是出于原则而并非真爱?这样的牺牲简直荒谬,我没法办到。我可以作为他的妹妹,而不是他的妻子来陪伴他,我一定要这么告诉他。” (节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吕红艳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根据选文说说,简爱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圣约翰的求婚?

结合原著,说说选文划线句中简﹒爱原本的“情感与希望”是什么?

在叙述故事时,《简﹒爱》采用女性视角,《我的叔叔于勒》采用少年视角,说说这样的视角运用对表达主题各自所起的作用。

参照示例,根据后来简•爱嫁给罗切斯特的情节,写一段话。

示例:在暴风雨的洗礼中,杜小康大人一样地战胜了风暴,拢住了走散的鸭子,他慢慢地成长为一个坦然面对生活、勇于承担责任的小男子汉。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瓜的

万晓岩搬到这个带院子的一楼,很多菜都已过了时令,我就胡乱种了些。除了豆角,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均比别家慢了半拍,亦步亦趋地跟着节气,赶趟不赶趟地一路发芽开花。

夏还那么长,雪还那么远,慢一步又何妨。

土是生的。浑小子,脾气硬,不服软,用铁锨铲都费劲。下了雨,更是泞得不明就里,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地还没整平,黄瓜苗就栽下去了,遇上咱这样的把式,自学成才才是你的正路。

成才之路是艰苦的。黄瓜苗许久都是没睡醒的样子,好像营养不良的幼儿。 我像初为父母,整天被孩子的生长所驱赶,什么时候该浇水了,该架秧了,该培土了,一样不能拉下。土地原先绷着脸,居然渐渐给了面子,一天天柔和起来。春风也帮忙,黄瓜一夜醒来,纷纷伸出藤蔓。

需要及时架竿,教黄瓜的藤蔓有法可依。竹竿齐刷刷架起来,小菜地有了气象。 豆角秧很快乖乖爬上去了,舒展有范;黄瓜似乎并不在意,还是随心所欲地伸秧。对漂亮的竹竿爱答不理。

一天下班回来,邻居大嫂坐在我门前,告诉我,这黄瓜秧得用小细绳绑在竹竿上,引着它才行,不然它不知道爬。豆角不用管,它自己就爬上去了。

这大嫂院里的所有菜都茁壮生长,她看到我和我的黄瓜都不上路子,实在忍无可忍,专门等着给我当面授课。她是看不得生长之物被怠慢被误导的。 原来这样啊。咦?满地瓜叶瓜须,还要等着扶上马送一程?

本来想着你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几个黄瓜就结几个黄瓜,不愿意,

第4页,共14页

咱就薅了重来,没想到,你还这么大牌。

一边绑一边数落它,好好的竹竿子你都不知道爬?你那些须子是干啥的?没有探测器?信号不满格?谁都有竿子,你爬人家的干啥?说的就是你,居然伸到豆角架上,越权了知道不? 当成小孩来训。

还有,蚂蚁忽然多了。网搜治蚂蚁的法子不少,什么烟头泡水啊啥的。一听就不靠谱。后来搜到杀蚂蚁药,说得神奇,说灭外面几个工蚁不顶事,此药是吸引工蚁来搬运,窝里的众蚁吃了以后会互相撕咬最后全窝端。人有多坏啊。 药拆开来,像碎饼干屑,看不出有那么恶毒。

我还是不敢撒,心下戚戚,你们能不能转移一下?干吗非跟我这几株开花的植物过不去啊。

冷静一想不对啊,没听说蚂蚁咬花咬菜啊,是不是花和菜生了虫,它们在吃虫呢?我这么下狠手,是不是切断了生物链呢?

再搜。(不知道离了网络我们还能干啥。)原来蚂蚁在豢养蚜虫。为获取蚜虫的分泌物为食,蚜虫就是蚂蚁的“奶牛”。秋冬之后,蚂蚁还会把蚜虫虫卵搬到自己窝里,春暖花开再搬到花上。我现在要做的是杀死蚜虫,蚜虫灭光,蚂蚁即消失。 一试,果然。

这就是大千世界,蕴涵如此丰富。在我们熟视无睹、触手可及的地方,存在着多少我们不能了解的。我们总认为世界掌握在手中。 事实上,一块土地,一根藤蔓,一群蚂蚁,都能教给我们无数神奇。 黄瓜在它的里,顺竿而上,繁茂威蕤。掀开叶片,露出青翠之身,摘了,洗了,咔嚓咔嚓,品尝没有化肥、没有膨大剂、没有除草剂、没有任何化学制剂的只剩黄瓜味的味道。当然,在咔嚓之前,是不忘拍照发送一圈的,是为分享。 (选自《散文2017精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概括黄瓜生长过程,完成填空。

费力铲土,助瓜秧生根;按时浇水,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保黄瓜平安。

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豆角秧很快乖乖爬上去了,舒展有范;黄瓜似乎并不在意,还是随心所欲地伸秧。文章16到18段有何作用?

