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七架前后廊 1、材分制;“材”的高度分为15“分”,而以10“分”为其厚。斗拱的两层拱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为“栔”,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栔”来确定。 29、斗口制、大木作;;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柱,梁.枋.懔 .椽等构件组成。同时它又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有大式(有斗拱)和小式(无斗拱)之分。木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结构古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宋代以来,手 3工行业多以“作”为名,遂称设计、制作、安装大木的行业为大木作。、斗栱;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 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上 。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10、大木大式与大木小式;大木是指木构架建筑中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枋·檩·斗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拱等。大式建筑(使用斗拱)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 4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不使用斗拱)主要用于民宅、、抱厦:又称龟头屋。一种建筑模式,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多指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 ,属于低等次建筑. 511、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木、鸱尾;中国古建筑中屋脊兽饰的总称,要说的鸱尾指的是正脊两端的这种吻兽,它方格。是吻兽的一种。 612、四阿重屋: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一个雷、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 公柱的柱径,从而使四条垂脊由13、副阶周匝;主体建筑周围环绕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较隆的建筑,如殿、阁、塔等。45度斜直线变为平滑的折线产生曲线感,从而影响屋 顶正面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样长。14、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7廊、生起。 ;建筑物的檐柱(即最外圈柱)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15、抬梁式木构架; 梁柱结构体系,多用于官式建筑和北方民间建筑,用材较大,可以8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空间相对灵活,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耗材较多。重要建筑则、叉柱造;叉柱造是宋式大木作构造术语。楼阁式建筑中.上层檐柱柱脚十字或一字开口,叉落在下层平坐铺作中心,柱底置于铺作栌斗斗面之上.这种结构方法称叉柱造或用斗拱承载出挑。 插柱造。叉柱造可以增强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构架的稳定性。叉柱造:上层柱16、穿斗式木构架;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插在底下华拱中,收半个柱径。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 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17、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