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来源:九壹网
外国建筑史

6.空中花园 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8.孟莎式屋顶 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 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十世纪后,大量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 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 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2.柱式 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 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14.飞扶壁 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 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7.透视门 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18.叠涩 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19.光塔 光塔是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1. 昭塞尔金字塔 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2. 玛斯塔吧 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3. 古埃及常见的柱子形式 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4. 吉萨金字塔群 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5. 阿蒙神庙(太阳神庙) 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6.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1)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2)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神庙的艺术重

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7. 山岳台 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8. 撒艮王宫 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9. 伊什达城门 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用彩色琉璃饰面。

10. 帕塞玻里斯王宫 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11. 公元前3世纪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12.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13. 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 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

14. 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

15. 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16.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17. 希腊二柱式

1) 多立克(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城帮)

2) 爱奥尼(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帮)

3) 晚期出现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忍冬草(毛茛草)叶片组成外,其他部分同爱奥尼,一般不列入古希腊主要柱式。

18. 雅典卫城 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19. 帕提农神庙 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多立克柱式的典范。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大理石砌筑,铜门镀金,山墙尖饰金。围廊内圣堂墙桓外侧的檐壁是爱奥尼式的,浮雕是爱奥尼式的,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山墙风格被认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

20. 伊瑞克先神庙 东面门廊——爱奥尼柱式。南面——女像柱廊。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21. 奖杯亭 早期克林新柱式的代表。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

22. 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 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在希腊晚期出现。

23. 拱券结构 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罗马建

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24. 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是直接在古希腊柱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柱式略有不同,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一个是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比古希腊多立克柱式显得要修长些,另一个就是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比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多了柱础。

29. 罗马大斗兽场 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下部三层采用了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向上依次为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

30. 古罗马城市广场 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公建、庙宇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广场,代表性广场为罗马的罗曼奴姆广场。帝国时期的广场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 31. 图拉真广场 帝国时期罗马城最宏大的广场,歌颂皇帝、崇拜皇帝、纪念其功绩的纪念性广场。

32.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征 大型公建风格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图和谐统一。

33. 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34. 拜占廷建筑 教堂平面格局大致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装饰:马赛克、粉画、石雕。

拜占廷建筑的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

拜占庭建筑特点:平面是圆穹窿顶的集中式平面与十字平面,空间以穹窿顶为主要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面装饰朴实。

35. 帆拱 拜占庭建筑为解决圆形穹顶与方形平面之间的过渡而创造的结构方式.

36. 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 拜占廷建筑最辉煌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37. 圣马可教堂(威尼斯) 希腊十字式教堂。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于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为主的五个穹顶, 38. 圣保罗教堂(罗马) 早期教建筑,拉丁十字平面。

39. 罗马风(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 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建筑艺术承袭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其特点是创造了飞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把高塔组织到建筑构图中。多见于修道院、教堂。

主要代表: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45. 威尼斯总督宫 下面两层白色云石尖券敞廊,顶层采用的是白色云石+玫瑰色云石,立面极富创造性。受建筑的影响。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中世纪世俗性建筑的代表。黄金府邸模仿他的立面,第三层也做了券廊。

48. 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 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的标志。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伯鲁乃列斯基。

49. 圣彼得大教堂(罗马)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后经多人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历时120年建成。教堂的修建过程反应了进步力量与发动宗教力量的斗争。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 50. 美狄奇—吕卡尔第府邸 早期文艺复兴府邸的典型作品。建筑师是米开罗佐。

51. 巴齐礼拜堂 早期文艺复兴教堂的典型作品。伯鲁乃列斯基。内部与外部都由柱式控制,力求轻快典雅。

52. 坦比哀多 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型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53. 法尔尼斯府邸 小桑迦罗设计。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形式。

54.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 室内采用外立面处理手法,是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米开朗基罗设计。

55. 文特拉米尼府邸 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立面轻快开朗,比例和谐,细部精致。龙巴都设计。

56. 圣马可图书馆 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型简洁明快。珊索维诺设计。

57.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创造的是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

58. 圆厅别墅 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依纵横两轴线对称布置,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形体统一完整。平面为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六棵爱粤尼柱。文艺复兴晚期代表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59. 奥林匹克剧场 帕拉第奥设计,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开