联系全文,说说划线句中的“神奇”有哪些。

作者写作此文时,曾考虑用“结庐在人境”作为标题,你觉得它与现在标题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11.作文

无论车窗外的雨雾有多大,在汽车行进之中,雨刮片总能不断拨去所有的雨雾。人生亦如此,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阴雨天,谁都需要有拨除雨雾的能力。

这段意蕴丰富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拨”为题,写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以上。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5页,共1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有误。《水浒》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此后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之后则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却线索分明。 B.有误。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长篇小说。 C.有误。《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 故选:D。

本题考查名著综合性阅读。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根据自己的名著知识,逐一对照选项判断正误,进行答题。

本题考查多部名著,综合性较强,但是考点相对简单,只要学生平时的阅读扎实,注意积累,可以顺利答题。

2.【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感叹”后直接引用人物的语言,句末的句号应是人物语言的结束,所以句号应在引号的里面; 故选:C。

本题考查标点使用正误的判断。平时学习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标点的种类较多,要熟悉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3.【答案】【小题1】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题2】蜡炬成灰泪始干【小题3】浊酒一杯家万里【小题4】接天莲叶无穷碧【小题5】草长莺飞二月天【小题6】英雄末路当磨折【小题7】此之谓失其本心【小题8】以中有足乐者

【小题9】会挽雕弓如满月,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答案为:

(1)山雨欲来风满楼 (重点字:欲) (2)蜡炬成灰泪始干 (重点字:蜡) (3)浊酒一杯家万里(重点字:浊)

第6页,共14页

(4)接天莲叶无穷碧 (重点字:碧) (5)草长莺飞二月天(重点字:莺) (6)英雄末路当磨折(重点字:折) (7)此之谓失其本心(重点字:谓) (8)以中有足乐者 (重点字:以)

(9)会挽雕弓如满月,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雳)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住诗句来源和准确书写重点字,应有针对性地识记。

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回顾旧知,默写出指定的诗词名句。

4.【答案】答案: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5.【答案】【小题1】yī

【小题2】sè【小题3】煞【小题4】置

【解析】答案: (1)yī (2)sè (3)煞 (4)置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

6.【答案】【小题1】D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前后照应,文段前面提到的“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自然是“具体的感受”;进而“想到的许多东西”,那就应该是出现在读者头脑中的形象,自然是“抽象的思考”。这样前后联系,就很容易做出选择了。

(2)本体考查主旨概括,要读懂关键词语的内涵,“只有一个故事”作者想要强调的

第7页,共14页

是,这样的小说只有简单的情节,只能满足感性上的认识,不能触发深层的思考,不能获得感性上的满足。把握了这些,概括起来就很简单了。 故答案为: (1)D

(2)示例1:“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的小说是只能让读者得到感性满足,而不能引起理性的满足的小说。

示例2:“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的小说是只能让读者得到感性满足,价值很低的小说。

本题为语言运用试题,一是考查句意的前后照应关系,二是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整体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前后联系,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前后照应;并能从总体上把握内容,理解文段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做该题,要仔细审题,先从整体上理解文段内容,然后推敲文章句子间的前后照应关系,同时注意把握关键词语慨括文段主旨。

7.【答案】【小题1】江水中不时有一两只鱼儿跃起,发出“泼剌”声,那也许就是肥

美的鳜鱼吧。【小题2】⑥

【解析】答案: (1)⑥

(2)示例:江水中不时有一两只鱼儿跃起,发出“泼剌”声,那也许就是肥美的鳜鱼吧。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张志和的《渔歌子》是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因此第⑥句中“我不禁心生悲悯,他们的生活好艰难啊”是错误的。

(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补写。题干要求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来补写,“江岸边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是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的,所以补充的部分应该从听觉角度展开,如描写鳜鱼从水中跃出的声音。

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要多练习,做题时方能得心应手。

8.【答案】

【小题1】把【小题2】这样【小题3】等到(到……的时候)【小题4】丝毫【小题5】C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唯独把看见京师长安作为快乐的事。以:把; ②句意为:人的感情大多数都是这样(矛盾)。然:这样;

