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卷第5期 2008年10月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 EDITION) Vo1.3O NO.5 Oct.2008 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苏勇军 (1.宁波大学丈学院,浙江宁波315211;2.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蝣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协调因素,严重影响了二者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 宁波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状态比较,在调查和实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要促进二者互动发展,必须将 旅游教育纳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建立完善的旅游培训制度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推广“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旅游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机衔接等。 关键词:旅游教育;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08)05~0082—04 我国旅游业自1978年起步以来,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 步完善,产业地位、产出水平和国际影响也进一步提高。从1990年到2006年间,中国的旅游者人数 从2 750万上升到了139 000万;旅游收入从286亿元上升到了约8 550亿元。¨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呼 唤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旅游教育是向旅游业输入人才的重要渠道。我国旅游教育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 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了中职、大专(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博士)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截 至2007年年底,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770所,在校生39.74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1所,在校生37.64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 641所,在校学生为77_38 万人。2007年,全旅业在职人员培训总量达320.94万人次。L2 然而,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的共同持续快速发展的背后,一些隐含的矛盾问题正日益凸现出来。 由于教育事业的非营利性和改革的滞后性,致使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实际表现为各自在不同制度 的约束下进行经营运作。旅游产业是一种完全的市场化安排,而旅游教育却仍较多保留计划性的安排, 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匹配、不和谐现象。如不同层次旅游教育的市场定位、旅游专业的边界性、旅游产 业的人才结构和旅游产业链的优化配置等等。【j J这些问题理不清,旅游产业也很难实现长期、有效的 增长,旅游教育的产业引导和促进作用也将失去意义。本文以宁波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宁波市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发展概况 “九五”期间,宁波市被列入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 五”期间,宁波市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宁波市投资少、发展快、效益高、有 潜力的产业之一。这期间,旅游总收人以每年18.6%的增幅快速增长。2006年旅游业总收入3 16.0亿 元,比上年增长22.4%;接待国内游客2 685万人次, 增长14.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6亿元,增 长1.5%;接待入境游客54.2万人次,增长23.6%;入境旅游外汇收入3.4亿美元,增长35.6%。l4J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宁波市旅游人才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旅政管理队伍综 合素质逐年提高,教育培训工作与旅游业发展基本适应,对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产生了积极 的作用。旅游教育是向旅游业输人人才的重要渠道。“十五”期间,旅游院校发展迅速,形成了稳定 的人才资源。截止2005年底,宁波市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20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8 600余人, 收稿日期:2008—04—10 基金项目:2007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甬教科规办[2007]8号)。 作者简介:苏勇军(1973一),男,安徽合肥人,宁波大学文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5期 苏勇军: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83 其中高等院校6所,在校生2 380人;中等职业学校14所,在校生6 280人。旅游院校还形成了比较 完整合理的本科生、专科生、中专职高学生层次体系。同时,宁波市旅游教育培训工作也稳步发展, 全市旅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基本上形成体系。“十五”期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 000 班次,培训各类人员10万余人次,对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起了重要作用。全行业参 加教育培训的职工近2万人次,企业岗前培训、上岗培训等基本形成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化。L5J 二、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矛盾分析 相对于“九五”期间,宁波旅游产业、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明显有所改善;但从产业发展对人才 的需求状况来看,宁波旅游产业与教育协调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和谐现象还比较明显,已影响 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需求 目前,宁波市旅游从业人员总量约为13万人,占人口比重的2.3%,比全国平均水平的6.1%低了 近4个百分点。