辟了道路。

60. 尤利亚三世别墅 维尼奥拉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纵轴线上组织空间并力求开敞,富有变化,是建筑布局上的进步。

61. 麦西米府邸 帕鲁齐的杰作,把建筑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62. 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63. 罗马的市政广场。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主广场由圣马可教堂、旧新市政大厦围合,次广场东西两侧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

65.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出现手法主义的两种表现:①教条式地模仿过去大师的创作手法,为柱式制定繁琐而死板的规则;②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装饰构件,致力于追求光影变化,不安定的体形和意外的起伏转折。

66. 《论建筑》 阿尔伯蒂 1845年出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67. 《建筑四书》帕拉第奥 《建筑五柱式规范》 维尼奥拉 1652

70. 巴洛克教堂建筑实例: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 罗马圣卡罗教堂(波罗米尼)。

71. 巴洛克城市广场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广场(由梯形和椭圆形组合而成,伯尼尼设计)。波波罗广场(封丹纳设计)。纳沃那广场(波罗米尼设计)。

72. 古典主义建筑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王权时期的建筑。

74. 卢浮宫东立面(勒伏、勒勃亨、彼洛) 古典主义建筑最重要代表作,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75. 凡尔赛宫(孟莎) 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 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凡尔塞宫花园称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设计采用几何式。

76. 恩瓦立德新教堂(孟莎) 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建筑, 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77. 旺道姆广场(孟莎) 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有纪念柱。古典主义广场代表作。

78. 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多用卷草与贝壳装饰,色彩淡雅。这种建筑潮流主要可描述为新奇的、动态的。著名的巴洛克建筑早期作品是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洛可可装饰名家勃夫航)。

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79. 英国资产阶级时期 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钟塔构图很成功。

80. 圣保罗大教堂 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英国资产阶级的纪念碑。

81. 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帕拉弟奥母题 是一种券柱式。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2. 法国资产阶级时期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性,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83. 波尔多剧院 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十八世纪下半叶法国最有成绩的建筑是剧院建筑,最突出的就是波尔多剧院。

84. 巴黎万神庙 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代表,法国古典复兴的代表。

85. 帝国风格 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法国古典复兴建筑的代表,古罗马风格)。他们体量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超常,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生出肃杀之气。

86. 古典复兴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在欧盟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巴黎歌剧院(折中主义)。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英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最著名的作品)。

87. 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亨利第五代时期的哥特垂直式,如英国国会大厦。

88.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1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全面复活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对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一次沉重打击。

. 彼得堡市中心广场群 19世纪建成,以海军部大厦为中心,东面是冬宫广场,西面是元老院广场。周围建筑有冬宫、海军部大厦、元老院、伊萨基甫斯基教堂等。

93. 埃菲尔铁塔、机械馆(18年巴黎世博会) 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94. 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泰)

95.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

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代表作红屋。由魏布设计,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将材料、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96.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创始人凡·德·费尔德。魏玛艺术学校(凡·德·费尔德),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97. 维也纳学派 首领人物:瓦格那——《现代建筑》。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适用为主,路斯“装饰就是罪恶”,代表作:斯坦那住宅。

98. 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荷兰的贝尔拉格代表作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芬兰的沙贝宁代表作品为赫尔辛基的火车站。

99. 芝加哥学派 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风格。 创始人詹尼: 第一拉爱特大厦、芝加哥保险公司(最早的钢框架建筑实例1883-1885)

沙里文: 芝加哥百货公司——芝加哥窗。

伯那姆与鲁特: 蒙那诺克大厦、芝加哥卡匹托大厦、芝加哥瑞莱斯大厦。

荷拉伯特与罗许:马葵特大厦、

100. 沙里文 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提出“形式随从功能”。“自然界中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的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与别的东西相互区别开来。”

101. 德意志制造联盟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贝伦斯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代表作“透平机车间”——建筑史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 ——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

104. 表现派 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则窗洞,造型奇特,神秘气氛。

105. 未来主义 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创始人作家马里内蒂,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代表人物——桑·伊利亚——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106. 风格派 1917年产生于荷兰。代表性建筑:里特维德设计的在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 107. 构成派 ,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代表作品: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108. 格罗皮乌斯 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建筑设计哲学思想——建筑工业化+抽象构思。