第8页,共14页

③句意为:在树梢的时候。及:等到(到……的时候); ④句意为:丝毫没有消停的时候。略:丝毫。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本句句意为:即使得到一官半职也应当毫不眷恋,(这是)明智的。根据句意以及题干要求,节奏应划分为:虽得一官/亦当掉臂不顾/明矣。

(3)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虽:虽然;实:实际。句意为:叔叔您(尊叔)虽然居住在深山里,实际上享受着天界(天上宫殿)的快乐,这是我们不应该不知道的(这是您不可能不知道的)。

(4)本题考查对文中知识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解答。 《野步》写的是诗人在野外山阴道上散步时发声高吟。所以,A.B.D不正确,C正确。 故选:C。

(5)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细读文本,材料(一)中写猴是以在野外林荫道捡果喂猴衬托自己悠闲自在、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材料(二)中写举猴的例子来喻人,揭示人常常不能知足不珍惜拥有的心态,使说理通俗易懂。 答案:

(1)①把;②这样;③等到(到……的时候);④丝毫。 (2)虽得一官/亦当掉臂不顾/明矣

(3)叔叔您(尊叔)虽然居住在深山里,实际上享受着天界(天上宫殿)的快乐,这是我们不应该不知道的(这是您不可能不知道的)。 (4)C。

(5)材料(一)中写猴是以喂(唤)猴衬托自己悠闲自在、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材料(二)中写猴是以猴喻人(是一种比喻),揭示人常常不能知足不珍惜拥有的心态(人有时想入世有时想出世的反复无常的矛盾心理/说明人在“寂寞之时,既想热闹;喧嚣之场,亦思闲静”),使说理通俗易懂。译文:

《野步》闲时欣赏自然,不知不觉中就走远了,在野外吟唱不自觉的声音就高。山路没见的人到的痕迹,树林中有鹤身上掉下的羽毛。人生多有物外之趣,俗世有时会枉自辛劳。沿着溪边捡拾树上掉下的果子,用来召唤喂食饥饿的猴子。

《兰泽、云泽两叔》我在长安的沙尘中,没有哪天不想念荷叶山的乔松古木。因而感叹人生的欲望念头没有结束的时候。当我在荷叶山的时候,唯独把看见京师长安作为快乐的事。人在寂寞时,就想热闹;处在喧嚣场合,又想安闲平静。人的感情大多数都是这样(矛盾)。就像猴子在树下,就想着树梢的果子;在树梢的时候,又想着树下的饭食。反反复复,丝毫没有消停的时候,也是很辛苦了。 叔叔您虽处深山,但是实际享受着身在天宫一样的快乐,这是您不可能不知道的。在双桂树下,酒缸如人般粗细,树皮如蟒蛇般花纹密布,山色苍黄,树木青翠,万片雪花飞来,却不知道有寒来暑往的变化以及人世间的别离之苦。由此可见,即使得到一官半职也应当毫不眷恋,(这是)明智的。

第9页,共14页

文言语句断句的基本方法:

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9.【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我不适合长期待在

印度的骄阳下。然而他并不在乎这一点。当我的人生走到尽头时,他会平静地让我回到给予我生命的上帝身边”一句,可见简认为自己无法适应印度的天气,身体会出问题;“我不适合长期待在印度的骄阳下。然而他并不在乎这一点。当我的人生走到尽头时,他会平静地让我回到给予我生命的上帝身边”可见她对英国的爱,不愿离开;“我将要做的就是在没有罗切斯特先生的世界生活,这真是荒谬空虚的生活啊,只会度日如年”,又可见她对罗切斯特爱之深;“如果跟他走了,我会把一切都抛在圣坛上,全身心奉献。他永远不会爱我,但会认可我”,简认识到圣约翰对她并不是真爱,只是找到一个工作的助手而已。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她不愿意接受圣约翰的求婚。

(2)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这句话全句为“在情感与希望被撕毁后,这高贵的职责和庄严的成果难道不是我能想到的填补空洞的最好方式吗”,结合前后文内容,可知“这高贵的职责和庄严的成果”指的就是接受圣约翰的求婚,做他工作上的助手。那么这里的“情感与希望”指就就是对罗切斯特的爱并与她结婚。

