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来源:九壹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1篇】

故事新编作文范文400字(精选12篇) 故事新编作文范文400字(精选12篇)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学习古诗,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五、总结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竹林、桃花、春江、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喜爱春天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2篇】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诵读、背诵两首古诗。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习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反复吟诵,领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表现春天情调和表现凄凉情调的乐曲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l.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2.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并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喜欢)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读课题。

二、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展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

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

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3)把词语送回诗中去,老师相信孩子们会读得更好。 2.理解诗意。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

(2)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变换方式读诗句)

(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指名答。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3.体会意境。 (1)画画。

这么美的面面,咱们也来学惠崇,用灵巧的小手把这美丽的画画

出来。也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把你对诗意的体会画出来。画好后,一边欣赏,一边读。

(生在音乐声中画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用手中心爱的笔,表现诗的意境。

(2)投影出示学生的画。

你能给这美丽的画卷配上优美的诗吗(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还有小诗人想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吗(学生诵读) 生齐背诗。 1.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学习词语:惠崇蒌蒿河豚。 学习形声字。

了解河豚:又叫,其形状身大,尾小,头圆小,背部黑褐色,有花纹,腹部有白色肉刺,其味奇特而鲜美,河豚的血液、肝脏含有剧毒。河豚原来是近海的鱼类,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行,游入长江产卵。

(看注释、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看不见) (想到的) 了解词意。 (美)

读诗。 画画 体会意境。 配诗。 背诗。 三、归纳学法

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抽生说。 课件展示学法: 学生读诗。 讨论学法: 1.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诗意。

(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 (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四、学习《清明》 1.小组合作学习。

请孩子们根据这样的学习方法,在组长带领下,一步一步学习另

一首诗《清明》。 2.小组汇报。

(1)刚才老师参与到孩子们的学习中,发现孩子们真会学习,现在请孩子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通过小组学习,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后,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诗句) (2)理解欲断魂。

(3)体会意境。(小组通过朗读、表演、对话等形式) ①学习伙伴一起学习,选择喜欢的方式体会意境。 ②抽小组上台表演。

(4)吟诵。(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 合作学习。 分组汇报。 读诗。 理解诗意。 五、课外拓展

孩子们,《惠崇春江晓景》和《清明》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第二首诗《清明》表达了诗人惆怅、茫然的心情。老师还收集了其他写春天的诗句。 1.课件出示诗句。 2.齐读诗句。

3.老师相信孩子们也收集了许多关于春天的古诗。下来和大家一

起分享。愿大家多读,多背诗歌,用心去品味诗人笔下的诗所蕴含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3.激发对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孩子们,欢快的音乐响起来,小手拍起来,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听《春晓》)

2.听完这首儿歌,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春) 3.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春天的面纱,走进春天。(欣赏)你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天吗?

4.春暖花开,鸟语花香,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景象。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用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惠”字书写。 5.作者是谁?(简介苏轼)

6.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简介惠崇

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晓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他是怎样写的呢? 二、读古诗,整体感知

1.初读古诗,放声读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开始。

2.检测生字,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全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 4.读出诗的节奏感,听老师范读,画出停顿来。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七言律诗用二二三的节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

5.齐读。(指名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课件)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师:知晓诗人,读通诗句,是学好古诗的前两步,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理解诗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2、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

一读:读景物,把看到的景物划出来。

二读:读诗文,把诗文的意思读到心里。(根据课文插图和课后注释,小组内讨论交流诗句的意思。)

三读:读自己,把你的情感读出来。(课件) 3、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4、交流前两句

师: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芦芽、河豚。 思考: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诗中那句诗写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诗人又是怎样感受到的呢? 理解“三两枝”“鸭先知”

②作者站在江边,看到这春意盎然的美景,心情怎样?假如你就是诗人,你会说些什么?

师:孩子们,画中清波漾漾,有青青是的翠竹,三两枝的桃花,江面上有戏水的鸭群,诗人由远及近向我们展现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让我们用朗读把它的没读出来吧!

5.交流后两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 (出示后两句)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

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可以食用。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师:诗句中“短”能否换成“壮”?(春天刚到,芦苇才抽出嫩芽,用短突出芦苇是春天才生出的,用壮显然不合适。)

师:哪些景物诗中有,画中没有?(河豚)这是作者的想象。 为什么作者看到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呢?苏轼不但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美食家。听老师讲个小故事,就明白了。(出示小故事) 过渡:孩子们,后两句多有趣味,这三种景物蒌蒿,芦芽,河豚配在一起就是一道美味佳肴,想必苏轼写完这首诗已是垂涎三尺了,让我们把这种趣味读出来吧! 6.指导朗读:

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眼前这情景,鸭子陶醉了,河豚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加上表情、动作去感受春天之美!)

(出示课件,整首诗)生齐读。熟读成诵。小结(板书)体会作者的情感?

9.古时候,诗、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诗配上好听的音乐就可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一起唱起来,用歌声来感知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学法

一.读出景物,想象画面。 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三.读出感情,走进诗中。 五、拓展练习

给学生发练习单,结合本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诗圣杜甫的《江畔步寻花》。 江畔[pàn]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tí]。

思考: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读一读,诗中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六.飞花令

师:人生自有诗意在,春城无处不飞花。现在在《中国诗词大会》上依然很受欢迎,在这立春伊始、万物初生的季节,我们也来一起“飞花令”感受诗词的美好吧!说说带有“春”的诗句来。 七、推荐阅读

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课下孩子们给古诗配一幅画,背诵并默写。 找描写春天的诗,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诗人笔下春天的无限美好。 老师还要推荐大家阅读《唐诗三百首》,希望孩子们多读,多背,多积累,读中国诗,传承中国文化,做优秀的中国人。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