1) 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2) 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教学特点 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法古斯工厂,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09. 包豪斯校舍 1)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是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110.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与眉耶尔合作设计,平面与体型打破对称格式。一战前最先进的工业建筑。

1) 非对称的构图 2) 简洁整齐的墙面 3) 没有挑沿的平屋顶

4) 大面积的玻璃墙 5) 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

111. 柯布西耶 1928年与格罗皮乌斯、密斯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房屋底层采用支柱; 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建筑哲学思想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抹不去的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拉吐亥修道院等。

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112. 萨伏依别墅 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

113. 朗香教堂 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 “塔”。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它的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115. 赖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草原式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20世纪30年代——有机建筑论,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20世纪40~50年代——几何手法抽象,如古根汉姆美术馆。

有关赖特与现代派国际式的联系:赖特的背景是美国,而现代派的背景是整个欧洲。欧洲以法国和英国的工业为背景,而美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所以他们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而且在服务对象上,欧洲面对的是整个广大民众,而赖特为代表的美国是面对中产阶级的。

有关密斯的流通空间和赖特的流通空间:密斯是在空间的隔断上做文章,强调“平面”上的流通,而赖特强调空间上的流通。

其他代表作:拉金办公楼,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

116. 草原式住宅 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平面常做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三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他在美国西部建筑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

117. 罗伯茨住宅 建筑平面是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的。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室内空间丰富。外形上互相穿插的 水平屋檐,衬托出一副生动活泼的图景。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118. 流水别墅 宾夕法尼亚州郊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整个建筑在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建筑的本质。

119. 古根汉姆美术馆 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楼层的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美术馆建筑。

120. 理性主义 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AC)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功能结合地形布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

121. 密斯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在设计方法上属于“重理”的一种思潮。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强调结构逻辑性与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其特点是用玻璃和钢为主要材料,构造与施工精确,外形纯净透明,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它的内部空间。代表作品: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在“少就是多”的理论依据下,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设计手法的实例,并形成了“密斯风格”。

中国建筑史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

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

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

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

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

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17.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

18.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19.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20.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21.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

22.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

23.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

24.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

25.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26.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

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27.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8.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

29.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

30.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

31.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

32.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

33.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

34.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即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不受力。

35.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36.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37.间: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38.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

39.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

40.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41.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

42.平棊: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后代应用较广。

43.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44.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45.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46.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

47.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

48.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脚。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49.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

50.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

51.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

52.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53.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

54.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 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

画。

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55.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

56.九脊顶: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57.足材:材,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

58.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清代每 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

59.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

60.平 水: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

61.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

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 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 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

62.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

63.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

.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

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

65.礓嚓(应为足字旁):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可以防滑,用于室外。

66.雀替: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体之间的短木,减少梁枋净跨。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

67.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

68.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

69.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

70.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

71.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

72.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

73.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

74.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

的斗.一般有两个。

75.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

76.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正心枋――清)

77.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

78.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井口枋――清)

79.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

80.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81.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82.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83.插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

84.清斗拱称谓: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十八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都是十八斗。

槽升子:正心拱(正心瓜拱及正心万拱)两端的升,这种升的外侧有槽以固定拱垫板.早期两朵斗拱之间用泥土来封护,明清采用木板――拱垫板来封,所以早期没有槽升子,封护是为了防

止鸟,虫飞入建筑内。

三才升: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另,对宋来说,除了齐心斗(一朵仅一枚)其余的"升"都是散斗。

85.单槽/双槽/分心槽:以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区/三区.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

86.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叫斗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即清代模数制。

87.穿斗式构架:①又称立帖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④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88.抬梁式构架: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放脊瓜柱的承脊檩。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井干式构架: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90.干阑式: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91.云南一颗印: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当地称"一颗印"。

92.圜丘:位于北京天坛的轴线上,祈年殿往南.坛三层,上层径26米余,底层径55米.天为阳性,故此一切尺寸,石料件数均须阳数.圜丘四周绕以圆形平面和方形平面的壝(音陪pei)墙各一重,高度甚低,不过一米余;壝墙内空阔不植树,壝墙外森林茂密,用以扩大形象来表现崇天。

93.祈年殿:它的形制,原是天地合祀时的大祀殿;平面正圆形,上为三重檐圆形攒尖顶,外檐柱12根,内檐柱12根,象征十二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同时井口柱4根,象征四季,与内外檐柱和起象征二十八星宿.祈年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底层径约90米),柱枋隔扇为朱红色,上为三重青(蓝)色琉璃瓦檐,顶尖以鎏金宝顶结束,檐下彩绘金碧辉煌;整个建筑色调纯净,造型典雅.祈年殿用台基提高,用矮墙来扩大形象,表现崇天的境界.