(3)本题考查叙述视角作用的分析。《简•爱》这部小说的主题是通过对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的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从而表现欧洲女性意识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文章以女性的视角来叙述,让内容更真实,主题更深刻。《我的叔叔于勒》旨在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无情的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丑恶的灵魂。作者从一个少年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对成人间冷漠无情的关系讽刺力更强,通过少年的不解,来引起读者的深思。 (4)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与表述。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后来简嫁给斯特的原因(罗切斯特因一场大火而残疾)与这一情节对塑造简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追求人格的平等),然后用与示例相同的句式表述出来。从示例内容来看,第一小句要表述事情的前提,第二三小句描述故事情节,最后一小句表现人物的成长。 答案:

(1)我不愿接受他求婚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不能适应印度的天气,健康会出问题;“我”不愿意离开挚爱的英国;“我”仍然牵挂罗切斯特先生;圣约翰并不爱“我”,只是把我当做助手和工具(并没有做丈夫的应有之心)。

(2)简爱原本的”情感与希望”指她与罗切斯特先生彼此相爱,并打算结婚(留在罗切斯特先生身边)。

(3)《简爱》是从女性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表现了欧洲女性意识的觉醒;《我的

第10页,共14页

叔叔于勒》从少年视角来叙述故事的,更有利于表现对成年人世界里金钱与亲情关系的冷静反思。

(4)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罗切斯特结了婚,展示了女主人公的人格和对爱情的追求(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小题2】【小题3】【小题4】

【解析】选段出自名著《简•爱》,是女主人公简•爱的一段心理活动,既表达了她不愿接受圣约翰的求婚,又写出了她对罗切斯特的矛盾的爱。表现出欧洲女性意识的觉醒。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

10.【答案】【小题1】助黄瓜伸(长)藤

【小题2】及时架竿(及时系绳),【小题3】教黄瓜爬竿【小题4】杀灭蚜虫【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提示,以及文意的理解,可知文章围绕着黄瓜的生长,先写作者费力铲土,助瓜秧生根;接着写他按时浇水,终于让黄瓜“纷纷伸出藤蔓”;然后写邻居大嫂的教导,帮助黄瓜攀爬竿架;最后写黄瓜生了许多的蚂蚁,我通过寻找资料,找到原因,通过杀死蚜虫的方式驱赶走了蚂蚁。根据这些内容,参照“费力铲土,助瓜秧生根”的形式表述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按题干的要求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阅读所给的句子,运用了拟人与对比的修辞,“乖乖”“不在意”“随心所欲”赋予豆角与黄瓜以人的情态,表现豆角秧的乖巧与黄瓜的不在意,二者形成对比,突出二者的生长特点,可见作者对所种植的蔬菜的喜爱。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这三段主要写了自己治理黄瓜虫害的态度,表现了作者的善良与对自然万物的怜爱。正因为如此所以去研究,发现治理蚂蚁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从结构上看,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并丰富文章内容,让种菜这一平常小事,富有情趣。

第11页,共14页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事实上,一块土地,一根藤蔓,一群蚂蚁,都能教给我们无数神奇”一句出现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是作者对自己种植黄瓜过程的感悟。从刚种黄瓜时,“土是生的。浑小子,脾气硬,不服软,用铁锨铲都费劲。下了雨,更是泞得不明就里,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地还没整平,黄瓜苗就栽下去了”,所以刚生长出的黄瓜一幅营养不良的样子,可最后我通过不断的努力还是获得了成功,所以“土地”的神奇表现在要想有收获就要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付出努力;邻居大嫂的教导让我明白了黄瓜与豆角的不同,要引导它去攀爬竿架,这就是“一根藤蔓”的神奇;“一群蚂蚁”的神奇很明显表现在任何生物都有其食物链,其生活的方式与取食有关。 (5)本题考查标题的比较与分析。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解答时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自己所选标题对表现内容或主题上的合适之处即可。如果认为“结庐在人境”更好,可从文章表现的主旨来阐述理由。作者种植蔬菜的追求不在于“菜”本身,而在于这份情趣,这一标题能表现作者的追求。如果认为“黄瓜的”更好,则可从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来阐述理由。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是黄瓜的种植过程,表现的是黄瓜的生长特点,所以这一标题与内容更符合。 答案:

(1)助黄瓜伸(长)藤;及时架竿(及时系绳),教黄瓜爬竿;杀灭蚜虫

(2)用了对比手法,用豆角的“乖巧”与黄瓜的“随心所欲”来对比其不同的生长情态;用了拟人手法,作者视豆角与黄瓜为不同个性的孩子,表达了对植物的爱怜之情。 (3)(内容上)这一部分写了想要杀死威胁黄瓜生长的蚂蚁却不忍心下手,(表达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怜悯(对人性之恶的反思),(结构上)同时引出下文作者仔细研究发现的内容),(行文上)使得行文更加曲折生动,富有趣味。 (4)土地提醒我要有收获就必须按照作物的生长规律勤于劳作;黄瓜和豆角的藤蔓使我明白了不同物种有各自的生长习性,人类要给予尊重;蚂蚁使我发现看似渺小的生物也有其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神奇而独特的取食方式)。