【5】旅游人才供给主要来源于旅游院校,2005年,全市旅游院校20所,在校生不足】 万人,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人才总量的不足,制约了宁 波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旅游教育能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人才供给机制, 特别是加强对当前旅游业发展中一些紧缺人才的培养。如具有国际眼光的旅游高端人才、一线应用技 能型人才等。 (二)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学历层次不合理。宁波市旅游人才队伍以高中(中专)学历者为主,极大的了宁波市旅 游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据宁波市旅游培训中心“构建宁波旅游人才高地战略研究”课题组对宁波市 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学历情况的调查显示,初中学历者占38.5%,高中学历者占49.1%,大专学历者占 10.8%,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仅占1.3%;宁波旅行社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厉占47%,本科及以上高学历 仅占4.9%;宁波景点(区)的从业人员中,专科学历占17.5%,本科学历占7.5%。二是人才分布不 合理。旅游人才分布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合计占全行业人才总数的近九成,是行业人才流 向最集中的部门。 (三)旅游院校与产业缺乏交流,产、学、研结合机制没有形成 宁波市部分旅游院校关门办学,和行业联系甚少,有的院校尽管和业界有些合作,但缺乏长期性 和经常眭。由于对旅业了解有限,对行业人才需求把握不准,培养目标定位难以明确,其教育就 难免会出现和实际脱节的现象,致使整个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毕业生难以迅速适应行业发 展需要,甚至在旅业就业都比较困难。虽然宁波部分旅游高校承担了一批旅游研究项目和课题, 也建立了一批学生实习基地,但旅游院校总体产、学、研结合度不高,旅游院校没有与旅游企业、政 府职能部门等社会单元组成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的旅游教育网络体系,没有形成与旅游产业在信息情 报交流,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规格信息反馈等方面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四)旅游培训工作滞后,人才培养效率偏低 旅游培训是旅游院校教育的有机延伸。虽然“十五”期问宁波旅游培训工作有了稳步发展,但远 不能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各类人才学习和继续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技能、信息等得 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突出表现在:一是培训所涉及的面和层次不平衡;二是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是旅游培训结构水平较低,特色不明显;四是培训的市场机制仍有待形成;五是大旅游教育培训的 格局还未形成。 三、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规划 (一)将旅游教育纳入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加强对旅游教育宏观是旅游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l6】首先,计划、教育、旅游等主管 部门,对日前宁波旅游业人才需求和旅游教育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确定旅游教育发展速度、规模、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列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其次,建立旅游教育宏观管理制度,对现有旅游院校, 通过考核进行整顿,对新建旅游院校或专业,应有科学论证和审批程序;再次,加强旅游人才市场调 研和信息传递,引导旅游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其具有超前适应市场的能力;最后,整合宁波市旅游教 育资源,筹建宁波旅游学院,将其办成集中职、大专(高职)、本科,甚至研究生(目前宁波大学文学 院已经在专门史硕士点下设了“区域旅游文化”研究方向)的多层次旅游教育体系,并根据宁波旅游 产业发展的要求,设置相关专业和开设相应课程。 (二)与企业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 旅游高等教育是面向和服务于旅游产业,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专业教育,产业需求是办学的依据、 动力和前提,也是充分发挥旅游教育的办学功能之所在。 首先,以旅游产业格局及其发展作为宁波旅游教育的出发点。旅游院校应当加强面向旅游产业的 教育研究,针对旅游产业部门内部的各行业实际情况和发展,确定学科专业教育状况,优化教育 资源配置,自主选择与旅游相关产业和产业内部各企业集团建立合作办学关系。[712006年浙江大学宁 波理工学院与宁波南苑集团校企合作建立的南苑管理班就是顺应宁波市高星级酒店迅速发展的要求 (预计3~5年内,宁波的五星或准五星级宾馆将达15家左右,超过浙江全省现有五星级饭店的总和), 开展专门人才针对性培养的成功案例。 其次,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旅游学科作为应用型的学科特点,教学需要有很强的 实践性。调查显示,宁波市旅游院校中大多数教师未受到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学习,尤其没有经 过旅游实践的磨练,所以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以及实践能力还较为薄弱。首先,学校可采取与企业签 订合作协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通过实习,积累实践经验,了解 市场需求,从而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 从旅游企业聘用有实践经验的客座教师来校授课,以旅游企业现有人才作为部分专业师资来源,改善 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再次,促进旅游科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与其他地区一样,宁波市 旅游院校是从事旅游研究的主要基地,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但是,高校的这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程度较低。因此,旅游院校应该积极与旅政主管部 门、旅业协会以及酒店、旅行社、旅游区(点)等企业联系,一是创造条件合作建立教研基地; 二是根据旅业各部门、各单位需要,开展横向课题或项目研究;三是促进旅游研究成果推广、转 化,推动宁波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推广“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旅游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机衔接 宁波大学于2001年全面实施了基于“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按人才市场需求及学 生个性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机衔接,在应用型人才培 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宁波旅游院校中推广。 