94.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95.装修:宋代称小木作指装修,装修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类。①外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分隔物,门,窗栏杆等。②内檐装修指内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隔断,如罩,博古架,天花板等。③装修多元功能:a.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b.组织室内空间的基本手段c.性格的

渲染要素.装修的特点是作承重构件,有很强的装饰性.但不同于装饰。

96.太和殿:明代原为重檐庑殿九间殿,清代改为十一间.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太和殿体量宏伟,造型庄重,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太和殿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太和殿用于最高级隆重的仪式:皇帝登基,皇帝生日,冬至朝会,大年初一,颁诏等.不仅殿前有宽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容万人的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陈设.皇宫一律用黄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使总体效果更加突出。

97.佛光寺大殿: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虽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⑤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⑥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其应用了金箱斗底,槽柱等高的措施。

98.北京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合院式住宅的一种,这种住宅的布局特点是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分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同时注意对内的生态环境,绿化和风水的制约.其过程要素为正房(坐北朝南,家长居住),以硬山居多.东西厢房(第二代居),倒座(会客,书房),大门,耳房,后罩房(小姐居),抄手廊.构成模式为一名两暗,一正两厢,沿轴线纵深布局,以正房为主体,其院宽是"正房+耳房",总宽,坎宅巽(音讯xun)门;并将勾连搭搭顶的垂花门作为前宅和后宅的分界。

99.《园冶》:中国古代的造园学.作者是明代计成,字无否,本书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三卷。一卷:①兴造论②园说③相地④立基⑤屋宇⑥装折。二卷:栏杆(图示多)。三卷: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造石,借景.其造园目标是,"虽由人做,宛自天成".造园方法,"巧于

因借,精在体宜".其造园优化标志,"妙于得体合宜,未可均率".造园步骤,"目寄心期,意在笔先".其造园构思,一般建筑上"三分匠,七分主人"."第园筑之主,犹需什九,而用匠什一"。

100.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101.厦两头:歇山顶的宋称,又称九脊顶,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