(5)示例一:①“结庐在人境”更好。作者写在城市的院子里种蔬菜的经历具有淳朴自然、悠然自得的田园趣味,用此标题对文章内容(隐居于闹市)具有概括性;用陶渊明的诗句也增强了文章的诗意气息。用“黄瓜的”无此效果(从内容、表达、语言等角度有所涉及)。

示例二:②“黄瓜的”更好。本文描写对象是黄瓜;“”一词将黄瓜的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拟人化;“”一词表达了对自然生物的尊重,表达效果幽默风趣,与全文的语言风格更加吻合。用“结庐在人境”无此效果。

这篇文章作者写了自己种植黄瓜,不断的耕耘、研究终于结出果实的过程。作者通过黄瓜要在人的牵引下才会自动攀爬竿架,用杀死蚜虫的方法能让黄瓜上的蚂蚁自动消失的事,明白了大千世界,存在着许多我们不了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与研究。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第12页,共14页

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

11.【答案】【例文】

拨  在作家神奇的笔下,塑造了一个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你。   鲁滨逊,就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虽出生在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却一心渴望航海。父亲原来指望儿子学法律,但是你却一心想去航海。有一天,你去赫尔时,你的一位同伴正要坐其父亲的船到伦敦去,你便动心了,于是,你跟着去,当时你才十九岁。船刚驶出海口,便碰到了可怕的风浪,使你感到全身有说不出的难过,心里十分恐惧。你在痛苦的心情中发了誓,假如上帝在这次航行中留下我的命,在登上陆地后,就一直待在我慈爱的父母身边,从此一定听从他们的忠告办事。终于,第二天风停了,浪也歇了,你就把这次航行后便回家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航海。真是“天不负有心人”你在第二次航海中赚了一笔钱。在你刚刚高兴时,第三次的航海又遭遇了不幸。你被一艘土耳其的海盗船俘虏,被卖为奴隶。还好,聪明的你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逃到了巴西,在那里独自经营一个甘蔗种植园,当起了庄园主。   鲁滨逊,是你对航海事业热爱的精神,拨动了我的心弦。

  在一次意外中,由于船在途中遇到了风暴,你漂流到了一个杳无人烟的岛上。为了能在岛上生存下去,你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把船上的东西搬到岛上,在小山上搭建帐篷,用最简单的工具制作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的困难。   接着,你又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己制作木杆、筷子等工具加工面粉。又制作了陶器,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鲁滨逊,是你不怕困难,敢于克服的精神,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你在岛上生活了十八年。一天,你发现了岛边海岸上都是人骨:原来野人在这举行了肉宴。直到二十六年后,你又发现有野人在这举行了肉宴,这一次他们想吃掉的是他们捕来的俘虏。你冒着生命危险将那个俘虏救出来,并取名为“星期五”。不久后,你又发现了英国船上的水手叛变,船长和副船长等三人被抛弃在岛上,你和“星期五”帮助船长等人祝福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把那帮水手留在了岛上,带着“星期五”坐上了船长的船离开了这里。

  鲁滨逊,是你刚强勇毅的精神,拨动了我的心弦。   鲁滨逊正是这样的一个你,拨动了我的心弦。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根据“人生亦如此,生活中,难免会遇到阴雨天,谁都需要有拨除雨雾的能力”可知本文应记叙一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某种困难,产生了某些困惑,然后在某人的帮助下,在某物的触动下,认清了自己,重新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与道路。写人记事,写出真情实感。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取一件自己遇到了某些困惑,不能认清自己,后来因为爸爸的一席话让自己明白,警醒,重新生发出前行的勇气与动力的事件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13页,共14页

【技法点拨】注意细节描写手法的运用,尤其是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会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在选材上,要做到新颖性。在写法上,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比写法、侧面烘托的写法,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吸引力。

文中将“鲁滨逊”直呼作“你”,充满深情。“鲁滨逊”“对航海事业热爱的精神”“不怕困难,敢于克服的精神”和“刚强勇毅的精神”“拨动了我的心弦”。本文分三个层次介绍他的故事,并归纳他的精神,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第14页,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