宁波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平台十能力模块”构成,知识平台 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平台、学科基础知识平台、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和专业知识平台,是适应旅游学科综 合性的需要;能力模块包括导游技能、饭店服务技能、景区经营与管理技能、英语口语能力等组成, 是适应旅游专业应用性强的需要。该培养模式的知识平台较好地实现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 合,又考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旅游市场变化的需要;能力模块的能力训练是以宁波南苑饭店、宁波中 信国际大酒店、宁波溪口景区以及杭州宋城集团等一大批高级别的实习基地为依托。知识构建和能力 训练相互融合,配套施教,循序渐进,使该培养模式显示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四)建立完善的旅游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是旅业的窗口,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 宁波的整体形象,通过培训提高其素质是、教育、产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一方面,要建立 第5期 一苏勇军:宁波市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 85 5 6 7 ]1 ;2 3 4 ;8 j 般从业人员的先培训、再上岗制度,要特别注意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在校生的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 多种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应通过立法,规定旅游从业人员一年之内应接受不少于一定 时间的培训,并通过继续教育,完善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宁波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们认为,目前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以宁波旅游培训中心以及宁波大学旅游管理系等为基地,根据“就 岗前培训,换岗前培训、上岗后再培训、晋级前先考核”的原则,聘请有关专家举办系列培训班、系 列专题讲座等,分层次对职工进行培训,并使之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五)充分利用宁波丰富的社会资本,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从宁波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教育投人的现状考虑,目前宁波旅游教育可以大力开展多渠道办学 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收本地丰富的社会资金参与旅游教育的经营与管理。一是借鉴国外已经 成熟的做法,实行教育多元化,允许宁波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多元化合资创办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二级 学院;二是应积极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出资办学、股份制办学、合作制办学、集团办学等多种形式办学 的,加大跨法人、跨地区的教育资源集聚力度;L8J三是通过设立企业或企业家基金等形式,调动 宁波地区丰富的民营资本直接向教育部门提供资助。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7—02—28)【2007—09—12].http://ww 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571573.htm. . 国家旅游局.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fN1中国旅游报,2008—09 15(3). 梁学成.基于旅游产业化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安排[J].旅游学刊,2003(特刊):1 4—1 81 宁波市统计局.200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OO7—08—18)[2007—08—221.http://www.nbstats.gov cn./read/ 20070822/23835.aspx. 应伟明对宁波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IN].中国旅游报,2007.08—01(15). 张孝存西安旅游产业与旅游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明.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3 1 ̄36,42. 赵鹏.努力实现旅游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的新突破f.I】l旅游学刊,2003( ̄]):12-14. 黄爱莲.关于广西旅游教育市场化的思考[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10):160 ̄162. A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ducation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Ningbo SUYong-jun , (1.Faculty ofLiberalArts,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2.School ofSociology,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There exists certain un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ducation and industry in Ningbo.The essay,based on comparative srvey and data analuysis of Ningbo’s tourism education and industry,proposes that tourism education to be planned in the general layout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 integrated in instruction,research and output,and that perfect tourism training and“platform plus modules”be established to cultivate h Jigh quality personnel,thus achieving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y. Key words:tourism education;tourism industry;interactive development;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赵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