102.十三天:构成佛塔顶端相轮的层状结构。

103.台基:建筑下突出的平台。

104.平坐:廊台出于建筑主空间(通常为内部)的上层构造。

105.光塔:清真寺中的塔楼,用于呼唤回教徒做礼拜。

106.列柱:一整排间隔规律的柱子。

107.《考工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著述。

108.佛塔(STUPA):佛教纪念物,原意为坟冢。

109.佛塔(PAGODA):楼阁形的塔,各层大小由下而上递减,每层都有装饰精美的屋檐。

110.材:依斗的宽度而定的测量单位。

111.赤陶土:一种用于塑像的建筑或装饰用陶土。

112.枋:水平构件,位于如窗户或走道之上,或是连接两柱或两框架的构件。

113.泥笆墙:以竹或木条编墙,然后涂以草泥。

114.亭:构造简单的建筑,通常形似帐篷,位于园林中。

115.城墙:土造防御工事,通常见于碉堡及要塞四周,多半附有石造女儿墙。

116.屋脊:斜面屋顶两面相接所形成的角度。

117.屋檐:屋顶的一部分,突出于外墙之外。

118.相轮:伞状穹顶或亭,有时作为佛塔顶端的塔刹。

119.祗:天意,自然的精灵。

120.风水:与自然的调和,进而有让建筑趋于调和的体系。

121.粉饰灰泥:灰泥的一种,专用于施加装饰处。

122.轩:消暑的小屋,或是作为书房用的凉亭。

123.问廊:半圆形或多边形的拱廊或走道。

124.凉亭:位于观景点的开放式建筑,位于园林或是屋顶上。

125.清真寺:回教寺院,为回教意识型态的具体呈现。

126.开间:量度中国建筑内部空间的标准单位。

127.园:花园或庭院。

128.冢:古代埋葬用的土丘。

129.暗层:夹层,通常位于一楼与二楼之间。

130.殿:高大的厅堂,用于举行庆典或宗教仪式。

131.碑:直立石造标记,以墓碑最常见,呈柱状或板状,上有雕饰或题字。

132.椽:屋顶的木件,通常由屋檐边缘斜铺而下,支撑表层屋顶。

133.榭:凉亭或轩。

134.墩:长方形的基础;柱子或墙基部的支撑。

135.椁:石造外棺,通常装饰精美。

136.梁:如梁柱结构中的水平构件。

137.闾里:城镇中有围墙的住宅区。

138.壁缘:古典柱式建筑的中间构件,位于阑额之上,檐口之下。或通常指浮雕中水平的带状装饰。

139.壁龛: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140.鸱尾:屋脊的尖顶饰。

141.榫卯:1〉固定垂直构件的管脚榫、套顶榫2〉垂直构件与水平构件连接的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透榫、大进小出榫3〉水平构件相交时用的:燕尾榫、刻半榫、卡腰榫、正交桁碗4〉水平与倾斜构件重叠做稳固作用的:栽销榫、穿销榫5〉水平与倾斜构件半叠时用的斜交桁碗、扒梁刻榫、刻半压掌榫6〉门扇用:银锭扣、穿带、抄手带、裁口、龙凤榫7〉斜交支撑构件的搭掌榫

142.步架、举架:相邻两檩中到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举架为两檩中到中的垂直距离除以相应的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143.上檐出:檐头挑出由飞椽前端至檐柱中的水平距离称上檐出。

144.梁: 梁的功能是承受由上面桁檩传下的屋顶的重量,再向下传到柱上,主要的梁多支承在前后檐柱、金柱上,廓步在金柱与檐柱之间,另有次要的短梁,大式中叫挑尖梁、抱头梁,小式中叫插金柁,这短梁承受屋檐上面的重量。并在金柱与檐柱之间起联结作用。廊深加大时,挑尖梁上还可以再加一根瓜柱,即童柱,一架梁和一根檩,组成一组梁架,下梁叫双步梁,上梁叫

单步梁。双步梁除起联结作用之外,也承受荷载。挑尖梁和抱头梁的下边,还有一条较小的只起联结作用的梁,与挑尖梁及抱头梁上下垂直,在挑尖梁下的叫挑尖随梁或穿插枋,在角檐柱和角交金柱间的叫做斜穿插枋。主要的梁架两端放在前后檐柱上,若带有廊子就放在前后金柱上。梁的长短及架梁随着进深定。几架梁即几步架在这根梁的步架位上,栽两根短柱(即瓜柱)或用柁墩支上一根较短的梁或在再往上支成梁架。小式做法中最下一根最长的梁称为大柁,较短的一根称二柁,最短一根称三柁。大式做法则按梁架所负桁或檩子的总数目或柁梁步架的多少称七架梁、五架梁或三架梁。每层梁的两端均做出桁檩椀以承托桁或檩。另外还有四架梁、六架梁,这种双数的梁架多没有屋脊,脊部而多用过陇,做成园弧形叫卷棚式、也叫元宝脊。卷棚式顶部的梁叫月梁(即顶梁)月梁上的瓜柱为荷叶墩瓜柱。

145.桁檩、枋、垫板、角梁:桁檩放在各梁头上、上承椽子,大式大木在檐头正心枋上的桁叫正心桁,在正心桁外边挑檐枋上的桁叫挑檐桁。小式大木在正心桁部位上为檐檩,没有挑檐桁在屋脊上的是脊桁(或脊檩)、在金柱(老檐)或重檐童柱,叫金桁或叫金檩,在脊桁(檩)与老檐金桁或正心桁之间的都是金桁(檩),若有多数的金桁(檩)则以上、中、下别之。在每条桁(檩)下,与桁(檩)平行的,有垫板或枋。正心桁与挑檐桁下有正心枋、挑檐枋、金桁檩下有金垫板和金枋。金枋是左右两架梁头下瓜柱间的联系材、其上皮与瓜柱上皮平。在桁檩下、枋子上的空当就是垫板,即所谓平水,就是梁头下皮至桁檩下皮之高度。脊桁檩下有脊垫板和脊枋是脊瓜柱之间的联系材。

146.椽望:椽子有圆的方的两种,安放再桁檩与桁檩之间,方向与桁檩成正角。以承受屋顶的望板、泥灰背和瓦面。安在最上一排与脊檩扶脊木相交的叫脑椽,如卷棚式顶部是双脊桁檩时称为罗锅椽或顶椽。在各金桁檩上的椽子都称花架椽。因步架有九架、七架而步架有上、中、下金之分,椽子亦因地位而称下、中、上花架椽之别,最下一步(即檐头)的椽子称为檐椽,该椽一端放在金桁檩上(如重檐下层檐椽放在承椽枋上)一端伸出檐桁檩以外,檐椽的外上端,多有一排飞头。檐桁以外挑出的檐椽和飞头称为平出。在檐桁檩上与桁檩平行,紧放在桁檩上面(即

金盘)设有椽椀,椽椀是一块木板按着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圆洞,使椽子穿过,以免左右移动。在带廊子的金檩上做闯中板,在脊桁檩上用一断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扶脊木前后向下两斜面上也做成一排圆洞(即椽窝)以承受脑椽用。檐椽的下端即檐椽头的上面用小连檐将各椽头连住。从小连檐往里钉望板,顺着檐椽的位置弹上墨线为飞头椽线,钉飞檐椽位,(即飞头)。在飞檐椽上面钉上大连檐。在每两根飞椽之间,并在小连檐上用一块小木板把飞椽空当封住,叫做闸当板,如果小连檐与闸当板连做时,而叫里口木,在大连檐上钉瓦口。

147.翼角:建筑物四个转角处的檐头翘起部位称为翼角,是由老角梁、仔角梁、翼角檐椽、翼角翘飞椽等构件组成。

148.踏脚木:用在歇山的山面檐椽上,踏着檐椽的上面。

149.草架柱:安在踏脚木上面承托山花板及博缝板。

150.穿梁:安在草架柱上。

151.庑殿:庑殿是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的建筑物,它共有五脊。因为面阔长于进深,所以前后两坡相交而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山坡同前后坡相交而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可称为五脊殿、四阿坡。

152.硬山:硬山只有前后两坡,左右两尽端是砖砌山墙,山墙内部有前后檐柱,金柱正中有山柱,山柱上端托脊檩,在缝里的大柁同水平高的位置,有插柁由檐柱直插到山柱上,构成梁架,称为排山柁架,排山各梁架有单步梁、双步梁乃至三步梁,其构造方法与单步梁,双步梁相同。

153.由额垫板:是用于大额枋与小额枋中间,如没有小额枋,也就不用由额垫板。

154.箍头枋(即搭角枋):此枋用在山面前后转角处。前(后)面与山面搭接相交。长按尽间面阔,山面按廊深各加一檩径半即长。一端做银锭榫,榫做法同前。一端作箍头榫和霸王拳(小式作三岔头)作法,长宽同坐斗枋出头。

155.额枋:大式(带斗拱)叫额枋。小式(不带斗拱)叫檐枋。长按面阔尺寸减半柱径,高宽按斗口计。

156.山花板:山花板是用在歇山(小红山)的山面的山花上。

157.瓜柱:用在梁上,承托上一个梁用。

158.雷公柱:雷公柱是用在有推山的庑殿屋顶上。

159.角背:角背为了瓜柱的稳定(一般在大式房屋上用的较多)。

160.踩: 1、说斗栱几踩,这个“几”是奇数的。 2、斗栱向内、外挑出,清代叫“出踩”,以正心栱为中心向内或向外每加出一排栱,就叫一踩。(栱与栱之间水平轴线距离叫“拽架”,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规定每个拽架宽3斗口),如向内外各挑出一拽架叫三踩,面阔方向列三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两拽架叫五踩,面阔方向列五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三拽架叫七踩,面阔方向列七排横栱。向内外各挑出四拽架叫九踩,面阔方向列九排横栱。(所以说几踩是:拽架数×2(里外的拽架)+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